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作文结尾(10篇)
  • 600字 初一 记叙文
    这就是湿地公园的山石,又是一个又一个自由人!容不得羁绊,容不得束缚,容不得闭塞!它震撼着我,烧灼着我,威逼着我,它似一个自由人!好一个山石!千奇百怪的石头,构成了一幅千奇百怪的石画,它们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春天,发芽了,景,美丽了,死寂变得活跃了,一切都源于春天,它是那么充满生命力和活力。春天,发芽了!初一:艾米儿10
  • 600字 高中 日记
    放学回家,我给两个容器都浇了水,我发现两个容器的大豆种子的根差不多长。可到现在,我还是弄不明白为什么种子会这么快发芽,妈妈说大概是天气热的缘故吧。5月6日 星期四阴大豆种子的根已经长得很长了,但容器乙的大豆种子的根明显比容器甲的长。由此我的实验有了结果:在潮湿处生长的大豆种子比在土壤里的大豆种子更容易发芽,长根的速度也要快。
  • 600字 四年级 日记
    今天,我又去看我的黄豆,我看见我的豆芽长大了,连毛巾外也有豆芽,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就是我观察的黄豆发芽,我终于亲眼看见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从中我明白了学而无止境,探索无穷尽。指导老师:周燕四年级:许俊源
  • 600字 初三 散文
    听到这里,我倍感震惊。尽管除了男孩还是没人相信我会发芽,但我知道,我正在发芽,为了一个孩子的真情而发芽。十天后,我真的生根发芽了。周围的人都很震惊,纷纷说发生了奇迹,只有我知道,那是小男孩日夜辛苦的见证。因为,我本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 600字 初三 散文
    一滴水融入大海,便成了大海;一行泪发出了芽,便成为奇迹。倘若你我没入人群,又是怎样一番风景?是百花争鸣货是百鸟相鸣,是怀揣着一粒透明的种子,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树,生在哪便难以更替;人,有双脚可以走向任何地方。可大树的种子长在心里,既不是墨守成规,也不忘初心。于是我将愿望寄与星光:我等待泪水发芽,也许是参天大树;我等待泪水发芽,也许是晴空万里;我等待泪水发芽,雾霾终将散去!
  • 600字 日记
    这时爸爸正好从外面回来,我抱起绿豆芽冲到爸爸面前,“快看我的绿豆芽长得多好,叶茎细细的,叶片绿绿的话……”还没说完,爸爸打断了我,问:“你是怎么把它养得这么好的?”我仿佛在教爸爸生物学,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想要绿豆发芽,需要阳光和水,还需要我们调整温度、湿度……”我想我已经学会怎么“种”绿豆芽了,真高兴。
  • 600字 五年级
    一连几天,我都不敢吃太多食物,也不敢喝太多水,生怕哪一天西瓜发芽,被人嘲笑。爸爸妈妈发现我很奇怪,就问我出了什么事?我就把我吃西瓜籽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他们听了哈哈大笑,妈妈告诉我:"爸爸是在笑你吃了那么多西瓜吓唬你呢!”“真的假的?”我半信半疑。“真是!走,我们吃饭去!”终于,我相信了他们的话,高兴地来到了餐厅,吃得肚皮滚圆!这回,我肚子里的“芽”是没发,可却真的像西瓜啦!哈哈,我的童年很有趣吧!
  • 6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小盆子果然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盆景。又过了两天,几乎所有的果籽都发芽了,嫩绿的小苗有2到3厘米高,象线那样细。我终于相信婶婶说的话了:火龙果的籽是可以发芽的。可是,又有一个问题让我郁闷了:像这样纤细的的嫩芽芽,能长成结果子的火龙果树吗?那么大的火龙果,真的是从这样纤细的小芽芽上结出来的吗?我不得而知。等以后有机会了,我一定要去向果农们问个明白。
  • 600字 高一 议论文
    森林之王,圆睁锐目,迅急凶猛,一瞬间猎物皮开肉绽,霸气不可一世。迁徙的路上充满诡秘,几只小幼兽在潮湿的山洞里降临。暗处一只眼镜蛇正在窃喜,随之新生的生命热血满地,出外寻食的森林之王,丧生在自己的手中。它的血液与一片血水融合了,终于找到了幼曾带给它的希望……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何尝不需要一朵云来酝酿希望??3、一粒置于墙角的麦种,担负着两种希望:自己成长为碧的希望和大地的希望,有如天空与大地,它们相辅而成一幅辽远的人间长卷。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结果,盛极了衰败了,更多的种子滚进泥土,生生不息。希望不会消灭,希望正在发芽……潮实高一:许com
  • 600字 四年级
    今天,我意外地发现两组绿豆都不约而同地长出了一根白色的茎,茎的尾部又尖又细,呈棕色,大约2-3厘米长。它们形态各异:有的直直地挺立着,像一位昂首挺胸的战士等待着主席的检阅;有的俯下身去,好像一位正在照镜子的小姑娘;有的横卧在碗里,像一道弯弯的石拱桥;有的把头深深地埋了下来,像一个个圆溜溜的小句号;还有的螺旋地弯曲着,我觉得像南极仙翁的拐仗,可妈妈说像一个小弹簧……通过这次对绿豆发芽过程的观察,我发现一粒小小的绿豆居然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后我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其他的事物,体会观察的乐趣——“处处留心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