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字 四年级 写景“摩崖石刻”座落在我的家乡——瑞安。它的历史悠久,是由南北朝的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历经数朝至今已千年。今日所见,多是唐朝时期的石刻。硬石上所刻文字有600多,已经辨别不清,5个佛像也模糊不平。石头下的蜡烛坚硬如石,甚至有些已“寸步不离”。在石缝中长大的树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有着百年的历史。“摩崖石刻”这历经沧桑的“皮肤”,是多么坚强啊!
-
350字 四年级 写景从东大街的北门进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棵高大的皀荚树,树干非常粗,三个小孩子手拉手一起才能围得住,树非常高,抬头一看,皀荚树直入云霄。皀荚树的旁边是共二层楼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刘邦用来侦察周围敌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围的情景尽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飞龙,感觉非常特别。来到院子中间是一个古代兵器厅,里面陈列有铜剑、铜矛、铜钺、铜戈、铜釜、陶杯、陶鬲,沧桑鸡头关,马钉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厅的左边是摩崖厅,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摩崖、《石门铭》摩崖,最有名的是曹操写的衮雪二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衮雪摩崖衮水流经过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因此比喻为衮雪。
-
350字 四年级 状物从东大街的北门进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棵高大的?荚树,树干非常粗,三个小孩子手拉手一起才能围得住,树非常高,抬头一看,?荚树直入云霄。?荚树的旁边是共二层楼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刘邦用来侦察周围敌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围的情景尽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飞龙,感觉非常特别。来到院子中间是一个古代兵器厅,里面陈列有铜剑、铜矛、铜钺、铜戈、铜釜、陶杯、陶鬲,沧桑鸡头关,马钉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厅的左边是摩崖厅,有?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摩崖、《石门铭》摩崖,最有名的是曹操写的衮雪二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衮雪摩崖衮水流经过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因此比喻为衮雪。
-
4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从东大街的北门进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棵高大的皀荚树,树干非常粗,三个小孩子手拉手一起才能围得住,树非常高,抬头一看,皀荚树直入云霄。皀荚树的旁边是共二层楼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刘邦用来侦察周围敌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围的情景尽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飞龙,感觉非常特别。来到院子中间是一个古代兵器厅,里面陈列有铜剑、铜矛、铜钺、铜戈、铜釜、陶杯、陶鬲,沧桑鸡头关,马钉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厅的左边是摩崖厅,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摩崖、《石门铭》摩崖,最有名的是曹操写的衮雪二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衮雪摩崖衮水流经过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因此比喻为衮雪。
-
350字 四年级 状物从东大街的北门进去,一进门,就看见一棵高大的?荚树,树干非常粗,三个小孩子手拉手一起才能围得住,树非常高,抬头一看,?荚树直入云霄。?荚树的旁边是共二层楼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刘邦用来侦察周围敌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围的情景尽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飞龙,感觉非常特别。来到院子中间是一个古代兵器厅,里面陈列有铜剑、铜矛、铜钺、铜戈、铜釜、陶杯、陶鬲,沧桑鸡头关,马钉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厅的左边是摩崖厅,有?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摩崖、《石门铭》摩崖,最有名的是曹操写的衮雪二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衮雪摩崖衮水流经过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因此比喻为衮雪。
-
650字 初三 书信名誉中外的摩崖石刻,就出至铁山,听爸爸说,摩崖石刻是世上最早的石刻,出自石器时代,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
650字 初二 记叙文名誉中外的摩崖石刻,就出至铁山,听爸爸说,摩崖石刻是世上最早的石刻,出自石器时代,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
1200字以上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
650字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东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中七佛阁和牛儿堂等最为重要,规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万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号窟最小,皆开凿于6世纪。石窟高峻惊险,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星罗棋布,层层相叠。有崖阁、摩崖窟、摩崖龛、山楼、走廊及不同类型的窟形与窟龛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重要依据。石窟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还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国历代雕塑艺术特点。现存窟龛194个,塑像7800身;壁画1100平方米,仅占原有壁画3/10。
-
450字 初二 日记丽水作为古代处州的府城,自隋朝开皇九年建立处州府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达1500余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哥窑大窑遗迹是我国青瓷历史上的名窑;我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最早采用拱坝形式建堰,具有极高的文物、科学价值;景宁时思寺完整地保存了宋元时代古建筑的风貌;仙都摩崖石刻和省级文保单位南明山、石门洞摩崖石刻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数量为全省之最;庆元县举水乡的如龙桥、廊屋里楼、桥、亭三者合一,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如朵朵莲花开放,造型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