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作文开头(10篇)
  • 65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是一条意境多么优美的对联啊!它是郑板桥在一次乘船途中看到了当地景色与特产后,脱口而出的一幅佳对。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对联的历史呢?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对联的来历与形式吧!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有着美妙的结合。对联即“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字数相同,相互对比,寓意深刻。随着唐朝“诗对联”兴起,从此被百姓喜闻乐见!
  • 450字 六年级
    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每逢新年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辟邪、迎喜接福,这就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对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过年,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是红彤彤的,大门也穿上新衣服了?没错,就是对联。说起对联,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一到过年,人们就会在大门两旁贴上鲜红耀眼的对联,以求吉利。不知为什么,我对这红艳的对联有着说不出的喜爱,贴对联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还包含着许多小常识呢!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哥哥和爸爸一起贴对联
  • 700字 四年级
    新年到,放鞭炮,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通通的对联,有许多人家的对联是买的,可是今年我家的对联不是买的,而是我自己写的。学习毛笔字也有一段时间了,有一次上课老师对我们说,马上过年了,写得好的同学可以写对联了。我开心极了,回到家就马上拿起毛笔练习起来,在第二次上书法课时,老师看到我平时练习的毛笔作业,终于同意让我写对联了。
  • 650字 五年级
    过年了!小区里挂着大红灯笼,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着对联。到处张灯结彩,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咦?我家怎么没换新对联呀?”我走到家门口一瞧,“爸爸,我们贴对联去吧!”“好。”于是,我从房间里拿来双面胶准备粘到新买的对联上。“等等。”从厨房传来爸爸的声音。说着,只见爸爸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米汤,拿出我画画用的排笔在对联的反面涂了起来。“你干嘛呢?”我大声的对爸爸嚷道。
  • 450字 三年级
    来到爷爷、奶奶家,姑姑和奶奶正忙着买对联,我想:现在何不趁这个机会写一幅对联呢!于是我对妈妈大声喊:“妈妈,我今天要为爷爷写对联!”妈妈轻蔑地说:“你?你师傅庞中华三十多岁才成名呢,你那么小,怎么可能写好对联?”爷爷说:“张萍,你可不能这么说,她想写写就让她写吧!”听了爷爷的话,妈妈只好把气憋在肚子里,答应了。我向妈妈伸了伸舌头,去写对联了。
  • 600字 四年级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扫尘、贴倒福字、贴对联等习俗。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除夕那天我家都要贴对联。今年除夕的早上,我和爸爸、姐姐都一大早就按时起床,吃了早饭后,按照惯例要贴对联。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对联,我和姐姐见爸爸拿了对联,我们俩分头去找工具,我拿的是剪刀、姐姐你拿的是胶带,我和姐姐来到了大门口,一切都准备好了。
  • 450字 小学
    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地响。一年的最后一天,快于到了。我家已做好了饭。要贴对联了,我高兴得几乎要蹦起来。贴对联首先要做好浆糊。我把小盆放在炉子上,添点水,把搅好的面糊倒进烧开的水里,搅上几圈,不一会儿,浆糊便做成了。框上的老对联,已破烂得不像个样子。新对联一贴上,会凸凹不平,要是旧对联一掉,新贴的也要跟着掉。于是我把旧对联统统撕掉,碎小的纸屑清理得一干二净,再仔细用水刷,门框鲜鲜净净。
  • 900字 初一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文学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问候一句:“你好,对联!”对联的前身是桃符,在古代,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在大门两边挂两块用桃木制成的木板,上面雕刻着神像或神的名字,用于驱鬼辟邪。到了宋代,对联还叫桃符,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50字 初一 记叙文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今年三十,我和爸爸、小叔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