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字 六年级诗词在生活中其实很重要,也很有趣,有的时候甚至会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诗词中有一些我们现代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诗词来体验当时的场景,还能知道诗人的想法。我以前不怎么喜欢诗词,总感觉诗词很乏味让人很难理解。当我每一次看到古诗词的时候就会感觉“头都大了”,尤其是当我要把它们背出来的时候。可是现在我不会这样了,因为有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去慢慢体会诗词,就能够体会诗词中的美好。
-
800字 六年级我的童年,是在诗词中度过的。诗词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东西。“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诗词也如同营养一样进入我的身体,让我健康成长。因为恋上诗词,所以我坚持每天早上背一首诗。每天早上背诗词是很辛苦的事,但人生的甜蜜怎么不是来源于辛苦的付出呢?特别是学校组织的那次诗词大会,我在“飞花令”这一环节中赢得胜利,我心中无比甜蜜,这份甜蜜是汗水浇灌的果实啊!
-
1200字 高二 叙事下面是本站用户诗词栏目为您准备的一篇 哀愁的诗词 ,更多诗词就上本站用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乐游原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750字 初三久违了,我心爱的诗词!初三的压力已经渐渐袭来,与诗词共处的时光则显得更为短暂且珍贵。此刻的我,抛开课本,手执一本诗词,静静坐在窗下,任由落日的余晖投射在书本上,任由瑰丽的霞光倾泻在古典的文字上,更添了几分旖旎与曼妙。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了——我留恋着的诗词。手捧一本诗词,徜徉其间,或高诵低吟,或沉心会意,每每流连于此总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用涉足全国各地,就可以领略到名山大川的风采。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诗词的意境已将壮美、秀丽、温婉的景象逐一带至我的眼前。我不仅可以从诗词中领略各地风景之旖旎秀美,还可以感知到人间真情。当我读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不由得心中一震,这又是怎样的离愁别思,怎样的难舍难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使人潸然泪下,原来,生命的光辉总是转瞬即逝,更犹如昙花一现,虽美到至极,却又短暂的难以抓住分毫。诗词韵美、意深,于僻静处,于闲暇时,热爱着,吟诵着唐诗宋词。在紧张的学时间隙,我溯流而上,寻找着心心念念的诗词,不让它从我的身边溜走。我不仅留恋着诗词,更珍惜同它在一起的时光。
-
900字 高三 议论文对于诗词,我也不算是内行之人,只能说是比一般同龄人懂得更多一些罢了。其实最初的时候,我对诗词也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我想激发我对诗词的爱好也应该是好强吧。四年纪的时候,有一回班里举行背诵诗词比赛,有很多同学很厉害,但我却不会。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每天背一首,一直坚持到初一,少说也有几百首了。可惜时间一长大都不记得了。
-
550字 初一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最近,朋友圈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刷屏,我忍不住再次开启崇拜和仰视各位诗词达人们的模式,一次又一次被唯美的诗词折服。与其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诗词高手的较量,更是一场古今诗词的狂欢,让我们在寻找到久违的传统文化,并用一种这种竞赛的方式引导着国人传承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
450字 五年级 写景我们学校有一条诗词小路,从门口一拐弯就到了,算是我们学校最美的地方。知道诗词小路为什么这么叫吗?因为小路每隔四五米就有一首古诗词,诗词小路因此得名。诗词小路,一路走去,看见从树上飘落的落叶,像一只只飞舞在空的蝴蝶,又像一个温柔又可爱的小精灵。抬头一望,‘好一颗。这样大的树’这棵树真粗啊;粗的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住,这棵树真老啊;老得底下纵横交错的根都暴露出来;这颗树真密啊;密的仿佛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夏天,懒洋洋的躺在树下看书,是最舒服的事了。
-
1000字 初三 散文如今,坐在考场,心中万分忐忑不知是否有负老师的期望,父母的盼望,我的希望。望着窗外未散尽的薄雾,心中更是迷茫。然而只要想到了它,心就会平衡下来。记得闲暇时来,手捧一本诗词。以雨为歌,以风为舞以月为伴,尽情品味这五千年来经历沙砾的磨砺?在蚌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我静静的在书中捞取它。所谓品味诗词,我认为不在于诗词的大意,而是透过诗词与诗人的灵魂相互交谈。故品文亦是品人。
-
600字 初三一纸满花缭乱的诗词让我头疼不已。临近中考,万万不可错过这个寒假,我得对我的分数负责,可望着刚打印下来发热的诗题词题纸,我不免有些心寒发虚。错别字多,背功不行,没时间背成为我惧怕诗词的三个因素。硬任务啊,我只得硬着头皮往下背默。大年初一的晚上,我无意间打开电视,央视正播放着《中国诗词大会》,这节目,听说过,也看过,都是偶然间心血来潮看的,可我今朝一看,就被诗词迷住了。不仅是如火如荼的比赛,还有专家生动形象的点评,但诗词的魅力还还不止这些,犹记得,初一,语文老师要求每天早上背诗,那简直就是灾难,没看赏析,就是死记硬背,有时是小和尚念经蒙混过关,有时背了就忘,脑容量塞不下了。百人团的选手个个都是高手,诗词大会上的题目我竟一大半不会,我对得起那些诗的诗人吗?我自愧不如。
-
800字 初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诗词文化大概是其中最独特的、最耀眼的文化了吧。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使得人们对于这个千古忠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他一生那忠心为国却又被奸臣昏君所害的悲惨打抱不平。汉末,四处兵荒马乱,但仍然诞生了“建安七子”这样伟大的诗人群体,他们所作的诗又成为研究那个时期社会百姓生活的重要史料。到了唐朝,诗词文化到达鼎盛,“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的诗竟达数千首之多,这些看似短小却又寓意深刻的句子,使得他的名字至今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诗圣”杜甫在其坎坷的一生中也创作了无数佳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安史之乱时期官吏们的残暴与不顾百姓死活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出了一个贫苦老人为天下百姓祈求幸福生活的正义呼声。宋代是诗词文化的又一座高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展现了诗人陆游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文天祥在被元军押解的途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使人们对他的赤胆忠心赞不绝口。近代龚自珍在黑暗的社会中发出了“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叹。历代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都在诗词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归宿,通过诗词来与逆境抗争,通过诗词来批判社会现实,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伟大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