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1200字以上

2016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

1200字以上

“十破十立”,是提升工作新标杆、打开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语文迷小编今天为您分享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1】

省直工委在以“十破十立”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积极探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用“十破十立”作为解放思想的“金钥匙”,开启变革之门,以查思想问题反映在作风、工作上的表现,追踪溯源,深挖思想问题之根。制定考评标准对111个单位开展考评,以实考促真抓、验成效、督整改。各单位查找出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问题1033个,通过整改,省直机关的“破”和“立”表现在:

打破了发展理念不强的思想,树立了强化发展意识。发展理念不强原因在于贵州的有些干部生于斯长于斯,见惯了贫穷落后,不以落后为落后,麻木于落后,发展理念和愿望不强烈。表现在缺乏志气,工作以最底线履职,低水平重复。通过大讨论,大家认识到贵州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跨越发展恰逢其时。如忽视发展、错过机遇将愧对党中央的重托、全省人民的期望和贵州的发展历史。只有强化发展意识,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要,以发展引领,靠发展解决问题,才能尽快改变贵州落后面貌。

打破了信心不足思想,树立了敢于争先的意识。信心不足表现在有的干部自认贵州基础差底子薄,再努力也不可能短期改变。所以工作低标准,把走前头当奢求,提到“冒尖”就心虚,说到争先就打“退堂鼓”,把目标定在不垫底。通过大讨论,特别是近几年全省加速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的事实极大鼓舞了全省的信心,充分说明贵州人完全可以求突破,求跨越,走前头。各单位通过查问题,找原因,明方向,定整改,增强了加速发展的决心和自信,激发了智慧,激发了活力,激发了实干,激发了创新。

打破了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了开放合作的意识。封闭保守表现在单位和个人以封建意识看待权利,当成威权象征、谋私利的工具。惧怕外来思想和制度动摇手中权利,拿惯例和陈规当维护私权的盾牌,为维护权利自建“防火墙”。即使表面接受新制度新要求,也是“口惠而实不至”,或暗中使劲阻挠。通过大讨论,特别是全省开放合作的态势方兴未艾,引进人才、引进合作、引进平台、引进信息、引进理念等,给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认识到封闭保守其实质就是“夜郎自大”,如不破除将对贵州的发展贻害无穷。而开放可以打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通过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放开心胸、增强本领,从高处、从长远谋发展求合作,不以小异弃大同,不唯小利定得失,以合作求进步、促发展、推跨越。

打破了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了追求卓越的意识。自我满足表现为总是把“成绩”和“功劳”挂在嘴上,只在小范围内拿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比而“自信满满”,对先进的事物视而不见。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避谈问题和不足,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干事只凭老经验只信老办法,对更高目标没有进取之心。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要破除“自我满足症”的老毛病,就必须用追求卓越的“新药方”。要培养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气概,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为决心,以“细致、精致、极致”作标准,以“苦干、实干、巧干”作常态谋求贵州的后发赶超。

打破了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了抢抓机遇的意识。消极等待表现为不跑不要,一切听上面安排,从不积极争取,更不主动作为。以为跑、要给领导添麻烦,跑不来要不来自己丢面子,另外也缺乏能跑能要的本领。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自力更生”需要注入新内涵,抢抓机遇和跑、要是时代要求干部的新本领,是综合发力的工作新手段,是想成事、干成事的绩效新标准。我省“两加一推”、“工业强省、城镇化战略”、“四化”同步等战略要求,营造了主动争取、抢抓机遇的氛围,很多单位把“跑部”要政策、要资金、争项目、求人才等列入工作模式,使抢抓机遇逐渐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打破了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了立说立行的意识。坐而论道表现在以文件转发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看似和上级“保持一致”,实际上光说不练,“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对敢创敢试者阴阳怪气、评头论足,等着看笑话,甚至暗中“使绊子”。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坐而论道是典型的空谈误国,耽误时间、耽误发展、耽误干部,影响风气。而贵州的希望在于各级干部要干字当头,立说立行,做到真行动、快节奏、高效率,“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挽起袖子干”。

打破了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了工业主导的意识。忽视产业表现在认为“产业”、“工业”是专业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干工作定目标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想别人插手自己的行业,也不想去帮别人“吹号抬轿”。通过大讨论,大家对工业化主导、工业强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贵州加快发展必然路径的认识逐渐提高。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可以用“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全球化”的眼光审视自身,思考如何围绕工业主导的要求调整、创新开展本职工作,积极支持“工业化”。

打破了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了勇于担当的意识。怕担责任表现在以四平八稳不出事、不惹事为原则,不处人前不落人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躺着摘桃子,尽干十拿十稳之事。完成任务只看领导的喜好抓“政绩”,面对难题、苦差、无利之事千推万挡讨价还价,出事急于推卸责任,明哲保身。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干部没有敢于担当的意识,贵州的发展就没有希望,群众的愿望就会落空。党员干部应当发扬贵州时代精神,以“向我看齐”、“向我开炮”的勇气,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为贵州加速发展殚精竭虑。

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2】

一个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递进式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缺一不可,如果离开此三个方面,人的进步几乎不大可能。就是一个素质较高的人,缺了此三个方面,也会停滞不前。其中的反思,就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重新思考,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为以后的发展构筑新的平台。由支部开展的解放思想“十破十立”大讨论,就是为全体党员提供反思、找差距、定目标的机遇。我在这次讨论中感到工作中确实在有些地方需要破和立,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会不进则退。

当前,我省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发起了“两加一推”思想启蒙运动。其实,之前我与大多数贵州人一样,感到贵州自然条件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要赶上别的地区都十分困难,要与全国一道在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生活就相当不错了,“两个率先”要求我们在2018年实现目标,而我们在经济基础,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和现实面前,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意在号召我们要有“敢”字精神,要大破大立,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进道路上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才有机会赶上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十破十立”大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全省人民的拼搏精神,物质条件不够,在精神方面找突破。精神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从解放战争可以看出,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为何败在弱小的解放军面前,就是因为解放军有战无不胜的军魂。贵州起步晚,条件差是事实,但敢于亮剑,敢于较劲,就必定会有重大突破。从近两届省委的工作来看,贵州还是大有可为,通过增比进位突破,我们的发展速度一下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头,贵州人的自信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大大增强了赶超的决心。

以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而言,面临需要改革的方面较多,但需要根据轻重缓急来统筹安排,就当前来看,将管理重心前置不失为一种适当的举措。我们知道,工作不仅是要布置,真正需要的是督促检查,不到位的地方要出重拳,要敢于挥泪斩马谡。没有狠劲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没有狠劲,事业哪来成就。

关于抢抓机遇问题,在十年前,我县为了巩固“两基”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投入十分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向省厅对接,虽然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也抢抓到了一些份外的项目资金。目前在争取项目的问题上,还需研究工作方法,寻找各种资源,打通种种关系,建立良好渠道。主动争取领导对本县的了解,增进了感情,才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关于自我满足的问题,其实我县教育质量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湄潭定位于遵义卫星城市,交通方便,加上高速通了,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不得不加快生源外流步伐。尽管我县教育质量不低于周边县份,但我们的教育优势不多,办学条件也有限,还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策显然是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不断挖掘潜力,扩大省一类示范高中求高的品牌影响。再次需要加大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在培训经费上给予充足的保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名校的含义是因名师较多的缘故,有了较多的名师,学生及家长就会慕名而来,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境界才会出现,好的生源自然驻足湄潭。

领导干部十破十立心得体会【3】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要解放思想,并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当前,贵州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深刻的发展制约。其中,传统的封闭意识、山头思维、保守思想等,成为制约贵州后发赶超的深层的非经济因素。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首先就要破除这种非经济的、观念层面的制约。为此,省委作出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以“十破十立”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既抓住了矛盾的根本,又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放思想,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就是把被束缚的思想解开、放开。但是,思想被解开、放开之后,朝什么方向去走,则是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被解开、放开的思想要么变得更加放纵,要么变得更加困惑,要么变得更加无助。现实中,部分人、部分地区就是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自身的思想被解开、放开之后,不但没有实现思想的创新,反而进入思想的误区。

一、解放思想的误区判读

解放思想是对思想的自我革新,这种革新的过程必须遵循思想自身的演进法则。但现实中不乏有人把解放思想等同于乱想,等同于为所欲为;更不乏有人假解放思想之名,行各种不可告人之实,从而使解放思想走入误区。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判读。

判读一:解放思想不是违规越位的托词

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求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敢想敢闯、敢破敢立。但解放思想有着自身的原则、目标、规律和要求,并非漫无边际的瞎想、蛮干。然而很多时候提到解放思想,就好像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打破一切,甚而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帜损人利己,把解放思想当做违规越位的挡箭牌。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判读,决不能把善于钻政策空子、违规越位、违法乱纪、阳奉阴违的行为,当作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创新的“英雄”壮举来看待。尤其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任何人都不能借解放思想之名,把自己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判读二:解放思想不是攫取政绩的手段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但如果思想解放是建立在不择手段捞取政绩的基础之上,单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轻则无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重则“水土不服”,无法推进,难以达到解决问题、服务人民的目的。自古以来,主政一方者都希望能取得“政绩”,留得美名。但一些地方或部门主官不顾客观实际、不问人民疾苦,借解放思想之名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攫取个人政治资本,则完全违背了思想解放的初衷。因此,对于各地层出不穷的思想解放,既要积极鼓励和提倡,支持以思想解放促进大开放、大发展,又要敢于向以解放思想为幌子的人说“不”,敢于向以解放思想为托词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亮剑”。

判读三:解放思想不是打棍子扣帽子的工具

允许说话,允许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涌现真知灼见的前提。解放思想需要要鼓励大家产生各种想法,提出各种意见,通过讨论形成发展共识,凝聚成克难攻坚的思想合力;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以此激发新思维、新观念,让人们敢说敢议、敢想敢做、敢闯敢试。但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是大鸣大放大字报,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更不是回到“文革”你死我活的对峙。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争议、争论、争执必不可少,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倾听不同的声音,甚至要允许别人说错误的话。要防止借思想解放之名,给别人的想法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上纲上线。思想之花只有植根在民主宽松的土壤上才会常开不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一旦进入误区,必然带来行动的混乱。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进入误区,必然给该部门、该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为避免进入解放思想的误区,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更要思考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解放思想?尤其对贵州这样一个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的欠发达地区,更要在解放思想的同时,把握好思想解放的正确方向。因为,我们的群众更经不起这样或那样的折腾,我们的家园更需要把思想的大解放转变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强大动力。

二、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

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政党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来讲,必须对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把握:

方向一:思想要朝着符合于实际的方向解放

思想可以指导实践,但其本身是植根于实践、来源于实践的,是对实践的反映、总结和提升。现实的实践不是静止的、一层不变的;作为对现实实践的反映的思想也不能静止不变,否则就会僵化、保守和落后,变成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桎梏。现实中,唯书为是、唯上为是,就是思想僵化、保守和落后的典型表现。文革结束后,相当一部分人纠结于“两个凡是”之中而不能自拔;改革开放以来,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计划于市场之间、姓资与姓社之间纠结。上述思想纠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只唯书、只唯上,其思想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而与时俱进。因此,思想解放首先要求我们正确把握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既要懂得在“实事”求“是”,还要懂得在“实事”中检验我们所求得的“是”,更要懂得在变化了的“实事”中丰富和发展我们求得的“是”。遥想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历经艰难,走到贵州才真正走出了书本的束缚、走出了权威的束缚,血与火的洗礼让我们党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今天贵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让思想朝着符合于实际的方向解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指导我们冲出经济洼地,奔向全面小康。

方向二:思想要朝着服从于发展的方向解放

思想解放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求是”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用求得的“是”推动发展的“实”。因此,在事实求是的基础上,我们要让思想朝着服从于发展的方向解放。在贵州大地上,有过一些服从于发展需要而解放思想的壮举。1978年3月,贵州省关岭县顶云公社就开启思想解放之门,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劳动管理办法。“顶云模式”因其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而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驱和样板,作为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迅速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和普及。2010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秉承敢闯敢试敢担当的政治勇气,豪迈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团结奋斗”的贵州时代精神,科学地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2011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速度达到15%,呈现出喜人的新“贵州现象”。当前,全省上下还要围绕主基调和主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学习新知识,破除旧观点,建立新思维,努力“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转”好经济发展的方式,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的新路。

方向三:思想要朝着服务于群众的方向解放

思想解放要服从于发展的需要,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要让思想朝着服务于群众的方向解放,并将其作为思想解放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尤其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就更要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坚持这一根本的、最终的价值取向。当前,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提速转型、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传统思维等诸多因素,贵州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心情日益凸显。为了回应人民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造福四千万贵州各族群众这个根本价值取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发展。

在上述三个方向的把握中,让思想的解放符合于客观实际的需要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科学性要求,服从于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解放思想的阶段性要求,服务于群众的需要体现了解放思想的价值性要求。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科学性是基本前提,阶段性是目标任务,价值性是最终落脚点。

三、解放思想的行动定位

如果把解放思想看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重要行动的话,把握好这个行动的正确方向还不是行动本身,而只是行动的准备。这个行动要具体化,还需要一系列的行动定位予以有力支撑。

行动定位一:解放思想应勇于担当,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

解放思想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历史一再证明,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体制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事业上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解放思想也使得贵州经济社会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以往的解放思想活动,大多是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变化倒逼背景下的被动应对,思想的解放与现实的需求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解放思想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理性回应。只有解放思想主动了,工作创新才不会被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当问题堆砌之前,如果开拓创新、提前谋划、主动应对,就能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提高干事创业的效率,节省社会运行的成本。因此,由被动解放思想向主动解放思想转变,是推进解放思想的重要路径。

行动定位二:解放思想应延伸拓展,由精英群体走向大众层面

在思想解放领域,人民仍然是推动发展和贯彻落实具体举措的主体力量,只有把思想解放活动扩大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才能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行为动力。但从以往解放思想的活动层次来看,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管理者、专家学者等精英群体的思想解放,而忽略了人民大众这个基础群体。因此,思想解放要真正形成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切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应该重视和扩大思想解放活动的参与群体,将解放思想活动演生为大众精神和大众行为。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脱离人民大众而进行的思想解放,即使取得的理论成果再高,也难以有真正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思想解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昙花一现、无果而终。因此,应该把解放思想活动由精英层面向大众领域延伸和拓展。

行动定位三:解放思想应持之以恒,从临时行动转向思维常态

实践永无止境,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如果将思想解放仅停留在一次性行为上,无异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向前发展,过去思想解放不等于现在思想解放,现在思想解放不等于永远思想解放。因此,就总的趋势而言,解放思想是一个全方位的、与时俱进的过程,要能不断地形成新观念,创立新体制,开拓新局面。多年以来,尽管解放思想的活动从未间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始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但绝大多数都是突击式的、临时性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反映,并没有形成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因此,当前的解放思想讨论和活动,应逐步由临时行动向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转变,使解放思想成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和行为常态。

行动定位四:解放思想应纵向深化,从观点层面转向观念层面

思想解放包括观点的解放和观念的解放。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是某一个观点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的博弈,而是系统的、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养成。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于思想观点上的转变而言,解放的面更宽、点更多、程度更深、范围更广。通过观念解放,当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的时候,才能用新的思想观念来科学研判形势,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使理论服务于实践,使思想成为破解难题的系统思维。如果说观点上的转变是点对点似的见招拆招,那观念上的转变则是全面而系统的破解之道,是思想观点层面的“转型升级”。因此,从思想观点上的局部转变向思想观念上的全面转变,应该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

2016十破十立心得体会汇编【10篇】(2)

1200字以上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制约发展的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解放思想应当在“十破十立”上迈出大步伐,取得大成效,实现大突破,为同步小康新征程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要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我们一定要克服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心态,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敢比敢攀、敢争敢赛,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开创富民强省伟大事业的广阔前景。

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我们一定要摒除凭经验办事、按传统模式办事的惯性思维,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冲破陈旧观念的“大山”,以新观念、新方法、新作风开创新局面。

要突破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也不能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比。要增比、进位、突破,创先、创新、创优,在全国找贵州的位置,树立创先争优、追求卓越的意识。

要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我们要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构建开放的文化,培养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环境,大力培育“区域利他文化”,积极利用各种合作交流平台,在互利共赢中找准我们的发展位置。

要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我们一定要克服徘徊观望丧失机遇、不求进取坐失机遇的现象,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牢机遇。

要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我们要迎着困难上而不是绕开矛盾走,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敢想敢干、敢做敢当,切实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要突破说多做少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我们要把十八大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地抓,一项一项地落实,真正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

要突破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我们要切实解决按部就班、反应迟缓的问题,切实解决启动慢、刹车快的问题,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注意捕捉外部信息,快速作出工作部署,追求快节奏、讲究高效率,抢占发展先机。

要突破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我省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在经济工作中,抓住工业就是抓住了“牛鼻子”。抓工业与保护生态并不矛盾,只要我们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能使我们的发展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永续发展。

要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积极争取的意识。近年来,中央重视支持西部发展,国家有关部委对贵州特别关爱支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把中央的关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尤其要注重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创新中转变观念。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十破十立”为核心内容,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形成合力,全省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局面。

十破十立心得体会【5】

一、围绕“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从“贫穷落后地区难有作为”的思想包袱中解放出来,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消极态度,破除不敢大胆想、不敢大胆干、不敢做大事的思想,树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理念,树立自觉自信自强、敢拼敢闯敢攀的意识,敢于展望、敢于行动、敢于争先,以充足的信心推动景区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二、围绕“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摒弃凭经验办事、按传统办事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破除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改革、不愿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推陈出新、敢于创新,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思路武装头脑,用新办法、新作风、新机制破解难题,以创新思维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动景区发展提速、赶超、跨越。

三、围绕“突破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认清差距,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坚决摒弃小进则骄、小进则满的落后观念,始终保持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在工作中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景区发展实现增比、进位、突破。

四、围绕“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坚决破除封闭保守、画地为牢的思想,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海纳百川、包容合作的意识,努力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积极构建开放的文化、培养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环境,以强大的合力推动景区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围绕“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坚决消除徘徊观望、不求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意识,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牢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定目标、找对策、明思路,真抓实干,事事争先,处处争高,以会找机遇、会抢机遇、会用机遇的姿态推动景区发展创先、创新、创优。

六、围绕“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彻底摒弃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担当意识,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切实做到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勇于担当,以敢想敢干、敢于应战的勇气推动景区发展实现新跨越。

七、围绕“突破说多做少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彻底杜绝“说得多、干得少,想法多、行动少”、“图形式、走过场”、“工作抓而不紧、紧而不实、做表面文章”等不良现象的存在,牢固树立工作靠抓、事业靠干的意识,真正做到善干、实干、能干、会干,坚持一件一件抓好、一项一项落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创景区发展新局面。

八、围绕“突破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培育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改变作风飘浮、拖沓疲软的行为方式,破除议而不决的歪风邪气和患得患失的保守思想,解决启动慢、刹车快的问题,培育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树立立说立行、抢占先机的意识,形成立说立行、积极有为的合力,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景区发展取得新成绩。

九、围绕“突破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只有坚持工业主导、“四化”同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才能实现提速赶超。认识到只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走旅游产业化道路,就能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龙宫,以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景区和谐。

十、围绕“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积极争取的意识”展开讨论。

通过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发2号、黔党发15号、黔宣通51号文件等重大机遇,敢于“向上跑”、“向外跑”,善于跑资金、跑项目、跑市场,切实把上级关怀与自身努力紧密结合到最佳状态,取得最佳成效,以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的理念推动景区发展开启新篇章。

十破十立心得体会【6】

省直工委在以“十破十立”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积极探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用“十破十立”作为解放思想的“金钥匙”,开启变革之门,以查思想问题反映在作风、工作上的表现,追踪溯源,深挖思想问题之根。制定考评标准对111个单位开展考评,以实考促真抓、验成效、督整改。各单位查找出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问题1033个,通过整改,省直机关的“破”和“立”表现在:

打破了发展理念不强的思想,树立了强化发展意识。发展理念不强原因在于贵州的有些干部生于斯长于斯,见惯了贫穷落后,不以落后为落后,麻木于落后,发展理念和愿望不强烈。表现在缺乏志气,工作以最底线履职,低水平重复。通过大讨论,大家认识到贵州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跨越发展恰逢其时。如忽视发展、错过机遇将愧对党中央的重托、全省人民的期望和贵州的发展历史。只有强化发展意识,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要,以发展引领,靠发展解决问题,才能尽快改变贵州落后面貌。

打破了信心不足思想,树立了敢于争先的意识。信心不足表现在有的干部自认贵州基础差底子薄,再努力也不可能短期改变。所以工作低标准,把走前头当奢求,提到“冒尖”就心虚,说到争先就打“退堂鼓”,把目标定在不垫底。通过大讨论,特别是近几年全省加速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的事实极大鼓舞了全省的信心,充分说明贵州人完全可以求突破,求跨越,走前头。各单位通过查问题,找原因,明方向,定整改,增强了加速发展的决心和自信,激发了智慧,激发了活力,激发了实干,激发了创新。

打破了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了开放合作的意识。封闭保守表现在单位和个人以封建意识看待权利,当成威权象征、谋私利的工具。惧怕外来思想和制度动摇手中权利,拿惯例和陈规当维护私权的盾牌,为维护权利自建“防火墙”。即使表面接受新制度新要求,也是“口惠而实不至”,或暗中使劲阻挠。通过大讨论,特别是全省开放合作的态势方兴未艾,引进人才、引进合作、引进平台、引进信息、引进理念等,给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认识到封闭保守其实质就是“夜郎自大”,如不破除将对贵州的发展贻害无穷。而开放可以打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通过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放开心胸、增强本领,从高处、从长远谋发展求合作,不以小异弃大同,不唯小利定得失,以合作求进步、促发展、推跨越。

打破了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了追求卓越的意识。自我满足表现为总是把“成绩”和“功劳”挂在嘴上,只在小范围内拿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比而“自信满满”,对先进的事物视而不见。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避谈问题和不足,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干事只凭老经验只信老办法,对更高目标没有进取之心。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要破除“自我满足症”的老毛病,就必须用追求卓越的“新药方”。要培养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气概,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为决心,以“细致、精致、极致”作标准,以“苦干、实干、巧干”作常态谋求贵州的后发赶超。

打破了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了抢抓机遇的意识。消极等待表现为不跑不要,一切听上面安排,从不积极争取,更不主动作为。以为跑、要给领导添麻烦,跑不来要不来自己丢面子,另外也缺乏能跑能要的本领。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自力更生”需要注入新内涵,抢抓机遇和跑、要是时代要求干部的新本领,是综合发力的工作新手段,是想成事、干成事的绩效新标准。我省“两加一推”、“工业强省、城镇化战略”、“四化”同步等战略要求,营造了主动争取、抢抓机遇的氛围,很多单位把“跑部”要政策、要资金、争项目、求人才等列入工作模式,使抢抓机遇逐渐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打破了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了立说立行的意识。坐而论道表现在以文件转发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看似和上级“保持一致”,实际上光说不练,“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对敢创敢试者阴阳怪气、评头论足,等着看笑话,甚至暗中“使绊子”。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坐而论道是典型的空谈误国,耽误时间、耽误发展、耽误干部,影响风气。而贵州的希望在于各级干部要干字当头,立说立行,做到真行动、快节奏、高效率,“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挽起袖子干”。

打破了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了工业主导的意识。忽视产业表现在认为“产业”、“工业”是专业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干工作定目标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想别人插手自己的行业,也不想去帮别人“吹号抬轿”。通过大讨论,大家对工业化主导、工业强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贵州加快发展必然路径的认识逐渐提高。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可以用“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全球化”的眼光审视自身,思考如何围绕工业主导的要求调整、创新开展本职工作,积极支持“工业化”。

打破了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了勇于担当的意识。怕担责任表现在以四平八稳不出事、不惹事为原则,不处人前不落人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躺着摘桃子,尽干十拿十稳之事。完成任务只看领导的喜好抓“政绩”,面对难题、苦差、无利之事千推万挡讨价还价,出事急于推卸责任,明哲保身。通过大讨论,大家认为干部没有敢于担当的意识,贵州的发展就没有希望,群众的愿望就会落空。党员干部应当发扬贵州时代精神,以“向我看齐”、“向我开炮”的勇气,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为贵州加速发展殚精竭虑。

十破十立心得体会【7】 2016十破十立心得体会汇编【10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