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作文段落(10篇)
  •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正传负责西王镇的邮政投递。当这里的邮递员,任务重、收入低,在很多人看来是“钱少、活累、不值得”的差事。但是徐正传在担任的7年里,将30多万件邮件准确送达散居的1.5万户农民手里,从未发生过缺报少刊,丢村甩点,捎邮件的现象,而且平均每天延伸服务10多公里,最早实现了农村包裹直投到户的服务。7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徐正传从没有耽误过邮投递,7年来徐正传走破了20余双鞋,投邮量已超过了3吨,投递率
  • 400字 初三 读后感
    《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 650字 初一 记叙文
    我读书比较晚,但是到了十三岁,学习成绩提升了,自己也有了读书时间!我不再满足由于课内的浅显的文章,而是注重看上世纪老作家的书,比如阿Q正传自从我看了阿Q正传我便是‘心动神移,不能自已!’鲁迅不愧是大作家,尤其看到“阿Q被赵老板诬陷,最后被杀死了,阿Q在大街上叹了口气”我哭了,过了一个星期,我咬咬牙再拿起阿Q正传时,看到小尼姑哭了,我深深为她感到惋惜!
  •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 700字 初二 记叙文
    这些小说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的社会生活,《阿q正传》是以描写阿q的悲剧,把以权性为实质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当作一种国民弱点加以揭露,以促其觉醒,是震动文坛的一部杰作。阿q是辛亥革命时代落后的农民的典型。鲁迅写《阿q正传》是为了叫我们抛弃精神法,走向实际的革命斗争。
  • 700字 初二 读后感
    这些小说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的社会生活,《阿q正传》是以描写阿q的悲剧,把以权性为实质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当作一种国民弱点加以揭露,以促其觉醒,是震动文坛的一部杰作。阿q是辛亥革命时代落后的农民的典型。鲁迅写《阿q正传》是为了叫我们抛弃精神法,走向实际的革命斗争。 
  •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我要看《阿Q正传》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寒假里趁着为数不多的日子细细的读完了《阿Q正传》。总觉得,我与阿Q曾经有过在一起生活的时光,而不是那么的生疏,躺在床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么时候与阿Q在一起过呢?最后我终于没有想出来,可是我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发现鲁迅先生所再现的是当时中国人堕落的典型,更是现在的中国人的典型,难怪我是觉得怎么如此熟悉啊!
  • 550字 初二 读后感
    《阿q正传》,鲁迅代表作之一。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人民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而《阿q正传》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
  •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首先当然是阿Q这个人物。鲁迅曾经说过,在写《阿Q正传》以前,阿Q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好多年了。他所以从事文学,就是要唤醒昏睡的大众,因此,向读者描画出我们“沉默的国人的魂灵”,以此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的麻木,就自然会成为他的夙愿。在《阿Q正传》之前鲁迅写下的一些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像是在给《阿Q正传》作准备。譬如《药》,就是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了农村中一般民众的麻木相,而这正是《阿Q正传》中未庄和县城里居民的普遍特征。至于《风波》中的那位赵七爷,更活脱脱就是一个未庄里的赵太爷。所以,阿Q这个人物是和鲁迅笔下的其他农民形象,譬如《风波》里的七斤和《故乡》中的闰土,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产生于那种想要描绘某个具体人物的冲动,也不是作者为了制造某种氛围而虚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可以说,它其实是鲁迅对病态国民性的全部感受的结晶,鲁迅是要用它来显示“愚民的专制”的真相,在鲁迅心目中,阿Q正是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正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