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作文开头(10篇)
  • 45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邓小平在1930年2月联合李明瑞、俞作豫发动龙州起义,在11个省建立了根据地;在1934年随红军长征;在1940年8月至12月,参与和指挥了百团大战……改革开放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邓小平对建设新中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英雄,一个“军神”!
  • 450字 三年级 写景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邓小平在1930年2月联合李明瑞、俞作豫发动龙州起义,在11个省建立了根据地;在1934年随红军长征;在1940年8月至12月,参与和指挥了百团大战……改革开放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邓小平对建设新中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英雄,一个“军神”!
  • 650字 六年级 诗歌
    邓小平,在1928上海市青浦区 青浦区东方中学预备一班 施靓?影片《邓小平1928》生动再现邓小平青年时代的革命生活,着重选取了在白色恐怖下,身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如何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里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的传奇故事。颂扬了小平同志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塑造了邓小平等共产党员非凡的智慧勇气、博大胸襟和个性鲜明的光辉形象。
  • 12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1909年邓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13年,9岁的邓小平在一次父亲的谈话中知道中国落后腐败,因此被外国欺凌。从那以后,年纪轻轻的邓小平就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拯救祖国。在邓小平的童年里,还帮助过不少亲戚朋友,深受大家的拥护与敬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700字 六年级
    邓小平,在1928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区东方中学预备一班施靓? 影片《邓小平1928》生动再现邓小平青年时代的革命生活,着重选取了在白色恐怖下,身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如何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里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的传奇故事。颂扬了小平同志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塑造了邓小平等共产党员非凡的智慧勇气、博大胸襟和个性鲜明的光辉形象。影片还讲述了邓小平一生都念念不忘的第一次婚姻,与革命战友张锡瑗的浪漫爱情。青年时代的小平活生生跃然于屏幕之上,英雄不再是一个神话高高在上,而是有血有肉、平凡而真实。
  • 500字 四年级 日记
    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爷爷诞生100周年,为了怀念邓小平爷爷,我和妈妈在邓小平爷爷诞生100周年前期,乘车来到了广安市邓小平纪念园参观。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灿的六个钢劲有力的大字——邓小平纪念园。走进大门,看见的就是一片片绿海,绿海里有许多石碑,这些石碑代表着各个国家赞助、修建的纪念园!不久就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清水塘,这水池真像中国地图。
  • 500字 五年级 观后感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我看完了《邓小平》这部电影。邓小平的形象,不断在我眼前浮现。他那威严的身躯,那洞察事物的深邃的目光,那流露在眉宇间的忧国忧民的神色。只有像邓小平那样大公无私,襟怀坦白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我深深的为邓小平的赤胆忠心,光明磊落的品质所感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受过无数严峻的考验,不管他经过了多少困难,他始终坚信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对党和人民的真诚。
  • 50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邓小平在1930年2月联合李明瑞、俞作豫发动龙州起义,在11个省建立了根据地;在1934年随红军长征;在1940年8月至12月,参与和指挥了百团大战……改革开放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邓小平对建设新中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英雄,一个“军神”!
  •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在我小的时候,从爷辈父辈的口中,从老师的口中,就听了很多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渐渐地长大了,又从教科书,其他课外读物中,看到了很多关于邓小平的经历。邓小平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他的行政生涯中,三起三落,几经波折。他每次陷入困境,都不是由于他个人的失误造成的,每一次都是由于坚持正确意见而被错误打倒的。
  • 550字 五年级 叙事
    这个星期五放学后,妈妈带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我们来到电影院,先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准备看电影。电影开始了,大家都兴奋极了。妈妈对我说:“这部电影可好看了,不仅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一生,还讲了它怎样让人民致富。”电影开是讲邓小平爷爷陷害撤职以后又恢复原职,人们十分欢迎他。中间是讲邓小平爷爷在治理国家的时候碰到了许多困难,但都顽强地克服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