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同时间一样,失去了就再也不好挽回。 ——题记 古人品德高尚的,对诚信者大加赞赏,价值尺度上的“一诺千金”,分量标准上的“一言九鼎”,侠士的“言出必践”,以及修行者的“不打诳语”。 小信诚则大信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祸莫大于无信。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小信诚则大信立,然而祸之大莫过于无信。一个“立木取信”,一个帝王无信,前者获得天下百姓信任,变法成功,赢得国家盛世;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因此,凡间的因与果,守着信,得到永恒,身处天堂;弃了信步入荆棘,便是步入地狱。 诚信,折射你的灵魂。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我们觉得不值一提的小事,都将折射出内心灵魂的崇高或卑劣。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讲: 学校当然不是真空,我们身边缺少诚信的事也不少。 随便撒谎,不新鲜; 抄人作业,很普遍; 考试作弊,挺常见。 教育部竟然不得不把严肃考试纪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以至于我们在重要的考试之前,都必须签诚信保证书,要信誓旦旦地发个誓。 我们的诚信哪儿去了? 今天,做人还需不需要诚实? 依我来看,若是问到诚信,不少人都会想到“诚至金开”、“赤诚相待”、“一诺金”······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守着诚信不放?连诚信都守不住,心灵有缺,空有美貌,空有财富,空有地位,又有何用?一个连灵魂都不完整的人,还能做什么?更谈何崇高? 我也曾违背诚信,但为了不在违背良心,我真诚地认识这一弊端。大多数人也曾这样,毕竟这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 小学,我担任组长。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我不在场,因此,就没有记下。晚上,有同学打电话告知我,但我很累,就没有完成这项作业。第二天,老师问我为何没完成作业,我告诉他,昨天我并不知道有这项作业。 将实话憋在心里不难受吗?很难受!真的!我但是觉得同学们看我的眼光都是不信任。 第二天下午,我带着作业到老师那报道,并告诉他:“其实昨天有同学告诉过我,可我还是没写,对不起,老师。”她并没有呵斥我,反而问我:“说出来,是不是好受些?” 是啊,说了实话,心里真的好受些了。 诚信可以放弃我们,但我们不可以放弃诚信。信用就如同时间一样,失去了就再也难以挽留;和时间一样,也能折射我们的灵魂。 因此,每每和学弟学妹谈话时,我会告诫他们“要习惯于对自己诚实,对他人守信;对自己负责,对任何人都负责;这样你将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你拥有的或许是平凡的心灵,但它却闪闪发光,将会是完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