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字枯叶往水里掉落,也落在木楼的门前和窗下,应该没有人在楼里居住了,通往木楼的道路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大门早已支离破碎。或许这里发生过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浸满了悲伤,已没有人再愿意回到这里,然而,间或一艘游船顺流而下嬉闹声扑面而来,打破了寂静。
-
550字 五年级 叙事朋友,你“抛过梁粑”吗? “抛梁粑”是我是壮族人建新木楼时必须开展的活动之一。 有一次,我家起新木楼,我亲自体会到这种喜悦。喜庆新居落成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抛梁粑”开始了,伯伯精神抖擞地站在人群中间,唱起了洪亮的吉祥歌,四个年轻力壮的人抬着梁粑随着吉祥歌声,一步一步高登。周围的人有的屏息凝视,有的捞手搓拳,有的双手叉腰……但没有谁发出任何声音,都在静静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抢梁粑。歌声一停,“梁粑”正好被抬到了屋顶。顿时“噼劈啪啪”的鞭炮声划破山寨暂时宁静。爸爸、妈妈、我和姐姐拉着一床新毯子接梁粑
-
800字 三年级 写景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突然看到了一座跟原始森林里面一样的木楼,它是用一根根坚固的木头拼成美丽、精致的木楼。我们一看有新鲜的东西就拼命的往上面挤,像一群在采蜜的小蜜蜂发现了花蜜一样地爬上木楼。在上竹楼的时候,脚踩在台阶上,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像这个木楼在这里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我们坐在上面说说笑笑的。突然黄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让我们男生和女生一起来比赛,看男生表演的好还是女生表演的好。
-
550字 五年级 叙事玩儿了一会儿大型玩具,有些同学又觉得没兴趣了,跑来跑去,我们班的几个大“发明家”徐嘉晨一伙儿晃荡晃荡,居然被他们发现出了一座“木楼”,那木楼还别有特色,外面看上去像个“L”型,他们挥挥手,招呼我们,由于同学们好奇心特大号,所以,一窝蜂地跑进去。木楼两边用两根不粗不细的木头当栏杆,才上去“吱咯吱咯”地响,四周围有一排木椅两排椅子前面还有几张木桌,同学们一看,欣喜若狂蹦着跳着,不知是谁出的一个好主义——表演节目。“嘿,着还不简单,这项工作是我们女生最拿手的一项工作。”“谁先来?”这一问,还是把我们给难住了,几个男生自高奋勇地举起手。我猜,他们节目算得了什么,肯定是小小“霉干菜”。出忽我的意料,胡凡和陆一鑫上场了,可惜,少了一个张君,有志气的胡凡说:“没事儿,俺们自己来。当年咱们多威风呀!”“咔嚓”开始!模特儿来了,胡凡的屁股左一扭右一扭,最后一个动作更好玩儿,衣服一脱,头一低一抬,这个样子真像是个国际“美妞儿”真是一表人才呀!陆一鑫是个新手,看他那副样子,全身发动真有点儿“牛!”还有我们女生的绵羊舞真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呀!
-
1000字 高三 散文我不是李白,未曾吟过“儿时不识月,呼作百玉盘”,只是爱月,即便只是清幽如水的月光。你该听过摇起一野月华,传自木楼檐角的风铃声罢?古宅的木楼曾当着街心,在古韵弥长的江南村落,即便是起自石基上的木楼,也是有气派的华居了,那幽古劲儿,似曾在幼时习诵的唐诗版画上见过。据说古屋是曾祖父在日建造的,我出生时,曾祖父已长眠在三里外山野中了。木楼檐下有大扇撑起的窗,父亲就常在此望月独酌,父亲登梯而上的喘息溢满了这满楼的清冷,那清冷穿透着数年的风月,一直定格在我记忆的帷幕上,兴许是那月色与流逝的时光同属一种流离的变体而相容于记忆中,不然,分属于不同的时代遥隔了千百年的文人墨客们何以竞相吟咏明月呢?
-
600字 初二 记叙文接下来就是给木楼做个楼底了。我用箱子剪了个没有盖子的长方体,长四十厘米,宽三十厘米,高五厘米。然后,我把木楼放进去粘住,又在一旁用石头围个水池,折几只纸虾,粘到水池里面。水池围好了,就开始做草地了。我把米撒到余下的部分,用快干白乳胶粘起来,又用水粉颜料染绿,顿时,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诞生了。我看了看,还不错,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叫上了木头房子,得了个二等奖。
-
400字 四年级 叙事雄伟的鼓楼座落在国大广埸的北边,是一个没有一颗钉子的木楼,一共有二十八层,它是侗族人民的巧手建造成的精品;月亮街是靠近河堤的一排侗族特色的木楼,左手边的墙上介绍了侗族人民风俗习惯;风雨桥是一座带有侗族特色的石木混合桥,它全长五百多米,两侧有木头做的走廊和凳子。三江风景美不胜收,这里山多树多空气十分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抚河边的一排排木楼,绵延数里又各不相连。木楼的底层都是米粉铺子,早上供应各色米粉,中午客人来的时候还可以要上七八个爽口小菜,运气好的还可以吃到途经抚河的肥美的鲈鱼。上面是一层阁楼,上下都有临河的镂花木窗,这种几乎定式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据当地一位老者回顾,他从小就住在抚河边的木楼。每天早上起床后,跑过三角巷、跑过满是炊烟的橫街、跑过满是菜筐的直街,到炸货摊包上几根油条,然后跑回来,坐在窗口,边看着河里的男人打鱼、女人捣衣,边幸福地吃着米粉、油条。
-
700字 初三整日在喧嚣的城市中匆匆来往,以至于到了上里古镇,一种莫名的惊讶填满心房。木,放眼望去,不是古木之树,就古木楼阁;古,放眼开来,不是石桥石路,就是水中卵石。从街道走来,古之气息萦绕在身旁。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下,古屋错落有序,间间相依,缝隙处又有古树葱郁的枝叶探来。街道两旁的古店中,人们正在买卖着饰品以及古玩,游人与古镇之人其乐融融。穿过窄窄的石路,走过高高的木楼,眼前忽的一亮,青山!绿水!远处山山绵延,树木丛生;近处流水潺潺,水花闪烁,不知该怎样形容这“古”与“自然”的结合,只知道它早已令我如痴如醉。
-
600字 读后感从茶马古道中看雾里村,于阳光最辉煌处,有绿色的麦田,紫色的豌豆花,褐色的木楼,一个老婆婆背着一只竹筒,狗跟着她从山上下来,穿过绿油油的麦田,走向一栋木楼。一条炊烟在风中起舞。一个女孩在炊烟下抱着一把青菜,追一群蝴蝶。老牛躺在草地上,悠闲地嚼着草,吹着来自雪山的风,被阳光晒过的风都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