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字 初二 散文不少人都想回归自然,想在回归自然中返璞归真,重新找到自我,重新认识自我,感悟人生,品味人生,读懂人生,寻找到人生的真谛。长期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生活的人,缺少大自然的新鲜感,吮吸不到泥土的气息、草木的芳香。从而感到发闷,产生枯燥、烦躁之感。向往大自然的清幽、宁静,辽阔、空旷,急欲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清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那块芳草地。尽情地放飞自己的畅想,怡兴自己的心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
500字 初三 书信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渴望在雨天里欣赏洞庭湖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在晴天里品味洞庭湖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渴望来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北,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做星空的孩子.躺在绿油油的草坪上仰望天空,与星星交谈,任思绪飞扬.抛开一切,不管那烦重的作业,不管那烦人的成绩,不管那与同学闹不和的情景......
-
900字 高一 议论文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月,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但总有一些无与伦比的感动,惊天动地的神话,那是不朽的古仁人之心,是一种博爱。古仁人懂得调整心态,回归自然,修身养性,释放心灵,疲惫的心便能从逆境中挣脱。醉翁欧阳修摆脱了忧谗畏讥的羁绊,官场的勾心斗角,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将自己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诸葛孔明,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却仍然保持一份旷达的心态,躬耕于南阳。陶渊明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得轻松自在。古仁人总在追求一种朴实简单的生活,他们从纷扰的人世中解脱,超然物外。何乐而不为呢/
-
650字 初二 读后感夜深人静,我的目光聚集于书架,指尖从本本书的书脊上滑过,最终定格于《古典幽梦》。取下,翻开,嗅着那淡淡的墨香,阅着那清新的文字,我渐渐沉醉。 作者因朋友的疏忽而独自于空寂陌生的海边,入了迷途。不得不坐于基石等待天明。盈耳的涛声清洗了作者心中都市的噪声杂响。作者琢磨出了涛声单调乏味,但那是不经雕琢的自然声音。感慨之余又多了一份无奈与忧愁。今日的文明不断破坏着大海,也许涛声会消失,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作者就那样坐着,听着天外之音。 依稀记得,两年前的我也坐在海边,聆听大海的呼吸。那低缓而沉重的涛声安抚着我躁动的心,为它沁入了丝丝凉意。仅仅那一次而已。 同时,我多了一份沉思。我虽无法完全理解作者心中的愁苦,但也略懂一二。在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自然界种种生动、朴实的声音正一点一点地消逝,自然气息也一点一点地淡化,而纠扰的噪声此起彼伏。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被浮华蒙蔽了双眼。 有得必有失。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享受,却少了一份来自于自然的真实。山珍海味吃多了,谁的味觉不会麻木?五光十色看多了,谁的视觉不会疲劳?唯有回归自然,才能使我们身心得以放松。但是,现在的我们,会想到这点么?多数人只愿窝在家里,面对电视、电脑,着迷于花艳俏丽的电视剧或是紧张刺激的游戏,为一位位明星或是一本本小说而疯狂。我也相差无几。 也许我该悲哀,因为我失去了真实;也许我该庆幸,至少自己还保持着一份清醒。我渐渐有些迷茫,生在这个时代,是受眷顾还是遇不幸?无从知晓。无论如何,我已难以回归自然,享受那份真实了。 合上书,我无奈叹息,淡淡的墨香依旧缭绕于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