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作文结尾(10篇)
  • 550字 初二 记叙文
    深夜了,这个城市开始安静下来,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星云在纯黑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这是在大城市中绝对看不到的景色,这便是敦煌的迷人之处……
  • 650字 六年级 写景
    随后,我们有参观了许多景点,它们有的壮观,有的奇特,有的可爱……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我的心中,每一个都是最好的,它们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都是大自然的亲骨肉!它们的背后,都背负着无数年的风风雨雨,值得人们去回味、去发现、去赞叹!无论过了多久,敦煌雅丹壮观、雄伟的景色都会深深被我铭记;无论过了多久,敦煌雅丹沧桑、高贵的灵魂都会紧紧锁在我心中!
  • 500字 三年级 叙事
    啊!沙会移动,我知道了沙漠为什么这么大了,因为风吹沙,沙就会走,所以沙漠越来越大。在月牙泉不远有一个人工湖,人工湖里有一个小孔,月牙泉里也有一个小孔,人工湖里的小孔的水不断地向月牙泉里流去,所以月牙泉在高温下不会干。我和妈妈在月牙泉边玩边照相……我又看见了五彩沙,有红、黑、白、黄、绿这五种颜色形成了五彩沙,真神奇!到了十点半,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沙漠之旅。敦煌啊,心中的敦煌……
  •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记叙文
    当然,也是如此伟大。如此令人神往,如此令人慨叹,如此令人无奈。我终于明白,历史,就是如此。当我真正揭开历史谜团时,却没有多么激动的心情。历史太过沉重,戈壁太过苍茫,后人,已无需刻意的去揣摩何谓沧海桑田何谓物是人非,无言的黄土早已把这份苍凉悲壮诠释的淋漓尽致。于是,我带着一份肃穆,告别了苍茫戈壁,告别了历史敦煌。飞机缓缓地升空,飞往我的家乡,我于敦煌的旅途也渐渐的拉下帷幕,完结于阳关前对历史的感悟。
  • 600字 二年级 记叙文
    现在我们来到了莫高窟藏经洞。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约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等等。文书主要内容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等等。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不过在活动之前,我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美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 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描写敦煌的古诗有《敦煌乐》明代:杨慎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唐*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写出了过了玉门关之后黄沙遍地,人烟稀少的场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写出了当时玉门关的凄凉。现在却是我们值得一去的景观了。
  • 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真是开心极了!因为我们的衣服口袋里,鞋子里全装满了金黄色的沙子。为什么说满载而归呢?我和妈妈都满载而归!我们就一起从高高的沙山上滑了下来。”。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顺着山脊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对妈妈说:“我们滑下去吧!我喜欢敦煌,喜欢它的热情好客,喜欢鸣沙山、月牙泉独特而且秀丽的景色,更喜欢莫高窟它的雄伟和神秘!
  • 800字 初中 叙事
    洞?岩洞!!!水,洞中一定有水!他顾不上休息,一步三跌倒,跌跌撞撞进入了岩洞中,跑往深处。这里是敦煌莫高窟,人因为劳累过度,神经疲劳,抬头猛一看见那墙壁上所画的大佛,惊吓得摔倒在地上。爬起来整个人也疯疯癫癫地,他一边跑一边大呼小叫:“鬼啊!鬼!啊……”他跑往洞的深处,那声音总是隐隐约约地响在窟洞里。分辨不出,喑哑的声音在回荡着……
  • 1200字 高一 叙事
    我为敦煌自豪,为中国自豪,更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明智、果决的政党而自豪。因为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安居乐业,因为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建设美好家园,因为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绝不会错!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油田一中高一:刘丹阳
  • 800字 初二 记叙文
    我准备完成这一伟大的文化保护工作的最后旅程,偷偷跟随车队。我望见沙漠缕缕的炊烟,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在那里我见到了俄国人勃奥鲁切夫、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等曾被我严辞拒绝的人,我看到他们将一把把银元塞入敦煌官员的手中,然后笑着带走一车车我亲手装上的珍贵文物,扬长而去。纵然王圆录已不是那个王圆录,曾经的腐朽还是依旧的腐朽。从幻想中走出来,望着夜空,看见月亮和丝丝缕缕的云朵,我想起沙漠中那袅袅的炊烟,中国官员室中幽幽的茶香,幻想和现实的距离近在咫尺。点评:作者的表达能力强,构思巧妙,情节丰富,语言流畅动人,对莫高窟的刻画细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