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香800字

书生香

0
0
800字 高二

纯白的花瓣夹杂着星星碎碎的幽蓝,像是一场轻而无言的哀伤。成长的年岁,内心世界里再怎样暴风骤雨,那一点点忧伤,也如狂涛之下的一些温软的波澜,书本无味,可读着读着,愈加伤感,那香也愈加浓烈。

童年的小人书有一种叫岁月的味道,叫岁月的香。

烟雨江南,青石板上响彻悦耳的脚步声,从岁月的尘埃里漫上来。回忆里透着土香,是童年的味道。一串细微的咳嗽声,隔着低矮的木门,在炉膛深处闪亮。蔓生的杂草,早已缠满了台阶,那些粉绿的虫子在草间跳跃,鸣唱或沉思。一动也不动,仿佛耽于一个季节的相思。我静静地坐在青石凳上,翻着一本泛黄的小人书,读一种叫岁月的味道。

现在的爱情小说有一种叫青春的味道。叫青春的香。

月光那么好,散着暖黄的熏香,颤巍巍地从树梢后探出头来。我伏在一本小说上,眼睛半眯着,早已不想知道现在几时了,因为那样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我“战到天明”,那种感觉,恍恍惚惚,真实却又虚幻,闪闪烁烁地,似乎还有些跳动,我不急不躁地拿出摘录本,摘抄下这样一句话: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果可以,我要带着彩虹一样的心情,来到一个没有喧闹,没有繁华的地方,那里只有无边无际的悠闲时光,我要捧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嗅着阳光,一直看到夕阳西下。

影影绰绰的灯光给这人间打上了暧昧和暖的底气,我想以后的我会读一本叫沧桑的书,氤氲着流年的香。

我从不敢想象老掉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是头发花白,是满脸皱纹,还是手执拐杖驼着背?也许这是我这个年龄不该想的问题,但这个年龄又是极具幻想的年龄,沧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沧桑的味道是不是像药一样苦涩?那么我就用一本散着百花香的圆珠笔写一本叫沧桑的书,让百花香去弥补沧桑的苦涩,让沧桑的书也能生出香味儿……

当一本又一本的书泛着黄晕,当一页又一页的纸不再平滑,当岁月的马车再次莅临轮回的轨迹,数数日子,居然已迈向了一去不返的青春后期。苍茫的光阴,像窗纱一样把尘埃一粒粒投过去,凹成一个个膨胀的圆,无数个圆连在一起,就组成了某种叫岁月的沧桑。

但请不要沮丧,管多少,书生香。

书中的书生散文随笔

1200字 散文

中国古代书生的人生理想大概就是‘穷则达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在这一条路上不知有多少才华横溢的书生为之奋斗,他们之中有出身贫寒的归有光、贾谊,有世家豪门的王羲之、谢玄,有浪漫飘逸的屈原、李白,有现实厚重的杜甫、韩愈,无不诠释着他们作为书生该有的那份人生理想与生活追求。

书生本弱,为国则刚。谁能想到那些在杭州城为一顿饱饭忧愁徘徊的落魄书生,几十年后会成为帝国尊严的谱写者,文天祥被俘,宁死不屈,面南而拜,死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崖山战败,忠君爱国的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少帝双双殉国,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广东士子听闻消息,竟有十万读书人为国殉难,自此之后便有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谁又能想到那个看着老师左光斗在狱中破碗割腐肉而泣不成声的柔弱少年,风雨中摇摆的南明是在他的苦苦支撑下艰难的前进,虽然南明最后还是随他而去,最少他让无数的汉族人在黑暗中看到了那么一点点光明,即使只是一瞬间。

书生,为了理念可以放弃友谊。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都是书生中的翘楚,俩人互相敬佩这对方的才学与品格,王安石的理想是把大宋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而司马光的理想也是如此,然而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上俩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个主张改革变法,一个推行萧规曹随,最后俩人只能神交已久而心向往之了。按列宁的说法那么张居正就可以称之为十六世纪的改革家了,张居正的那位好友高拱也是一位力推改革创新的实干家,因为相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俗话说得好‘一山难容二虎’,只有自然属性的野兽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社会属性特别明显的政治家呢,两人竟到了欲把对方处之后快的地步。书生,真是个奇怪的队伍,大家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到一起,也可以因为相同的理想而分离。

书生,并非科举一条路。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书生大多数读书治学的目的应该就是十年寒窗苦读而后谋取一官半职,学问好点的、运气佳点的,授庶吉士,进翰林院,倘若再有点能力,封妻荫子那是不在话下了;假使运气不好也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若然运气槽糕头顶我想也不必学那范进,需知李时珍不也是没能走科举做官的路子嘛,难到李时珍的贡献、名气不如当年那些状元、榜眼吗?还记得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那句‘愿为青藤门下走狗’吗?人家徐文长也是一代奇才,书、画、诗、文样样精通,就连书生最不擅长的兵法,他也深谙此道,也没听过青藤是哪年的进士啊。

书生,是个宽泛的称号,凡是读书人皆可以称之为书生,后来有人获取功名,或在治学方面取得一点成效,难道他们就不再是书生了,我想并不是,书生是他们的底色,不管是‘惟有读书高’时也好,‘臭老九’时也吧,书生依然是他们的本色。

书中的书生散文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