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初中 叙事
    绵竹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据《成都古今记》记载,当时成都有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因而绵竹年画在宋代就相当闻名了。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1万以上。年画销售到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新疆和港澳等地,甚至远销到印度、日本等国。
  • 450字 高二 说明文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400字 三年级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都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900字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 600字 三年级
    年画在新年时可以张贴,也可以装饰环境,表示喜庆的意思。看!这些年画画得惟妙惟俏,栩栩如生。第一副画是画的是一个小孩抱着一条红红的大鲤鱼,身旁开满 了莲花,是象征着莲年有余。另为一幅画上是,有两个孩子在拉元宝,是财宝满堂的意思。据说年画还有个由来的。传说有一天,大宗李世民生病了,夜里常常做恶 梦,睡不好觉,就派了两名大将给李世民站岗,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太辛苦,就想了办法,请了个画师把他们两个的样子画下来,贴在宫门上上,称为“门神”,这 就是最早的年画
  • 250字 三年级 叙事
    饱餐一顿,我们便乘车来到了重灾区——绵竹。咦?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揉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板房。它们的颜色可多了,有蓝色的,有红色的,还有。。。。。。我发现在绵竹,新建的每幢楼上都有一副年画,色彩鲜明是绵竹年画的特点。在年画村,我看到了一副年画——骑车仕女,它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之一。在年画村,每一副年画都让我觉得非常精美,我觉得绵竹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他们技巧真是巧夺天工。
  • 700字 初二 说明文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 450字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 300字 二年级 叙事
    记得大约是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快过年了,我和妈妈一起去买年画。妈妈对我说:“今年是猪年,我们就买一对小猪贴在门上吧!”当时我自作聪明的说:“那狗年就买一对小狗年画贴门上。”妈妈说:“对呀!”可当我看见小猪年画的旁边有一对男女小孩的年画时,我便想:猪年买小猪年画,狗年买小狗年画,那小孩年是不是要买小孩年画呢?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到了博物馆远远地我就看见博物馆的大门上贴了两对巨大的年画,爸爸告诉我,其中有一幅年画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红脸的是秦琼,大花脸是尉迟敬德。我发现这对门神的动作很对称,这使我对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仔细打量起这副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