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作文开头(7篇)
  • 650字 初一 说明文
    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说起窑洞,人们印象里肯定能想起战争年代的南泥湾,一排排窑洞前面一辆辆竞赛的纺车,那种沙场秋点兵的壮阔让人难忘。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旧居,也是以窑洞为主。现在的延大,最为瞩目的建筑,也许还是那一层层一排排整齐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窑洞。所以,说起窑洞,几乎都和陕北有关。其实,在我们老家——渭北高原(这也和陕北一样属于黄土高原地貌),窑洞也曾经是人们主要的民居,而且窑洞的形式比陕北还多一些,比如地坑子,半明半暗的窑洞庄子。
  • 1200字 初三 记叙文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 900字 初中 说明文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上,这里的风光虽比不上南方的秀美,但是也有它独特的一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独一无二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虽小,却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 1200字 初二 记叙文
    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享受着大都市的繁荣美景.灯火辉煌,今年暑假回到家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变化太大了!几年前,来到这个贫穷又落后的小山村,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就像踩在棉花上一般,比登天还难,还有那破烂的窑洞,孤零零的嵌在山间,零星分布。窑洞的窗子,是用木头做的,镂空的地方还粘着几张报纸,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穿破这几张脆弱的报纸,透过窟窿吹进来,家里就像冰窟一样。
  • 500字 初二 记叙文
    我和窑洞有缘,我的祖辈更和她有情,我们黄土高原的先人和她最有情缘了。我是出生在我家的老磨窑。当然那里面不再抹磨面了,70年代我们那儿已经有了以电为动力能源的磨面机,早先的石磨子早已光荣的退休了,而那只窑洞就被命名为“老磨窑”。后来,我家人口在增时,我慈爱的母亲就搬进老磨窑去住,作为曾孙辈老二的我自然就出生在那里。这都是我小的时候,我太太,时不时把我搂在怀里,以故经的形式告诉我的。
  • 550字 初二 叙事
    在祖国妈妈66岁华诞之季,我爸爸妈妈等人来到了陕西的延安。我们下了飞机坐车往延安去。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很高的大树大约有30米吧!我又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它很可爱,它的眼睛一直看着我。我突然发现远处山坡上有几个小山洞,有一个人走了进去,山洞还有三扇窗户和一个小门。我很奇怪,我心想不可能他就是陕北的特色建筑窑洞?我去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我的手指轻轻的起来了指向小山洞。妈妈说:“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