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作文段落(10篇)
  • 450字
    1939年冬,蒋介石让戴笠请张学良给原东北军参谋长鲍文樾捎个话儿,劝他不要与汉奸汪精卫同流合污。张学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欣然同意。1943年戴笠又让张学良劝鲍文樾效命军统。张学良借此向蒋介石索要政治权力,便让戴笠代他向蒋介石要一根“钓鱼竿”。戴笠说,张学良小气得连钓鱼杆也舍不得买。蒋介石说:“他这是暗示我,要他钓鱼得给他自由,他要的是一根政治权力的‘钓鱼竿’!”不久,蒋介石果真派人送来一根美国进口的高级鱼竿,它伸缩自如,能长能短,十分精致。张学良接到蒋介石的礼物后气得直发抖,将它折为几节,并对赵四小姐说:“老蒋要我‘能屈能伸’!”
  • 1200字 初三
    1934年,张学良从海外归来。34岁的他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当时蒋介石是总司令,被称为“剿总”,而张学良实际上代理了总司令的职务。这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围剿”,而我党也开始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然而,张学良在担任副总司令期间,却也剿灭了不少真正的土匪。
  • 900字 初一 写人
    我眼中的张学良是爱国的。张学良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之后,马上开始正式统治东北,他本来可以像他的父亲张作霖一样成为一个“东北王第二”,独权统治东北三省,可是他没有,为了顾大局,他舍弃了个人利益,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吗?东北三省比台湾要大好几倍乃至上十倍,如果张学良想要选择独立,是完全可以的事情,但是他却选择了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相比起蒋介石占领台湾的举动,那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正是张学良的伟大之处!这也正是张学良的英雄之处!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评价: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江泽东主席也这样评价他: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都肯定了张学良的丰功伟绩,肯定了他是一个爱国勇士!
  • 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众所周知,东北是在“九一八”事变时让张学良不抵抗弄丢的。张学良当时为什么不抵抗呢?各种公开的说法是张学良执行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老蒋当时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忙着对付共产党和红军,似乎下这个不抵抗命令就成了自然之事。就连历史教材上也这么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说到“九一八”事变时是这样写的,“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人就在这样的教育当中,抒发着对蒋介石不抵抗的痛恨之情。
  • 1200字以上 高二 写人
    众所周知,东北是在“九一八”事变时让张学良不抵抗弄丢的。张学良当时为什么不抵抗呢?各种公开的说法是张学良执行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老蒋当时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忙着对付共产党和红军,似乎下这个不抵抗命令就成了自然之事。就连历史教材上也这么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说到“九一八”事变时是这样写的,“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人就在这样的教育当中,抒发着对蒋介石不抵抗的痛恨之情。
  • 1200字以上 初二 写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1934年1月,张学良奉召回国,接受蒋介石任命的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蒋为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此时蒋介石对江西反人民的“围剿”正节节失利,湖北大别山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已逼近武汉,蒋介石正为此事发愁。张学良任“剿匪”副司令后,调东北军南下参加“剿共”。3月,成立武昌行营。张学良召集东北军将领到武昌开会,商量东北军南调与训练问题。南调的部队有王以哲的67军和何柱国的57军及刘多荃的105师。57军调到鄂东之孝感、宋埠、黄安、麻城及皖西一带,军部设在宋埠,下辖111师、108师、109师、120师、112师、115师。这样,一支抗日部队被蒋介石驱使走上“围剿”红军的歧途。
  • 450字 初三 散文
    张学良是民族英雄。他最伟大的本是可以做东北王,但他那颗因爱国而炽热的心,使得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而自侵华战争以来,张学良就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而由其发动的“西安事变”,功罪就由此定评。
  • 800字 初二 叙事
    何柱国,别字铸戈,1897年出生,广西人,父何继福是地方上的名绅。何柱国从小立誓从军报国,1917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归国后经奉军炮兵团长邹作华介绍投奔奉军,在东北讲武堂任教官兼队长,逐渐得到张学良的赏识和信任,他的前半生与张学良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 900字 小学
    张学良将军,想必无人不知。张学良将军为何会被幽禁在此?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了位于雪窦寺西侧的幽禁处,去探寻这个谜团……那是个不起眼的小庭院,院中一幢小楼,楼前有两座塑像,分别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张学良的塑像下刻有周恩来题词“千古功臣”。进入小楼,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生平展厅,里面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张学良将军传奇的一生,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这位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的盖世英雄,我打心底里佩服他。通过介绍还得知,这个小院在1937年失火被焚,后来通过复原模拟建造。楼内有会客厅、主卧、客卧、书房、储物间、餐厅等,虽然物物俱全,但是却依然能感受到张学良将军那淡淡的忧伤。
  • 450字 初三 议论文
    直到现在,我还对这位为国鞠躬尽瘁的将军心怀敬意。如果不是他发起兵谏,或许不会有今天。当时的张学良一方面面对着国仇家恨;一方面面对着人民群众所给予的“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更令人发指的是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着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后的围歼红军的压力。但是,张学良不愧是少帅,他始终把国家兴亡摆在了第一位!他发起兵变,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战统一战线的形成。
张学良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