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初一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 1200字以上 高中 散文
    【知识解读】(1)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文学根植于社会的土壤。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发展的初级阶段。西汉废除严酷政令、制度、赋税,安定民心,发展生产。(2)取消禁书禁言的命令,鼓励文人发表见解,总结秦亡教训,提出有利的建议。3)西汉文学最有成就的为散文,这些作品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行文平实明白。(4)作品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 1200字以上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g3V.\\7t8E
  • 1200字以上 叙事
    摘要:西汉汉武帝前,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以“和亲”为主。主要是汉匈之间的力量对,西汉处于劣势地位,匈奴处于优势地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立国已经六十多年。经过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人的休养生息,西汉民生逐渐恢复,国力逐渐强盛,与匈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所以汉武帝就萌生了改变对匈奴采取“和亲”的做法,打算以武力征服匈奴。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从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开始,西汉与匈奴进入了四十多年的战争时期。然而,国与国之间,不能一直用武力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不能仅从胜负层面去评价,还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评论。
  • 700字 初三 记叙文
    秦始王统一天下之后不久,奈何有一个不孝不贤德的儿子胡亥,才会导致秦王朝被起义军摧毁。刘邦在这场起义中胜出,成为了新王朝——西汉的创立者。刘邦一介亭长能做到一国帝王着实不易,他的后代子孙也确实十分争气。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刘邦的重孙,也就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刘弗陵。
  • 3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下了汉武帝的陵墓,来到了茂陵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了西汉的大型石刻群,造型逼真,尤其是“马踏匈奴”那座石雕,然后我们随讲解员了解了西汉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器皿、钱币、刑具、武器等等到,最后参观了一组蜡像群,讲解员栩栩如生地讲解,好像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
  • 450字 初三 记叙文
    西汉时,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出现了匈奴族,匈奴人善于打仗经常骚扰西汉边境,西汉早年因国力不强,只能与匈奴议和。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胜而归,收复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被迫西迁。到了汉元帝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汉元帝把“国家第一号美女”,有落雁之美的王昭君许配给了他,两国和平相处。
  • 150字 小学 童话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会《学成语》,里面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其中有一个叫凿壁借光,说的是西汉时候的一个人名叫匡衡,他从小就喜欢书,由于晚上家里没有蜡烛,所以无法看书,他想了个办法,在自己家的墙上凿了一个洞,邻居家的光就照射进来,他就借着这点微弱的灯光读书,长大后成了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他可以在那么苦的情况下坚持读书,我们也要向匡衡一样坚持读书,积累知识,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
  • 650字 六年级
    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一代君王赵佗之子赵眜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岭南地区已发现的陵墓中,南越王墓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是唯一饰有彩绘的石室墓,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550字 三年级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据西汉时的《长安志》记载,京城长安城外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着茱萸的人们纷纷登上高台,游玩观景非常热闹。到了三国和晋代,登高活动更为普遍,历代诗人留下许多“重阳诗”、“登高诗”。诗人李白写道:“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