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稿作文段落(10篇)
  • 5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701囚室的窗子》。主要讲在二战结束后,专家在整理某法西斯监狱战友们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卷用鲜血写在衬衣上的诗集。诗稿中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忧伤和愤怒的情绪,而表达的是闲适美好的生活。在这卷诗稿中反复提到“窗子”,这让专家们大惑不解:可恶的法西斯怎会给他们这样一间带窗子的囚室?几经周折,他们最终找到了诗稿中所说的701囚室,但让专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这间囚室的窗子是用鲜血画上去的!
  • 350字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 400字 初二 议论文
    在林黛玉的纤弱中,风成了吹散她烦恼的寄托。在诗稿的灰飞烟灭中,她成了大观园的牺牲品,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或许,她不知道,风是吹走了她诗稿的焚灰,却没有吹走她满腹的才气;风是吹走了她悲伤中涌出的鲜血,却没有吹走她无尽的思念;风也吹走了她埋葬的落花,却没有吹走她沉醉的香魂……
  • 800字 高二
    脑海中突然闪出崔颢题诗,感叹人间去留的场景。不妨说我就是此时的诗人,迎着残余的落日,焚尽我眼前的乡关日暮,焚尽我眸中的白云千载。我也终将化为宇宙时空里的一粒尘埃,无法承受时光的炙热……于是灰烟过后,诗稿终结了文字,诗人丢弃了诗稿,而岁月又带走了诗人。
  • 450字 五年级
    白居易的诗平实易懂,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孩,就连皇帝都为他提笔写诗,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啊!提起白居易,他和当时的大诗人顾况还有一段故事哪!贞元三年,也就是公元787年,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直奔大诗人顾况家而去。刚开始,顾况还对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不是很重视,当他看到诗稿上的署名“白居易”时,更是调侃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然而,当他读到那首《服的雇员草送别》时,却反复吟咏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顿时,顾况便对白居易刮目相看了。而那句“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便成了两人之间的趣闻。
  • 9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贾母本是一心想要把黛玉许配给宝玉的,但是黛玉实在是性情古怪,好猜疑,很难相处。最后还是决定把宝钗许配给宝玉。黛玉知道后,又发病了,本来就没有好。现在被说动了心,走到潇湘馆门口,一时吐出血来,几乎晕倒。被丫鬟扶了进屋躺了下来。次日,黛玉让雪雁把她的诗稿拿来,把火盆架上。黛玉回手把诗稿拿起来,又撂下了,紫鹃怕她要烧,连忙腾出手来拿时,黛玉把诗稿早已撂在火上……且到宝玉婚后的几天后,才得知在他成家那日,白日就已经昏晕过去,晚上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 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 600字 高一 散文
    读《红楼梦》印象最深的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也不是黛玉葬花,而是黛玉焚稿。闻到宝玉结婚了,黛玉吐了血,挣扎着起来,命紫鹃烧稿子,那些诗稿多是写给宝玉的。纸扔进火里,好像一朵朵花,那些诗稿像是等待这些火太久了,霎时就燃了起来。火苗很高,很红,而黛玉的心,很碎。这哪里是焚稿,这是在焚心。想想宝黛两人共读《西厢记》时的美好,宝玉结婚,黛玉伤心也是必然。
  • 600字 初一 写景
    隔江看见水月洞有人戏水,也吵着要去,我们就一路寻着到洞里的路,在山下转了一圈终于找到。洞外的石壁上刻着宋人的诗稿,可惜已被今人刻上了许多不知所谓的名字,而破坏的满目疮痍,八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也不及人类一双破坏的手,痛惜!娟秀的宋体和拙劣的‘到此一游’,如天上的皓月与地上的污垢,被硬生生的连在一起,触目惊心,不忍卒读。下到洞中的一条石阶,不,还不能称之为石阶,只是一条斜斜的石坡,被凿出棱道防滑,有一尺来宽,仅容一人通过,我们小心翼翼地下去,儿子还问我:“修这样一条路要死很多人吧!”我笑,“当然不会了,这条道只有两米来长,下面的水也不深,虽然修的艰辛,死人应该是不会的。”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这里的游人稀少,想来出于安全考虑,导游是不会把团员带来的。洞中的石刻愈发的多,因为刻在洞顶的两旁,是游人翘首而不能及的地方,所以还保存的相当完好。有张孝祥的《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陆游的诗稿手札等。洞底两江之水穿洞而过,触手可及,偶有游人乘竹筏而来。有清风拂面,临水而心净,望着对岸如织的游人,别有一番闹中取静,离尘世外的滋味。
  • 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诗稿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