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作文段落(10篇)
  • 400字 四年级 叙事
    离开佛教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弘一法师纪念馆,进了馆内,里面全都是弘一法师的纪念照片。有弘一法师小时候的,也有弘一法师留学时候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上透露着弘一法师生平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就像我看着那张他因为演话剧中一角,而男扮女装和男演员齐拍的照片。我就真的很惊讶了……
  • 450字
    有一天弘一法师在诵经时,丰子恺前来拜访恩师。两人漫步山中,一路峰回路转,鸟语花香,和风送爽,空气中迷漫着醉人的清新,丰子恺见山上枯树新发嫩芽,带着吃惊且敬佩的神情说道:“想必枯树为您德才兼备的灵气所感,一样样都苏醒了。”弘一法师莞尔轻笑道:“不是,缘于我天天为它们浇水施肥,所以它们得了回应,终于慢慢活了过来。”
  • 550字 四年级
    有一天弘一法师在诵经时,丰子恺前来拜访恩师。两人漫步山中,一路峰回路转,鸟语花香,和风送爽,空气中迷漫着醉人的清新,丰子恺见山上枯树新发嫩芽,带着吃惊且敬佩的神情说道:“想必枯树为您德才兼备的灵气所感,一样样都苏醒了。”弘一法师莞尔轻笑道:“不是,缘于我天天为它们浇水施肥,所以它们得了回应,终于慢慢活了过来。”
  • 900字 初一 说明文
    净峰寺公路的两旁是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和普度众生的八仙。寺宇建于山巅处,道路由石阶居多,斜度很大,爬到山巅的时候几乎是气喘吁吁。站在弘一法师的旧居门前,放眼眺望,似乎复古的气味缠绕身心。弘一法师曾在晚年的时候到过净峰寺,并且为净峰寺题诗。净峰寺也是也是因弘一法师而闻名,游客来到净峰寺总不忘到弘一法师的旧居和弘一法师纪念馆里去看看。
  • 1200字 高一 叙事
    弘一法师在和妻子相识十一年后出家,妻子携孩子来寺院找他,他连寺门都不让进。深感无力挽回的妻子要求见他最后一面,在清晨薄雾笼罩的西湖,两舟想向,妻子喊“叔同”,他说“请叫我弘一”;妻子说“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他答“爱,就是慈悲”。这个回答,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张爱玲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无外乎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 600字 初二 议论文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 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 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 1200字 高一 散文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妄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同时他又堪称佛门龙象,可见他在人性和佛性的地位如此深厚,意义如此重大,而这,正是他临终的偈语。他表面上阐述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看待问题的方法,还通过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的归去何处与灵魂的安在。那弘一法师其真正的用意和含义,那究竟是什么?
  • 1200字以上
    待人以春风,对己似秋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弘一法师的律己之道。他平时的持戒,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僧,如果有犯戒做错了事,弘一也不会拿着戒律去律他,从不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而是一味地律己和自责,深深地惭愧自己没有教化好对方,责备自己德性不够,不能去感化对方。弘一法师有一个“批评人”的方法,就是不吃饭。他的不吃饭并不是存心跟人怄气,而是在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是借事磨心。所以跟他常在一起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他不吃饭时,就知道自己一定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了,赶紧反省,马上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你什么时候把错改正过来了,他才吃饭。至于你的错处,他一句也不说,而让你自己去说。弘一常说,如果用戒律去“律人”,而不是去“律己”,那就失去了戒律的意义。
  •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近来,甚是喜欢弘一法师晚年所写的书法,那一字一词,烟火气息很薄,有的,满是禅意和欢意。“如梦不真实,舍我而修行”,字字舒朗圆润,平淡中透露着空灵气息;“以无碍眼等视众生”,一笔一画,净是悲悯博爱。弘一法师以书法伴余生,这些笔墨都包含了他生活的中禅和欢。
  • 800字 初三 散文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弘一法师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