黄旭华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初二 演讲稿
    黄旭华舍青春就大义。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着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威胁,毛泽东主席发出这样的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将它造出来!一九五八年,黄旭华被选入国家最高机密的核潜艇研制队伍。此后,他将自己三十多年的光阴都献给了茫茫戈壁。可是一个人又能有几个三十年呢?更别说是满怀壮志,激情澎湃的三十年!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但是黄旭华却担心沉淀自己做一个置身荒漠三十余年的隐姓埋名之人。他舍弃自己的青春,成就国家的大义,令我感触最深。
  • 650字 初二 说明文
    核潜艇作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锐工程,战斗力关键在于极限深潜。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说:“所有的设备材料没有一个是进口的,我们都是自己造的。开展极限深潜试验,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我总担心还有那些疏忽的地方。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我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在极限深潜,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是一顿多,100多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适、一条缝裂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潜水艇损坏人员伤亡。凭着这样的奉献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核潜艇,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 1200字以上 观后感
    为了实现毛泽东同志“某某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为了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成为具有海上打击力量的大国,黄旭华同志长期赫赫无名,尽抛心血智慧于中国的某型号研制事业。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在某型号产品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年,黄旭华同志任中国某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任总设计师,负责我国第一代两型产品的技术抓总工作。其间,他主持制订了长征1号和长征6号首艇与动力协调总体方案,提出并决策采用水滴型艇体,为某型号艇总体研究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领导、组织协调审定了某艇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航行试验等各个阶段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水下发射试验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某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体力行,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创世界首例。《人民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湖北日报》等多家报刊先后争相报道过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盛赞黄旭华为“中国某艇之父”、“中国的脊梁”。
  • 600字 六年级 写人
    1988年,我国向世界宣布。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有一个燃着光芒的名字——黄旭华。他隐姓埋名了整整三十年,他的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父亲临死前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望着见到儿子盼到了93岁才见到了儿子一面。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的数据。1988年,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实验时,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深潜实验,既光荣又危险。上艇前,有的船员给家里写了遗书,有的唱起了《血染的风采》。黄旭华鼓励船员说:“大家不要唱这首歌,而要唱雄赳赳,气昂昂。”下潜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时,船上鸦雀无声。当核潜艇重新上浮到水下100米左右,气氛一下就变了,船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面对成功,黄旭华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多次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他还登上了XX感动中国的舞台。
  • 700字 三年级
    1958年,面对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黄旭华和他的战友们,是凭借从国外带回的两个儿童模型玩具,在没有任何高精尖设备的情况下,用算盘计算核潜艇的大量核心数据。数以万计的设备、管线,每个都要过秤,就是用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为了研制核潜艇,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神秘“失联”30年。他去哪里了?做什么工作?家人不得而知。只知道,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家。直到1987年,93岁的老母亲看了上海一家杂志上关于“黄总设计师”的报道,才终于明白,自己儿子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她流着泪对全家人说:“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 550字 五年级 观后感
    黄旭华,一个默默隐藏在大海深处的无名英雄。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核潜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国就可以找一天摆脱“核武”炸,在荒芜人烟的秘密小岛,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黄旭华等第一代核潜艇研究人员几乎都是在百忙状态下走过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时代。
  • 900字 初一 议论文
    1959年,中国希望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核潜艇的研制,但赫鲁晓夫却认为中国造不出核潜艇,于是在赫鲁晓夫的傲慢下,毛泽东发出了巨吼:“无论如何都要研制出核潜艇!”曾有过几年苏式常规造船经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究。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和核潜艇牢牢拴在了一起。当时研制核潜艇是多么的艰难!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核潜艇,手中有的,只是一个核潜艇的玩具模型。为了制造核潜艇,他和同事度过了一个有一个不眠之夜……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黄旭华的带领下研制了出来。1988年初,在巨大压力下,核潜艇按设计极限试潜,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实验第一人,试潜成功了!中国给苏联击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 1000字 初二 写人
    对于我们来说,黄旭华的做法是伟大的,可对于黄旭华来说,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是快乐的,黄旭华常提到列宁的一句话:让血一滴一滴的流。黄旭华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从年轻上完大学开始,就在制造核潜艇,直到现在,他还在改进自己的核潜艇,他为了核潜艇,自己的血正在一滴一滴慢慢流,流走了青春,流走了一生最美的年华,为了党和祖国,为了核潜艇,他义无反顾,他无所顾忌,一生只为核潜艇,一生只为了党和祖国。
  • 800字 记叙文
    2017年12月26日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47周年纪念日。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仍在“服役”。当时,这支队伍里没有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也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黄旭华和同事们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加班加点地干;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心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他们就用磅秤来称。困难并没有让研制团队对设计水平有任何妥协。在外形上,黄旭华坚持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水滴形”,这意味着中国一步跨越了西方国家3步才能走完的道路。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思维解决了关键问题。我想,祖国在黄旭华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也是他正确对待人生的坐标。
  • 700字 初二 观后感
    核潜艇是中国军工上的一大重要武器。但是在核潜艇成功的背后,却是一位将一生的青春奉献核潜艇的老人——黄旭华。年近九旬的他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因为核潜艇是国家机密所以不能公开。黄旭华老人大学毕业以后便离开了家庭,父亲和二哥死时都未能奔丧。就这样隐姓埋名三十年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就诞生了。他说:“我是在为祖国做事,任务是光荣的,我只能往前冲,任凭血一天天慢慢流,只要能为祖国奉献一份力就足够。”他甘心做沉默的抵住,他不在乎能得到多少赞美,多少光环,多少成就,只在乎为祖国奉献所有,他曾说过:“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是不曾后悔过的。他就是伟大的核潜艇发明家——黄旭华
黄旭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