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人物传记
-
800字 人物传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夜成名,非一日积淀。——题记再美好的时光,都会浓缩成历史,再遥远的等待,只要坚持总会到来。七年的时间,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歌手成长为一夜爆红的国民校草。许多人喜欢他,可却鲜有人知道他成名背后的艰辛与波折。从一开发唱片没有人听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他从一个个不起眼的龙套角色中不断的努力,积淀自己的能力。七年的时间,能有多少人可以像他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默默忍受着不为人知的失意与落寞,他,是我的偶像,我的榜样——李易峰。我喜欢的李易峰是执着的李易峰。
-
1000字 高三 读后感有心而出,赞美一个带有智慧与奋斗的少年;有感而发,敬佩一个带有民族灵魂与使命的知青。历史的无情,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民族的缩影,并不能减退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当我读完这本书,仿佛对xxx总书记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并还颇有感触,他的这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三句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
1200字以上 读后感【篇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周贤康寒假里,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本书是以访谈的形式来展现的,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让我知道了习爷爷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习爷爷15岁时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这是他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宝坻区王卜庄镇东蛤窝村主任助理张岩说。他经历了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转变,一开始很不适应,“每天下乡、下地,看秸秆、发煤球,这些工作和我预想的差太多了。但学习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领会到,这不是受苦,而是一种收获,一种人生阅历。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多到基层一线的‘练兵场’磨练,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对于今后成长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
700字 读后感假期里,我怀着一颗炙热的心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完之后,感慨万千,心中不由得涌出一阵阵自豪。习近平是从16岁开始,到陕北插队下乡。在插队的期间,习近平也总不忘读书,他的行李箱里装的全是书。来帮他们抬箱子的村民们都说习近平的箱子很重。习近平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读书,放羊时读、锄地休息时读……总之,他随时随地的带着书,随时随地的在读书。
-
500字 读后感习近平爷爷说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我们只有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才能不断成长。这个假期,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部分内容,深深为习爷爷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爷爷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当时的习爷爷白天干活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知识。这一点是当时的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也是今天许多人做不到的。
-
1000字 读后感半个月前,我在入团积极分子课上,偶然了解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在团组织的倡议和我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去新华书店买来了这本书。拿到书的感觉有两个——贵和重。带着“这本书为什么卖76块钱的”这一疑问,我开始了“好奇之旅”。在半个月的品读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是如何“贵”“重”的了。贵在两个方面。从浅层的含义来看是中央党校出版社的精心出版:合理的排版,全彩的印刷等,无不体现其外表之贵。从内涵方面来说,更是物超所值。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精神之贵。青年习近平那诚恳老实、勤劳勇敢的精神,在29位各界人士的讲述中变得越发可贵。从“过四关”到被清华大学录取,从申请人团到被举荐为党干部,从“黑帮子弟”到“老农民”。这些变化是他践行自己精神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曾自述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