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字 三年级走进杏花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泥土构成的幕墙,上面写着“杏花村”三个大字。走进大门,可以看见墙上的简介。原来,在公元845年,晚唐著名诗人、池州刺史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村。”
-
200字 二年级 叙事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为历代名酒的记载。上世纪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
500字 初二 记叙文——仿佛已置身诗中,化身当年的杜牧,站在晚唐时的杏花村外,清明雨雾蒙蒙,村庄楼阁全都隐藏进了烟雨中,远处飘来的杏花香,深深浸入了这一片雨雾。在这朦胧的中国画深处,一头水牛载着一个牧童沁出薄雾,慢悠悠地走近。上前询问,牧童眨了眨斗笠下清澈见底眼睛,抬手指向杏花香飘来的方向,用清脆的童声道出“杏花村”。
-
450字 小学 叙事第一天,我们上午乘车近4个小时,总算到了杏花村。古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进大门,就看到了一条白花花的瀑布,在瀑布的旁边写着杏花村这几个大字。再往前走,在一块木板上写着,江南清明雨纷纷,安徽池州杏花村!接着,我们跟着讲解员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屋子里,看见了一副蜡像。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幅蜡像正是杜牧写《清明》这首诗的景象。过了一座拱桥,我们又向前走。在那里,我们看见了石像生肖。最有趣的还是迷宫了。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条迷宫是预防敌军所设计的,我们不禁啧啧赞叹!我们走进了迷宫,又很快从入口出来,我们不甘心,又走了进去。这次,我们在众人提醒下走出了迷宫。
-
2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放牛娃在湖边,欣赏这春的美丽景色。此时,一位书生蹒跚地走过来,穿着白色的外衣,头戴一顶白帽,抚着不算太长的胡须。他可能是去怀念故去的人。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时书生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向放牛娃行了个礼,说道:“请问,附近哪儿有酒家?”放牛娃放下短笛,想:他可能是借酒消愁,迫不及待地寻找酒店吧!于是,他骑上牛背,伸手指向了不远处的杏花村,那个杏花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村庄,专产好酒。书生听了,忙忙道谢。之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向了那个的地方——杏花村!
-
300字 六年级 叙事老水牛,放牛娃在湖边,欣赏青春的美丽景色。此时,一位书生蹒跚地走过来,穿着白色的外衣,头戴“太白”帽,抚着不算太长的胡须。可能是清明节吧!使他变得神思茫然,他可能是去怀念故去的人。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他显得格外醒目。这时书生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向放牛娃行了个礼,说道:“请问小哥,附近哪儿有酒家?”放牛娃放下短笛,想:可能他是借酒消愁,迫不及待地寻找酒店吧!于是,他骑上牛背,伸手指向了不远处的杏花村,那个杏花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村庄,专产好酒。书生听了,忙忙道谢。之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向了那个神秘的地方——“杏花村!”
-
350字 四年级走了好久,杜牧也没有找到一个酒家,他望了望四周,看到有一个扎着两个小辫的木桶嘴里喊着一根草,牵着小牛散步的牧童,于是便走近了问了问,牧童取出嘴里的草,指着不远处的杏花村说:“那村里有个酒家,听父亲说那儿的酒可香了!”道谢完后,就向牧童指的杏花村走去。
-
350字 小学 叙事今天上午,我们7个小朋友和各自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双东镇杏花村摘杏子。到了杏花村,这里鸟语花香、树林茂盛,小鸟在尽情的歌唱,一棵棵树连成一片,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杏子高挂在树上,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灯笼。
-
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夜晚,我住在小茅屋中,冷气袭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我忙拿起“青蓑笠,绿蓑衣”套在身上,可“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由于“向晚意不适,”我不访“驱车登古原,”来到古原,我“举头望明月”不禁想起“小时不识月,忽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漫无目的朝前走,看见了南朝四百八十寺,数来数去,却不知“多少楼台烟雨中。”我百无聊奈的坐在草地上,忽然听到阵阵笛声“此夜曲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收息,我顿感“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未得几回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赶忙“松下问童子。”他却天真地答道“师父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我又“借问梅花何处落?”“牧童遥指杏花村。”此时天以蒙蒙亮了,我朝杏花村走去,那里“桃花近日随流水。”“别有天地非人间……”
-
900字 高中大唐文宗开成年间,有一人姓杜名牧,作《清明》一诗。霎时间此诗即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杏花村之酒,亦闻名于天下矣。其酒因味美而强身,天子闻之,遂钦命为贡酒,四时进贡京城,凡功臣能将者,帝必以赐之,以示尊贵。而“杏花村”,亦渐为天下酒业之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