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作文开头(7篇)
  • 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爸爸终于答应给我做馄饨吃啦!爸爸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混进姜末和葱末剁碎放入盐等调料粉和酱油醋,出手搅拌。下面,关键的一步就要开始了:包馄饨喽!我拿出馄饨皮儿,看爸爸包馄饨:那样熟练的手,那样快的速度还有那手里一个又一个包好的馄饨,让我简直看呆了,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便拿出一片馄饨皮儿,包了起来。
  • 750字 六年级 叙事
    在数不胜数的花样小吃中,我雷打不动最爱吃馄饨。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对馄饨特别馋,有的时候,每当奶奶包好馄饨准备下锅的时候,我总要往厨房跑个两三次,看看馄饨熟了没。我对馄饨的喜爱,促使了我对包馄饨有了浓厚的兴趣,总是想学一学。这天,我一回到家,就看见家里人忙得热火朝天。我不禁心想,这是在干什么呀?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都在包混沌。我一下子兴奋起来,飞快地跑到奶奶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奶包混沌。只见奶奶先拿一只小碗,里面倒点水,然后将一张方形的馄饨皮平摊在手中,再用筷子夹一些适量的肉馅儿放在皮的正中央,用手蘸一点儿水,粘到皮的两边。再把馄饨皮的两边对折,用双手轻轻一捏,把馄饨皮的两边粘住,不让肉馅儿露出来。最后把馄饨皮的上半部份用力一折,点水涂在馄饨皮的两个角,粘一下,一个混沌就从奶奶的手中诞生了。
  • 750字 初三 叙事
    一天傍晚,大家都想吃馄饨,可是前几天买的已经吃完,所以还需要去买,但妈妈提议自己做馄饨,自己做的馄饨新鲜、卫生、安全。爷爷就立刻去市场买了馄饨皮和肉。妈妈把瘦肉剁碎,拌上调料,我和弟弟洗净手,拿好筷子,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可以开始动手包馄饨了。我先摊开馄饨皮,再用筷子把剁碎的肉放进馄饨皮里,接着把肉包裹起来,肉肉就像要过冬了,都披上了一件暖和的白棉袄,但要穿得紧一点,不然煮的时候肉肉们都会蹦出来,我可不能让调皮的肉肉给逃走啊!最后就是煮馄饨。把锅里的水烧开,把一只只馄饨丢入沸水中,等白胖胖的馄饨都浮在水面上时,就可以出锅了。我和弟弟都馋得口水直流,妈妈给我们放好调味料和葱,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来吃馄饨,不过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烫啊!
  • 750字 五年级
    “民以食为天”,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馄饨是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其鲜香味美也是我的最爱。一到周末,妈妈会给我包具有我们江南特色的鸡汤馄饨。我心想假如我能学会这手艺就好了。这个周末我和妈妈一早到了菜场,买了包馄饨的材料:有上好的猪腿肉、老母鸡、馄饨皮、荠菜和葱。回到家,妈妈先把鸡汤炖上,接着,在厨房忙开了,我跃跃欲试,也想学包馄饨。便问妈妈:“我也想包馄饨,可以吗?”妈妈欣然同意了。我和妈妈便分头准备,我负责洗菜,妈妈先开始切猪肉。伴着“咚咚咚”的节奏,很快肉和荠菜都切好了。妈妈把肉和荠菜放入大碗中,撒上些香葱,又放上适量的黄酒、麻油和味精进行搅拌。馄饨馅做好了,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妈妈说:“开始包馄饨啦!”我赶紧洗好手,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开始包馄饨。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一张馄饨皮摊平放在手上,夹来一大块馅,放在皮子上,在皮的一条边上涂一点点水,然后对折,再在一角蘸点水,弯折过来,一捏,一个元宝似的馄饨就包好了。一鼓作气,我又接连包了几个馄饨。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那些馄饨竟然和我开起了“玩笑”。一些撑破了肚皮,散架了。我一下子傻了眼,刚才的得意之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妈妈见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包馄饨,馅不能多也不能少,虽然简单,但要细心去做,不能粗枝大叶。”说着,又给我做了一遍示范。我慢慢悟出了包馄饨的技巧。又试着包了几个。这回无论大小还是形状都进步了不少。很快,馄饨包好了。馄饨排得整整齐齐,就像一支即将远征的队伍,真神气!
  • 750字 初二
    此物只应天上有?大街小巷香满城。——题记食后唇齿留香,此乃何物?当我的世界开始迷茫,模糊记得似乎是云吞的香。在四川,云吞又名抄手。据民间说法,它的样子颇似人们在冬季为避寒将两手抄在怀中的形象,故称抄手,馄饨乃其学名,是汉朝之时而起。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沌”之音,命名为“馄饨”。因那日冬至,馄饨得以流传。
  • 750字 五年级 状物
    清明节这天,下着绵绵细雨,雨点密密麻麻,淋在我身上,真像针扎一般。不一会儿,我整个身子全被淋湿了,又饿又冷,在寂静无声的小巷里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前边有家馄饨店!快步跑进店内,发现人居然挺多,好不容易轮上了一个位子,点了一碗老板自诩为味道鲜美的刀鱼馄饨。我好奇地走到老板身边想一探究竟,只见那老板先舀了一碗呈黄色的汤,那汤是在炉子上熬着的,盛到碗里还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气泡;老板又取了案板上的长得像元宝一样的馄饨,轻轻放入锅中。不一会儿,馄饨煮熟了,颜色变为透明,隐隐透出嫩绿,在黄汤的映衬下,居然像几条秀气的“鱼”,令人食欲大增。
  • 750字
    今天,我看了《心怀感恩,放飞中国梦》这本书。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碗馄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和母亲争吵之后,走到一个面食摊,面食摊的老婆婆开导了她,她才明白他的母亲对她的爱。每个母亲应该都开导过自己的孩子,可很多孩子都会认为那是在责骂自已,而感到厌烦,有些孩子甚至会对母亲说:“你真啰嗦!”仔细想想,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记得那时某一天放学,我愁眉苦脸地回到家,妈妈问我:“怎么了?女儿。”我回答:“妈妈,我考试考得好差。”“考了多少分?”“88分。”“怎么考得那么差?连90分都不上?”我还沉浸在难过中,因为以前我每次考试几乎都上90分。我好生气,我不是气别人,而是气自已,我冲着妈妈说:“我就考不了那么好了,怎么了!”我说完,哭着跑上了楼。后来,我还跟妈妈顶嘴了,妈妈对我说:“这次考不好,没什么大不了,下次考好一点就行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信心百倍。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去医院吊针,妈妈一直守在我的病房,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第二天,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我的病床上,我醒了,我看见妈妈趴在我的病床上睡着了。我看见了她那粗糙的双手,这双手不知道为我做了多少事,这时豆大的眼泪从我眼中滚落下来。原来,妈妈是那么地爱我,我还和她顶嘴。我长大了,才开始意识到母亲所为我做的一切。每当老师让我们写我的母亲,我总会带着一种感激之情和内疚之情想起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