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字 初二人们都问年味是什么?小时候,年味便是在春节期间和亲戚们待在一起。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烟花爆竹、玩游戏,看大人们在客厅里说说笑笑,或打麻将。有的是做不完收到事,忙不完的活,我觉得大家都其乐融融,没有丝毫忧虑。我认为年味就是一年一度的团结和分享的喜悦,它蕴藏在这每分每秒里。但后来,我开始感到一丝迷茫:每年过节走亲戚有许多我都不认识,大家都是仪式性的吃个饭、送几个礼、送下红包,然后寒暄几句再离开;爸妈因为送礼的大小和红包的钱数发生口角,本来美满团圆的春节变得不和谐起来,年味似乎也越来越但了。
-
1200字 高一年味是一种习俗,年味是一种气氛,年味是一种回家的感觉,年味是妈妈包的饺子,年味是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年味是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起看春晚……金鸡起舞辞旧岁,瑞犬踏雪迎新春,当我们还沉浸在2018年的第一场雪的兴奋喜悦中,春节已不知不觉来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大娘大婶、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忙着采购年货,一个个左提右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贴的贴春联、挂的挂灯笼,买的买花,各自以各种独特的方式来迎接2018年狗年春节的到来。我自然也是欣喜若狂,无比期待。但,总感觉今年与往年相比少了点“年味”,以往这几天早已时不时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而如今显得有点“安静”,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后来,听爸爸说今年我们城区实行全面“禁燃”,我先是一愣,接着是惊讶、失望,“怎么能……唉!”再环顾一下,街上已到处张贴了“从2月1日起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罚款500元”的宣传标语。再后来,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住宅小区,“不准放鞭炮”已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一位大妈显得有些无奈说“不准放炮也好,正好可省点钱哦”;一位老大爷则有点不满“过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历来放炮热闹喜庆,如今不能放鞭炮,哪里有过年的味道啊”;而另外一位年轻叔叔却高兴地说“今年不准放鞭炮,好!既经济又环保,过年可睡个安稳觉啰,我支持”……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
1200字 初二年味,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年味其实就是亲情的味道。——题记时间过得真快啊,春节又将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过年他不准备回家。大学毕业来深圳已经三年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仍旧没什么起色。在这座城市里,尽管他像众多没有任何背景,必须靠自己的农村孩子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但好运气似乎总没有垂青他,他依然不被老板重视,升职加薪也与他无缘——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欠缺了一些运气,要不然怎么连辛苦攒下来的几万块钱投进股市,也亏得一塌糊涂呢?
-
1200字 高一关于年味,我应该有很多话想说的。记忆还停留在儿时,年味是车站内的人头攒动,是归途路上的翘首企盼,它是红漆圆桌上饭菜的热气腾腾,是好久不见亲人之间的关切问候,是夜里烟火与小孩笑声的相映成趣,是火盆里烧的通红的炭火,也是午夜响亮的鞭炮声带来的新年快乐……我在回乡的路上不由自主地回忆着,往前我十几年所尝到的年味,依然浓郁得很的那些年味,在我的心头萦绕,直到看见那熟悉的山水,才稍稍平静。
-
1200字 初二年味,是火车上归心似箭的小姨身上淡淡的方便面味。这场人类史上每年最大规模的迁徙——春运,正是由无数多个这样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外努力打拼的人们组成的。他们早已习惯了城市里喧嚣的滋味,习惯了失意时风餐露宿的滋味,习惯了在拥挤的人潮之中为那渐行渐远的梦想而拼搏的滋味。而现在,是时候回家了,是时候去找回那熟悉的味道了。于是,他们愿为了抢购一张车票而通宵不眠,愿为了重温家乡的风味而忍受陪伴他们多时的泡面,愿为了享受到家的那一刻激动而站在拥挤的过道长达四五个小时甚至更久。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一切都释然了。无论是事业已卓有成就的,还是贫困勉强凑齐车费的;无论是坐飞机返乡的“海归”,还是随着摩托大军一步步艰难挺进家乡的打工仔,此时此刻,在外漂泊的他们心中都只有一种味道——那熟悉的年味,意味着奋斗,象征着团圆。
-
1200字 高一“莺啼燕语报新年”,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来临了。然而,虽有山珍海味的盛宴,有满天礼花的绚丽,但总感觉少了一份传统的年味了。于是,我与伙伴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了寻找那些逝去年味的活动。搡年糕搡出暖暖意年糕,寓意“年年高”,据说旧时的年糕是纯手工做的,故特别香淳扑鼻。为了一睹搡年糕的过程,我与伙伴们,乘着公交车,千里迢迢地赶到绍兴安昌古镇来探秘究竟。
-
1200字 初三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呀,最幸福莫过于和家人一起过年了,和亲人团聚,吃年夜饭?年味浓浓,幸福尽在不言中。——题记过年前夕,身处异地的你,是否会想家、想亲人,想回去看看,想起自己爱吃的年夜饭?是呀,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呢!如今,我就回到了我的老家——千岛湖,准确的说,应该是千岛湖郊区。这儿的风景宜人,尤其是我老家的房子,地势格外好,依山傍水,又在较高处,空气好,宛如人间仙境。
-
1200字关于春节的作文:打扬尘——记忆中的年味过来小年,就开始迎接大年了。迎接大年,啥都要“新“的,母亲给父亲和我们姊妹五人,买了新衣、新袜子、新鞋子、新帽,唯独她自己没有,我们心里不平,嚷嚷着,母亲却说:”我灶前灶后一把的,穿那新衣服干啥?我那旧衣服洗干净,也就是新的啦“这就是我的母亲,朴实而伟大的母亲。母亲忙活了,她把所有的被子、褥子、床单、衣服拆洗干净,三大盆衣物,母亲洗了每每一天,我们充当母亲的下手,端水、晾衣,大妹子时不时地拿起然毛巾,给母亲擦汗,二弟、三弟也时不时的端出热水给母亲喝。母亲笑盈盈地说:“新年要有新样子,洗掉旧尘迎新年“。该拧被单的水了,母亲拽一头,我们姊妹五人拽一头,拧水。母亲一拉,我们五人”嘟嘟嘟“朝前走去,乐得”咯咯“只叫;母亲一松手,我们五人”咚咚咚“往后退。母亲笑得喘不过气来,就在这一拉一扯中,拉出了一院子的笑声,也拉出了迎接新年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