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作文结尾(10篇)
  • 800字 一年级 叙事
    9、提供修改作文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互相修改评点作文,讨论修改方法:提倡学生自编自选作文选,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作文展览或作文大赛活动,以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责任心的自觉性:组织学生创办校刊,让学生有发表自己文章的园地。这些都是使学生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一个好办法。广西岑溪市筋竹中心小学卓尚坤电话13977445296
  • 650字 小学 叙事
    在作文课,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已文章的故事。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 战争与和平 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可是,你们知道吗?“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5页,可他的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而《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去付印……”今天,我虽然尝到了修改作文的甜头,但与这些大师相比,却相差甚远,所以我还要继续享受修改作文的“乐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乐趣一定会给我带来写作的成功!
  • 600字 四年级 状物
    第二天,老师发成绩,小丁丁笑容满脸的,但读到小丁丁时,老师很生气说:你怎么会考0分呢?小丁丁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成了一个O型,他很快想起来了,他有成绩修改纸,当小丁丁拿出成绩修改纸时,修改纸开口说话了:”你敢再使用我来修改成绩,我扁死你,还有,你还要还我32次100分,即你要有32次0分“小丁丁大叫:”啊!我真不应该啊!“小丁丁后悔了。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还真不假啊!
  • 800字 初中 叙事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酌情扣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也酌情扣分。二、【三过目修改法】“三过目”修改法:第一遍以最快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找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批、旁批。第三遍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扫视一遍,检查批阅情况,写好总评。
  • 500字
    2、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3、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海明4、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威修改《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就是最后一页,改写了39次才算满意。
  • 1200字以上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四、总结: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读,多记,多写,多改,才能有所提高。然而,现在很多同学下笔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师了。而老师有时的精批细改,却又换来很多同学的“不屑一顾”。这样怎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大家应该学习古今中外大师们的宝贵经验,在改文中练出硬功夫来。
  • 800字 叙事
    作文修改和点拨是对孩子作文进行全面体检的过程,要诊断出作文存在的所有毛病,而且要开出具体的方子,让学生解决。从整篇文章而言,作文修改和点拨是对文章主题、开头、行文、结尾、选材、构思、人物处理、事件处理、描写应用等方面进行的体检。对于问题必须一一提出来,能给予孩子范例的就给予范例指导。只有在这样反反复复的修改中,孩子才慢慢理解很掌握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让孩子掌握写文章的技巧和提高孩子写文章的能力。
  • 1200字以上 叙事
    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自主修改评阅的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阅读积累中提升欣赏水平,习作讲评中习得修改方法,自改互改中运用修改方法,这样的自主参与,既能减轻教师负担,更能真正发挥习作修改的作用,提高修改评阅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评阅及习作能力的有效形成,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 8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吵声惊醒了字典,字典揉揉红肿的眼睛,抬了抬深度的眼镜说:“你们各有各的用处,谁也不能少,而且只能在用得着你们的地方发挥作用。只有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干的符号,为小主人做出贡献,使自己更加完美!”听了字典的话,大家都鼓起了掌,从此,修改符号三兄弟不再说选国王这件事了,而是同心协力,将文章修改得更加美,老师看见了,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瞧!这就是和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