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结尾
共12个随风作文
记叙文
叙事
-
600字 高二 叙事很遗憾~没有看到如血的残阳,没有享受到最后的那一丝柔和。今天注定将被我彻底荒废。注定,彻底。百无聊赖的日子,迎来最后的时光。我依然坐在电脑前,用拙劣的文笔,倾泻着心中没有发泄出来的某种情感。不是抒情,唯有叹息……但愿明天的太阳依旧灿烂,但愿可以在梦里看到美丽的夕阳,但愿今天那些不甚美好的事物,在剩下的须臾人生中,可以像逝去的日子一样,随风而过……
-
700字 高三 叙事真的,我想通了,剪断不该有的,让过去随风飘去……我不在因着任何人、任何事去完成我的理想。因为,认识你这不到一年的日子里,我喜欢上了那所大学!我向往它,因为我对它的喜欢、憧憬……青春的日子里,真的没有谁对谁错!剪断它们吧,让他们随风飘去……后记:看着这不到一年日记,湮灭在火海里……日记少了三分之一,记忆会不会少呢?我真的想它可以随风飘去……
-
550字 四年级 叙事时间如流水,一下子好几个月过去了,我已经长成了一株很健康的蒲公英,而且头上还有一朵装满了蒲公英种子的苞。一天又一天,我觉得自已似乎越来越累,孩子们需要的营养越来越多,我不得不把自己的营养给孩子们,渐渐地我与母亲一样,变得又瘦又黄,直至枯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妈妈,同世上所有妈妈一样,为了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所有,为了孩子们学会独立,只好让我们随风远游…..
-
800字 高三 叙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古以来,文人都吟诗作词感慨人生苦短,岁月如梭。长太息,奔跑,跟上时间之节奏。时光荏苒,岁月蹉跎。高中,运动场上的冲刺。奔!-跑!-即使我不是最快的,但是我会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希望就在前方。高唱道:“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
700字 六年级 叙事我们很快就6年级了,会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乌云是会散的,暴雨是会停的,我们抬头看看,迎接我们的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成长的路上我很快乐,因为我有很好的爸爸妈妈,有很好的哥哥姐姐,有很好的朋友,有很好的同学,当然啦,还有很好的老师,他们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即使有什么困难,也要用微笑去面对。让我们随风成长,快乐永远!
-
1000字 五年级 叙事毕竟佛离我还有一段距离。好了,扯远了回归主题。真正参透大乘佛法,那悟性不由多说啦!这只是小成佛法的精髓,便是如此!疑)。慢。嗔。痴。贪。酒。妄。淫。盗。如果能八戒,我想离佛陀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八戒是指:杀。不吃晚饭那不得饿死,还不能买零食吃。就拿过午不食来说吧,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这得多难啊!似醉非醒,夜忆随风去,那些年……
-
550字 初二 叙事你说如果以后我们考了好大学,有了好工作你会很高兴的。我想要告诉你,我永远不会把你忘记。我以后考大学了,一定会叫上你。随风飘散的落叶,望着倒退的风景,还没看清就已经匆匆而去。仿佛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儿,还没来得及珍惜就已经各安天涯,随风而去。穿梭于这些熟悉的景致中,感觉自己是在看一场告别的电影。怀旧,经典,而又转瞬即逝。初二:尚妮亚
-
900字 初中 叙事纸船变成了一只气球,在另一个女孩手中的气球。女孩望着手中的气球,好久好久。她周围的一切都是寂静的,没有一丝来自外界的声音。气球是黑色的,代表着寂静、沉默。她摸着气球,就像抚摸着一个小婴儿的头。在她的世界里,除了景象还是景象,声音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突然,气球变了颜色,变成了富有活力的橘黄,代表着活泼、开朗、阳光。瞬间,女孩的心灵之屋接受了一丝阳光。点拨她心房的阳光。女孩在气球上看到了前两位孩子的梦想和愿望,她知道了自己的价值。他的心灵之窗不是关闭的,她的双腿不是被禁锢着的。虽然她的耳朵是关上的,至少她能去用眼睛观察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去用双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她活泼起来,不再将自己一个人关闭在屋里。她跑到一片草地上,奔跑着,一刻不停地奔跑着,因为她知道,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有同样两个孩子,想一起和她奔跑着。思绪继续飘啊飘啊,永远也不会停。就这样,一直随风远游着……
-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哭过了,恨过了,痛过了,想过了。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梦不留下我,但我已爱过。上帝也许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可是我只要了一次机会,梦破灭了,就都随风而逝了。有人告诉我,每个人第一次喝海水会觉得恨爽口,喝完后会觉得恨口渴,越喝就越口渴,我怕,我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口渴。其实,我是怕机会太多,我会太容易口渴,那样我会千疮百孔,我的梦只要一个就好。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我已体会过了。
-
1200字以上 叙事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把握使用的“量”与“度”。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懂得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参考文献:1. 小学语文教学 (2005合订本)2. 小学教学 (2005合订本)3. 教育传播学 (魏奇、钟志贤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