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据《成都古今记》记载,当时成都有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因而绵竹年画在宋代就相当闻名了。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1万以上。年画销售到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新疆和港澳等地,甚至远销到印度、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