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字 高三 议论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有时往往会忽视甚至轻视对美育的培养。的确,在这个教育体系所置的环境下,智力开发比提升审美更加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审美能力的有无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事,美育能够帮助你在智力培育的同时,树立更好的判断标准,建立全面的人生观,让你能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这些能力又能够促使你进步,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教你判断好坏,判断是否道德,而这些是智育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
800字 高二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智育可走文化考试之路,体育可参加体育招生,艺术类也有艺术生考试。德育呢?难道有专门招收孝子的大学吗?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要求学生加强自我修养,主动提升道德水准的同时,也必须要求大学做出改革。就像爬天窗:无论梯子架多高,窗栓没拉开,就没有出路。现在有高校开始偏重生源的道德,比如北大在自主招生时对孝敬父母就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这种试验能够普及,必然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1200字以上 叙事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解决一个“真”的问题。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人们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进,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们的科学研究,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事例都证明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
-
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孙维刚老师最大的成功是德育的成功。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眼里,德育是虚的,与智育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搞德育工作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但孙维刚老师则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德育永远第一”。他要求学生以及他们各自的家长:“做学问,先做人”。他自己也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而不是教好数学课。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废寝忘食、花费心血,放弃休息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抓好班规和家长会。“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这既是孙维刚老师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正是他的言行和对孩子的真诚感染了学生,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造就了教育界的神奇。
-
1200字以上文章智育的进步往往源于文章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如果抽掉了文章知识,那么智育必然悬浮无着落。不过在当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日甚一日迅猛发展、改革的今天,有关文章知识的讨论也应该更新理念,更新思考的方法,具体地说,一要更新文章知识观,要获得最新的文章知识,对文章知识和相关知识保持高度敏感;二要培植主动挖掘开发文章知识、灵活运用文章知识的理念,尤其要掌握和更新获得文章知识的方法,做知识的主人,不做知识的奴仆。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梁启超曾说“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泽东在国务院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一段话,用黑体字标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只有在德智体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才可以获取三好学生的。
-
1200字以上 高三 观后感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
1200字以上学校做圣诞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花一笔钱图个热闹,而是要把这种活动形式作为隐形的市场招生手段,口碑相传的转换率是很高的,就像智育,很多客户与同学间会有聊到我们,而同学间也是有做培训的,而且智育也不止是做培训,我们出品的方案资料都是与生活贴近的,如商业计划书啦,宠物训练啦,自建别墅图纸这些本身市场有需求,加上口碑传播,转换效果很不错,所以让孩子及其家长在喜庆娱乐的氛围中服务老学员,吸引新学员,帮助学校达到营销目标。
-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