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在腊八,家家户户熬腊八粥,粥里有大米、小米和红豆、绿豆、花生、红枣、葡萄干和各种干果,这一锅粥,闻了便让人垂涎三尺,这天粥如果吃不完,人们还要把它放在碗里冻出去,留着以后吃。过了腊八,人们便开始买鸡鸭鱼肉,准备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都得蒸糕,蒸的黄灿灿的糕让人吃了,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如果再拿油炸一炸,在蘸上点儿白糖那可是美味佳肴啊!在蒸出糕后人们总要把糕扔到灶火里。传说在腊月二十三灶火爷要像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
-
600字 初二 叙事我打开了煤气罐的阀门,打开煤气灶右边的灶火,把锅放在上面。一会儿,锅热了,我想起妈妈炒菜总是先放油。于是,我拿起油瓶往锅里倒了一点油。我盖好瓶盖,就把切好的豆腐放入锅里炒起来。可是,不一会,锅里的豆腐变黑了,发出刺鼻的焦味,我不知所措,赶紧把灶火关了。
-
7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我来到院子里的柴堆旁,立刻抱起一捆柴禾,飞奔向灶窑边,一想到自己马上要完成任务了,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赶忙拿出火柴,从里面拽出了一根,“嚓”的一声,火苗窜了出来,我立刻把火头贴近柴禾。可是火苗只在上面晃动了两下就灭掉了。接连试了几次,火苗点在柴禾上就是点不着,我又换了个方向试了试依然如此。这下我可为难了,正在踟蹰之间,姥姥推门进来了说:“大宝我忘了告诉你,前两天刚下过雨,柴禾有点湿,不好点呀。”“姥姥——”我故意撅着小嘴,姥姥笑笑说:“你看灶窑边上有玉米芯和牛皮纸,用这个试试看。”我一看,“噢!”这下我才明白过来。于是在姥姥的指点下开始点火了。“嚓”的一下擦着了火柴,接着靠近牛皮纸,火苗立刻跳动到了牛皮纸上,接着一步一步的延续到玉米芯上,一根、两根、三根随着玉米芯的增加火苗也越来越兴奋,灶火也越来越旺。火苗逐渐的点旺着灶火,也映红了我的心
-
800字 初一 散文父亲挥动着扫帚,一如既往地维护他一生的洁净。屋内灶膛里的柴火越烧越旺,妈妈挥着锅铲,翻动锅中她那些种好的青菜。而青菜在灶火与油盐亲昵的搂抱中,便又有了青春的模样。灶火在舞动,希望便在延续,每个家族便由此而生生息息。也许是太熟悉这里泥土和空气的气息,或者说是人走出了当初的那块净土,人便多了对乡土的眷恋。经历的人和事越多,这种情感就愈强烈。
-
1200字以上 人物传记准备就绪后,奶奶把所有材料放进两人合抱的大蒸笼,费力搅拌几下,开始升火蒸萝卜糕。这时奶奶就把看灶火这工作交给我,因为她得忙其他工作。虽然我被分派的工作量很少很少,只要添木块、翻动灶内木块,但我可感到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唯一可以帮忙之处。记忆中,从生火到萝卜糕蒸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因此我每次都看着刺眼的灶火以及蒸腾的烟雾慢慢进入梦乡。等我醒来,萝卜糕早就蒸好了。
-
900字 初二时光荏苒,一眨眼我进了小学。记得有一次,我的英语分数猛地下滑。回到家,奶奶在厨房里烧灶火,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问道:“怎么啦,瘟头瘟脑的不说话?”“我英语考砸了。”我哽咽着,泪水已经挣扎着迸出眼眶了。奶奶放下手里烧灶火的铁杆,用她粗糙的双手轻轻擦掉了我的泪花,不紧不慢地说:“好啦,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加把劲,下次考好点,老师又会喜欢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