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中国人吃饭是离不开筷子的,它在中国人心中无形地刻了一个印,抹不平,去不掉。从平凡的木头,一跃成为餐桌上重要的宾客。筷子,无疑是承载了中华食文化的。筷子都是思乡的。中国人总是会在身处异地时,忽然想起家乡来。所以当漂泊海外的游子丢掉刀叉,重新拿起筷子时,眼泪往往就窜了出来。筷子都是耐用的。餐桌上的推杯换
-
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筷子在3000多年前就诞生了,这个小东西可蕴藏着不少的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这个小东西。传说在商朝时,姜太公的老婆嫌姜太公除了钓鱼什么都不会,想毒死姜太公另嫁其人,于是在姜太公的肉里下了毒药。当姜太公拿起肉要吃时,一只青鸟飞过来,啄了一下他的手。连续3次,姜太公开始好奇了,跟着青鸟上山
-
650字 六年级 叙事“今天我们做个实验。”“太好了!太好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教室里一片欢呼。老师从门外拿来一袋米、一根筷子和一个杯子。同学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今天让我们见识一下筷子的魔力。”老师说道。我们一听,一拥而上去摸筷子。“唉!这不就是普通的筷子吗!能有什么魔力?”有人说。“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
-
550字 六年级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并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把筷子称为“箸”或。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里
-
4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本周一,我们召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会的题目是:一次性用品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开始,老师让我们拿出自己查的材料,并开始小组讨论。老师一声令下后,顿时,班里人声鼎沸。在我们组,李欣悦略微思考后,对我们说:“我觉得,一次性用品有利也有弊。”说罢,便向我们阅读了自己的材料。我想: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
450字 六年级 叙事一次性筷子的启示一次性筷子的启示滕州市实验小学6、八班周耕宇一次性筷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但你知道一次性筷子的浪费情况吗?据调查500双一次性筷子就要用掉一棵成年的大树。如果一家饭馆一天用掉5000双一次性筷子,就会毁掉十棵成年大树哇!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吃过晚饭去逛街,忽然看到前面两个八、九岁的小孩
-
450字 六年级 状物“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智能筷子,这是我用了三年时间研究发明的,现在已申请了专利。感谢大家给我做宣传。”我把智能筷子一展示出来,观众的情绪高涨了。我听到了下面的议论声:“这是筷子吗?这是笔。”“大家静一静!初看它的造型,很像我们常用的天线笔,其实,我就是在天线的启迪下想出来的,我在筷子的一端安
-
400字 六年级上课了,方老师带着一袋子的米和一只筷子走进了教室,我的脑子一下子充满了问号,这方老师把米和筷子带到课堂,难不成是要当场做饭给我们吃?方老师看着我们懵懂无知的脸,神秘的一笑,道出了我们这堂课的主题:筷子大力士,看着这细细小小的筷子,我很怀疑,它真的可以把这一袋子的米给提起来吗?为了亲自解惑,我自告奋勇
-
400字 六年级 叙事筷子中国人吃饭是离不开筷子的,它在中国人心中无形地刻了一个印,抹不平,去不掉。从平庸的木头,一跃成为餐桌上重要的宾客。筷子,无疑是承载了中华食文化的。筷子都是思乡的。中国人总是会在身处异地时,突然想起家乡来。所以当流浪海外的游子丢掉刀叉,重新拿起筷子时,眼泪往往就窜了出来。筷子都是耐用的。餐桌上的推
-
650字 六年级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是中国的老祖宗独创的餐具,我由两根竹蔑组成,人们只要用三根手指来操纵我,轻而灵巧,方便而简洁。知道我是谁吗?聪明!我就是长伴你们左右的筷子。我外形美观,朴素而大方,上大下小,上方下圆,细长匀称,我们双胞胎一出马,无所不能,夹,扒,搅的技术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是,我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