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 高三 读后感影片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八、九十年代在拳击界取得巨大成就的洛基,在晚年之时,面对于生活,他也痛苦不已,不由得使我想起老师教育我们的一个生活道理:一个人唯有在年轻时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到晚年时期才能无愧于一生,离世之时才能无怨无悔……这使我心头压抑,疑惑就连早年有着巨大成就的人,到了晚年也得备受沉迷于往事,那种欲求不得的痛苦,那么真正的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面对?
-
500字 小学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一出生就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但父母并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命运,选择自己究竟是要过怎样的生活,是前半生艰苦,后半生享福,还是要前半生享受,后半生受罪呢!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抉择了很久,但最终选择后者,但也有不少明智之人,选择前者,前者与后者的命运因最初选择的道路不同,而会影响到晚年,是否会感慨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还是安享晚年,一切的决定权皆在你们手上。
-
700字 高一爱迪生是世界发明大王,在他的一生中发明出了数不胜数的东西,可谓是造福世界的人才,但是有一点不知大家是否发现,那就是在爱迪生的中晚年,他并没有再次发明新的事物。原来,在爱迪生中晚年之时,爱迪生认为自己发明了如此多的事物,觉得自己很厉害,有一次,当他的科研小组与他意见不一致时,他竟破口大骂,说自己的助手十分无能,就算科研小组一起想一天也没他自己一个人想十分钟想得多,于是他的科研小组的人对此十分气愤,全都提出了辞呈。于是爱迪生便因此失去了大批的人才,最后在自己的中晚年碌碌无为……
-
450字 六年级回忆往事是因为我们不想衰老,想抓住关于青葱岁月的文字的只言片语。其实,我只是惦念。在夜深人静时,我开始惦念起那些逝去的时光,那些不愿意逝去的时光。如布满金色又为多彩的童年。一个人在他青春的时候才开始拥有惦念这种五味杂陈的情感,青春之时惦念童年,成年之时惦念青春,晚年之时惦念成年。而在惦念之时总是想着不愿意它的匆匆告别。可我们在处于童年的时候,总盼着快快长大;处于青春的时候,怕别人说幼稚所以故作成熟忧愁;处于成年的时候,希望早些安享晚年,自己就可以不用那么劳累;处于晚年的时候,想着此生将要了结罢。这些时期,都在我们的催促中与我们告别,告别之后我们又开始惦念。人生中有不断的告别与惦念,珍惜每一次告别,追溯每一次惦念,这样,我们就没有那么多的叹息与流泪。
-
400字 初一 记叙文可是我想,我不会有这样的担心,而且,我相信我的晚年一定会很幸福的。至于儿女们,我想我也不用担心,因为我相信他们会过得很好,而且把自己也照顾的很好,另外,我也相信就算是我到了晚年身体也会很健康的,不用任何人照顾。每天,带着宠物狗去街上溜达,或许还会有一个人陪着我,那就是我的老伴。也许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我相信我们会过的很幸福。
-
500字 初一晚年时,你可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安享晚年,树已成型,曾经,茁壮成长,曾经挺拔而立,曾经尽力为城市阻挡过风沙,也许这些已足够回味,但是“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一种极致的境界,台湾的赵慕鹤70岁开始“逆生长”,陪孙子考上大学,自行出国旅游,105岁时竟然考上了博士,只要心不老,拼搏是促人行动的发动机。
-
200字 五年级 写人连90岁的钟南山爷爷也在拯救病人,他本能逃避病毒,安度晚年,可是钟南山爷爷却在晚年说了一句话“把所有病人都带到我这里来”。病毒无情,人却有情。虽然最美逆行者嗯,病毒而去世,但是他们把一件宝物留在了人间一面对生死不怕的勇气,成为了“不灭的灵魂”
-
1000字 高二 散文也许是无奈太多,中年时期的人们做不到“无畏”与“无谓”中的任何一个。在奔波了多年以后,再次回首之时,已入晚年的人身望向中年的无奈,在身处无谓之中终于也明白,中年时的无奈是因为在“无畏”与“无谓”之间不能选择,无法扮演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而孤立另一个。其实在夹缝中的时光两者都没有区别,中年时期其实拥有两种特性,既可遵循无畏的过程,在结果自然也就能够无谓。也许稍稍趋向于晚年时的无谓,明白无谓便是无畏,那么在踏出前进的脚步时也能无畏了。老人笑了笑,而如今明白了的自己,早已步入晚年,已经回不到过去。
-
650字 六年级 写人有些记载说沈括是在江苏省镇江安度晚年的,但是我听我太爷爷说沈括是在我们安溪下溪湾村安祥晚年的。沈括晚年 在东苕溪边生活,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梦溪笔谈是科学史上的坐标,内容极为丰富,记 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
-
750字 初二 议论文鹰是万物之王,那人类历史上,谁是最英明的帝王呢?秦始皇?他晚年到处找寻长生不老药,还滥杀无辜,不是;汉武帝?他晚年与李延年是断袖之癖,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晚年也和秦始皇一样,到处找寻长生不老药,最后因吞食长生不老药而死,也不是;康熙?他还算是英明的君主,但却处理不好自家事,从两废两立太子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也算不上是……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世英明的帝王,那些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君主,若能记住“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能明白只要给后代留下了盛世,给百姓留下了安宁,生死又如何?这个道理,怕是史册上就不会记下他们晚年的恶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