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作文段落(8篇)
年级:
初中 初一
体裁:
记叙文 叙事
  • 1200字以上
    棉花壳吃完,人要想活下去就只有食人或者背井离乡到能够活下去的地方讨吃食,俗称“逃荒”。很多人死在逃荒的路上,运气好一点的能走到比较富庶的地方,并有可能在那里安家落户。那时候的移民大部分是逃荒者,回去问问你们的父辈,说不定就是逃荒者的后裔。
  • 1200字以上
    从前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群逃荒的人。小镇上的人都家家户户点火做饭招待逃荒的人。逃荒的人吃得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镇长发现,独有一位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例外,镇长端着食物给他,他摇摇头,说:“我不能接受你的好意,因为我没有劳动就不能吃你的东西。”镇长要年轻人帮助他捶背,捶完背年轻人也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一年后,镇长又把女儿许配给年轻人。镇长对女儿说:“你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但我敢保证以后他肯定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果然,二十年后,他拥有一比令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年轻人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 1000字 抒情
    一夜,我睡得很不踏实,想到了我的祖父祖母,还有母亲。去年除夕夜时,爸爸召集了全族的成员在二爷家里聚了一聚,我还向二爷问了许多关于家族的历史。他翻出家谱,给我详细地讲述了每一位祖先的生平叙事,讲述了我的家族在晚清时期如何从山西逃荒到这个地方。他说我的家族原先是怎样的人丁兴旺。他指着树形家谱的尖端的祖宗——蒋海山,说他拖家携口从山西逃荒到这个地方,扎下了根基。其下分出八支,到第三代,就是他的父亲这一代,这一个大的体系又分成了三股,我的曾祖父这一支有两位兄弟,他和祖父是老大的儿子,三爷四爷是老二的儿子。我的大伯、父亲、三叔便是这个家族的第五代了,他们里里外外有七个兄弟,兄弟之间还算和睦,但总也免不了红脸粗脖子的事。在父亲下就是我和姐姐,大伯下是大哥和二姐,三叔下只一个妹妹,堂兄弟姊妹里,我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兄弟。我看着这份家谱,到第三代算是鼎盛了吧!一门之下多少兄弟,一堂之上多少手足。真正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我的家族渐渐衰落下去了啊!
  •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白石多么想一览这里的名胜古迹,多么想把这里的繁华美景欣赏个遍,可惜这里的凄凉荒芜景象模糊了双眸,曾是冠华满江南,不料惨淡荒凉池。词人走走停停,在匆匆行人里,多么想有一人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悲凉,多么想重拾往日的清辉,而如今,一地萧条的逃荒、离散,词人不得不大喊‘犹厌言兵’。多年以前,高宗起,南侵后的江南之剩下寥寥的乔木,和座座荒废的城池,那些逃荒幸存的离人,从此不愿提起昔日那为鱼肉的惨景。
  • 1200字以上
    杨坚还是个体察民情且身体力行的好皇帝,他对老百姓的甘苦非常在意,带头与老百姓同吃苦。当时,关中每遇荒欠,往往都会有大批的灾民为了吃饱肚子,长途跋涉去粮食收入情况较好的洛阳一带逃荒。而此时就会上演一出官民一体逃荒逐食的大戏,这些西来的难民的头头有时候居然会由大隋的天子杨坚亲自来充任。开皇四年和十四年,杨坚就曾先后两次担当这批要饭的头儿,带领浩浩荡荡的要饭大军开往洛阳。《隋书》专门有“逐食天子”一章,记载了隋文帝杨坚带领难民逐食的具体经过。
  • 1200字以上 叙事
    中国人对灾难的现实态度同样十分纠结。首先,我们对赈灾的要求在提高。中国人有过关于大逃荒的许多历史记忆,那时社会的要求是别饿死人。逃荒的现象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仍然有,但今天终于成为过去。中国人现在对赈灾的要求是,它应保障灾区的经济不受或少受损失,并且让灾区的民众日常生活不受或少受影响。这样的要求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