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作文结尾(10篇)
年级:
高中 高二 高三
字数:
800字
体裁:
记叙文
  • 800字 高三
    那一缕树魂在我心中宛转生香,每每打开记忆之匣,那树魂便如琴音,宛转悠扬,奏起精神与生命的赞歌。这株树苗拥有着如青花瓷釉色般清雅,但不清寒的底色。指尖轻轻抚摸树干,那坚毅的底色便如丝如雨流进我的心中。袅袅烟,蒙蒙雨,朦胧而婉约的坚毅美,千里江风,追追醉人面,这底色随着江风飘去,去到那我去不了的地方。静静的夜,在留银的月光下,品味生命的底色,描绘一个前尘的旧梦,用笔墨渲染于纸上天下,用底色映衬人生的绚烂,用底色表现个性的张扬。树魂悠扬,宛转生香,纷繁尘世,底色渲染。
  • 800字 高三
    所以,虽然底色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知识是让这种美丽的颜色绽放光彩的最好保证,知识分子最善于利用这样的底色来改变国人。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国人,是为了绽放底色,发出心声,放弃默默地拯救身体,选择用声音拯救心灵,或许也是底色的魅力。然而若是没有思想没有知识支撑的胡乱呼吁,狭隘的表达自己的偏执,那与市井大妈为几毛钱的利益呱呱不停又有什么分别呢,那只会让底色蒙羞。
  • 700字 高三
    反观现在,无数的刑警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坚守底色就是要打恶惩霸,除暴安良,铁面无私。坚守底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坚持对人名群众的那一份赤诚的爱,坚守生命的浩然正气!可如今,街头巷尾满是外来语的广告,欺善怕恶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传统文化被人渐渐遗忘,中华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被无数人自我抛弃。我不禁在想,中国人的底色还在么?所以,发扬我们的本色,坚守我们的底色吧,让正直、宽容、坚忍、谦恭这些美好品质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在底色的基础上,绘出最绚丽的画卷!
  • 800字 高一
    那两幅画上的浓墨重彩和轻巧写意都被一句话剥离开去,只留底色,只剩郁郁的灰,慘淡的白,再加两颗心,变成了风雪夜里一盏留给归人的灯的暖金。在生活给予的暴风雪面前,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相守,水不失去希望。此时他明白,他已变成母亲生活的底色底色,在绘画时最能撑起一幅画的总体色调和格局,是绘画必不可缺的部分。就像心中那抹底色,让我们活成更好的人。
  • 700字 高一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偷在得手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个摔倒的女人,法官最终判决他无罪,偷盗是一个人无耻的行为,相反救人则是更大的救赎,他坚守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保住了底色,在他小偷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就是他的底色。没有底色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是社会的虫蛀,是没有用处的人会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做人要做一个有底色的人能够造福社会的人!
  • 800字 高一
    一个人拥有底色,体现的是其自身人格的崇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同样拥有底色。国家与民族的底色,体现的是一国之本。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的底色融为一体便是中华民族的底色。中华民族的底色比个人的底色更伟大、更崇高,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底色对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样珍宝。拥有的底色不论优劣,可以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也可以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因为具有了底色,一个人才具有了价值,其存在才具有了最正当的意义。人不可无底色,而国家不可无具有底色之人。底色,不过是一个“神”字罢了,“神”所代表之意是“精神”,因为精神是一个事物得以存在的唯一意义。
  • 1200字 高一
    母亲走得很慢很慢,渐渐走远,身影模糊了,最后消失在黄昏的雨雾中。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却在我心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忽然变成了我的母亲,忽然又变成了千千万万个母亲……对,爱是没有理由的。平凡中透露出不平凡,正如浓重的碳墨中夹杂着淡雅留白的墨白色。我想,浅墨初白便是那个母亲的人生底色。精雕细琢,终于绘出母亲的底色, 将毛笔搁下放在砚台上,吹一吹最后一丝未干的墨迹,轻轻将宣纸卷起,放入时间的竹筒中,沉淀着人生的底色
  • 900字 高二
    现如今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不停地追寻着物质生活,日夜颠倒,为赚钱疲于奔命。漫步于古巷中,老翁早已不在,却依旧能在这里找回那份温暖。我想老人已化成天使,张开翅膀,将芬芳带给世界,让迷失的人寻得心灵的底色,走向远方。底色亦如一朵明媚的花,开到荼蘼,哪怕只有一天,只有一秒,亦要努力,拥有底色,亦携一路芬芳。底色高二作文800字
  • 1200字以上 高三
    母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肩,指指手表,又有些歉疚的看了义务讲解员一眼,她却不介意,笑着摆了摆手,我急忙回过神来,她本只需要呆在这里两小时,却因为我不知不觉又拖了一个小时,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连声道歉,自悔太过入迷。她轻轻一笑,我却是看到生命的底色熠熠生辉,灿然如霞。安然卧在手中的玉石,虽然廉价,却有着自己的底色,且从肤发的温润,关节的玲珑,眼目的清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清朗中去认识它的底色,去怀想她如阳光般温暖动人的底色吧。
  • 900字
    然而反观现在,这个巴赫金笔下“喧嚣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愤世嫉俗的大军,他们所谓的以“刚”为底色,以“坚”为姿态强硬地与生活反戈,实际只不过是暴躁与戾气过早染指了他们的岁月,他们所谓“感受到世界的荒凉”,只是因为他们忘了“柔”才是生活的本真。何妨试着让被焦躁蒙尘的心放下,以“柔”为底色,静观柔水三千?须知,过度的强硬有时并不能彰显你的什么“英雄本色”,反而会将你推向无间的深渊,与其去争,去抢而失去本心,失去未来甚至失去生命,不如以“柔”为底,求得初心不变,求得人生平安,甚至以“柔”的姿态成为让人赞叹的强者,毕竟滴水亦可穿石。“柔”的灵魂必会受到清晨朝露的洗礼与黄昏夕照的祝福,以“柔”为底色必能活出一番开阔而安宁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