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字 初一 说明文《道德经》又名《老子》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只因它可算得是家喻户晓了,对啦!说一说,我为什么独选《道德经》这一本书介绍吧!《道德经》顾名思义,是校正我们品德思想的一个指向标,也是一本说明为人基本道德的文学著作,一谈到古典学说大家的,人们想到的肯定是孔子、庄子、墨子,在这儿,我就要为老子打抱不平了,孔子都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到没有,修身是排第一位的,不先学会做人怎么学别的东西呀!
-
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
450字 小学在暑假的一天,我正拿着书背道德经,可是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的脑袋就痛了起来,好不容易一口气把它读熟,试背时,脑袋里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那几个词儿,一片完整、通顺的道德经,被我背得结结巴巴,好多词甚至调换了位置。我实在背不下去了,只好在书架上找几本闲书看一看。
-
900字 读后感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
1200字以上 五年级《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
500字 五年级还有就是关于老子写《道德经》的故事了。有一次灵宝函谷关的一个官员看到天上突然刮了一阵风,风把一片紫云吹了过来。那官员一看就说:“一定有圣人经过这里。”让我们在大门迎接吧,果然就看到老子来了,人们看到他就觉得他不少凡人,因为他有一双尖尖的双眼,一头长发和丘陵一样的头。官员们把他留下,老子于是在灵宝写下了这本《道德经》,千古名著啊!从这个故事衍生的还有一个成语——紫气东来!
-
7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首先我们来到了广场上。当我真要拍照的时候,眼前忽然发出一道金光,我顺着光芒看了过去“哇!好大的金身像呀。”我不禁发出了赞叹之声。我兴奋地问爸爸:“那是不是老子呀!“爸爸点了一下头。我刹那间就跑了过去,对老子像仔细观察了一番。听旁边的叔叔说,这个老子像有60吨重,高约28。08米,全身金光夺月,老子左手持着《道德经》。右手放在背后,嘴好似在轻轻的张合,如同在给世人诵读《道德经》一样,他的发须好像在随风飘扬一样。
-
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当语文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通知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公开决计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洪亮的声音率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觉得到单调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味来。固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慢慢地我发现本人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用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端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耿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安康向上的人。
-
1200字以上 读后感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
800字 六年级首先我们来到了广场上。当我真要拍照的时候,眼前忽然发出一道金光,我顺着光芒看了过去“哇!好大的金身像呀。”我不禁发出了赞叹之声。我兴奋地问爸爸:“那是不是老子呀!“爸爸点了一下头。我刹那间就跑了过去,对老子像仔细观察了一番。听旁边的叔叔说,这个老子像有60吨重,高约28。08米,全身金光夺月目,老子左手持着《道德经》。右手放在背后,嘴好似在轻轻的张合,如同在给世人诵读《道德经》一样,他的发须好像在随风飘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