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里的建筑文化
清真寺的建筑艺术表现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体,以汉文化为用的特色。中国穆斯林林清真寺为“哲玛阿提”--聚会的场所。其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特点变成一种宫殿式建筑,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是阿拉伯式的,一般采取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清真寺必须坐东朝西,标准的清真寺是“三堂合一”式的,即礼拜堂,经堂、澡堂集中设于寺内。教徒讲究念、礼、斋、课、朝五功。每日五次礼拜都须净身。
回族的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政治、经济活动的场所。我国著名的回族清真寺有福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北京牛街“大清真寺”,宁夏同心县李旺“大寺”,银川“大清真寺”等。普通的清真寺遍布回族聚居区,式样因教门而异。清真寺的礼拜堂不准妇女进入。
回族民居与聚居地其他民族相同,没有统一的建筑式样,也没有回族的特色民居,但回民家庭讲究清洁整齐,栽植花木,室内摆设具有浓郁的宗教风格。
开封话题作文: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
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
首先,我把朱仙镇清真寺的概况给大家作一简单描述,这座清真寺位于开封城南22公里处的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朱仙镇老虎洞街。明清时期,以阿拉伯后裔的赛氏家族和被称作“马客”的陕西人为代表的大批中外穆斯林商贾挺进中原地区的这座商业重镇进行商品贸易,并在此修建了东寺、西寺、南寺、北寺、中心寺和两个女寺共7座清真寺。其中以北寺保存最完好,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朱仙镇清真寺。其它的清真寺都被历史所埋没。它始建于北宋太宗兴国年间,因为自古朱仙镇民间就流传的这样一段民谣:“悠悠惠民水,浩浩宋都门,阿贾得回赐,建寺谢主恩。”说明朱仙镇的回族先辈(约公元976年至983年间)在当时的宋都南门外也就是今天的朱仙镇建寺的事实。
而如此规范的清真寺则分别重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和清乾隆九年(1744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宗教礼仪及传统的经堂教育。
整个寺院占地近万余平方米,建筑雄伟壮观,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精湛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这座清真寺有前山门、碑楼、配殿、大殿、窑殿、耳房、南北厢房、沐浴室、后山门,以及“回”字形的庭院布局几部分构成。可以说是研究清代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文化的典型实例。
让我们先从前山门说起。前山门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东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10米,单檐歇山顶。山门两侧为呈“八”字形的扇面墙,墙中央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山门上边正脊中央是狮驮宝瓶,两侧浮雕为琉璃龙凤图,正面为龙,背面为凤,龙腾凤舞,惟妙惟肖。
山门两边有两尊石狮,一雄一雌,左边为雌狮,怀里还抱着一幼狮,据传这两座石狮的石料来自阿拉伯半岛,通过前面的运粮河运送而来,然后在水中浸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经能工巧匠雕刻而成。这座石狮下边的基座上刻有一菊花图案,菊花是我们开封的市花,这并不是新生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开封人就开始种植菊花,素有“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当时作为北宋的都城,不仅民间有花事赛菊,而且宫廷也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等文艺汇演,而这枚菊花图案我想至少说明数百年前,开封汴京民间百姓对菊花的喜爱。
再看这座山门,由八根石柱和四根木柱支撑。柱础底部为四角,上部为八角,象征四平八稳。这两根石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圣教炳中天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圣教”指的是伊斯兰教,“炳”是光明光辉之意,“中天”指今天这个世界,也有如日中天的意思。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面对全人类的,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特有的宗教,因此要求现有的穆斯林要塑造博爱,仁慈的完美形象,正如对联所言:“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即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教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彰现穆斯林的本色。下联是“主恩弥大地跪拜处毋忘蹐厚跼高”意思是,真主的恩典散布大地,普惠众生,所以每个穆斯林到清真寺礼拜时,要举止得当,心怀敬畏,其中“蹐”乃“小步”的意思,“跼”是指腰背弯曲的意思。指的是礼拜的动作为规范,端正,不得草率。这副对联体现了伊斯兰教义的精萃。
再看上边拦额上的木雕,这是本清真寺精华建筑装饰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砖雕和石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木雕内容丰富,有山水树木、花草鸟鱼、珍禽异兽、楼台亭阁、人物故事、伊斯兰经文等。其中最大的看点是这些木雕还浓缩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典故,比如从右至左依次为“书香门弟”“双龙腾云”“鲤鱼抱莲”“喜鹊闹梅”“香绕卧榻”里边还有“五福拜寿”“二龙戏珠”“鸳鸯荷花”“一步三孔桥”“群狮舞绣球”“鲤鱼跳龙门”“古刹钟声”“鹿鹤同春”等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这些木雕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的。它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图案,而在于它是双面透雕,如果是浮雕并不希奇,稀奇的是这个“透”字是两面都雕透,露出“空”来,更难的是两面雕刻的故事图案不同,既要空,又要找准两面的粘着点,其难度之大显而易见,这些图案雕刻手法细腻逼真,立体动感、栩栩如生。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形象的画面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也说明了吉祥平安、趋利避害,弃恶扬善是包括穆斯林在内的中华民族亘古永恒的追求和愿望。
我们往前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门上悬挂的三块鎏金大匾,中间这一块题为“至教真源”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最后一个天启的宗教。伊斯兰教的源头来自于真主,是真主的宗教。乃乾隆30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河南巡抚朱玉琨所书,连同大殿内的几块匾均系清代遗物。右匾题为“真一寰真”意思是说真主是独一的,这个“寰”字意为广阔,指整个世界,所有被造物。所谓“寰真”即指,全世界所有被造物都是真主存在的证据。左匾题为“未雨先知”这是乾隆50年夏月御赐翰林院大学士纪昀书,纪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为什么会给朱仙镇清真寺专门题字呢?这其中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会儿再给大家细细讲述。
我们再看下边的这对报鼓石。虽然表面光滑,但仍然不难看出其经历沧桑的历史印迹。这个报鼓石外侧图案是菊花叶子的图案,内侧是菊花的图案。再一次给大家提醒,菊花乃开封人的骄傲。
我们看这几根石柱,是本清真寺石雕艺术的最佳代表。上边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种类繁多,上边刻的有传统的梅兰竹菊图案,这根上雕刻的是“八仙宝瓶”雕工精细,生动逼真。其它的上边雕刻着祖国的大好山川,气势磅渤。
好,现在让我们跨进山门,这一跨仿佛使我们跨进了一个充满伊斯兰文化氛围的天方国度,又好象使我们沿着历史足迹,回到了明清时代一个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空间。
我们再看这根石柱,还有这根柱础石,这可谓是本清真寺的镇寺之宝,最为奇妙。刚才我们在外边已经介绍了那块题为“未雨先行”的匾额。那四个字就是来源于这块石头,即未雨先知石。这块石头是古代劳动人民预知天气变化的“晴雨表”这其中有一个典故,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夏天,乾隆下江南巡游,途经朱仙镇见清真寺幽静便下榻清真寺,当时正值七月天,天气晴朗炎热,乾隆皇帝离开时,当时清真寺的赛阿訇是阿拉伯的后裔,送给纪晓岚一件斗笠,一件狐皮袄,和一把雨具。纪不知何意,赛阿訇说,天有不测,必有大用。乾隆一行驱船顺运粮河南下,刚走出二十余里,就风雨大作,雷雨交加,气温骤变,纪晓岚赶紧把赛阿訇送的狐皮袄给乾隆皇帝披上。自此,纪晓岚倍受皇帝恩宠。而纪更加不解。于是巡游结束后专程返回清真寺,询问赛阿訇何以预知风雨。赛阿訇引领纪至石柱旁指着石柱上的石刻画说:自古清真寺有一说法:‘通天灵柱是根宝,刮风下雨早知道’随后又指着对面的柱础石说:还有一说法:‘月晕有风,础润有雨,风雨交加,必有冰雹’。而你们来的前天晚上有月晕,柱础石湿润如洗,因此我断定天有不测。
纪晓岚走近石柱用手摸着石刻画问道:这种奇象始于何时?石刻画中一人打伞又是何意?
赛阿訇遂将纪晓岚请至教长室待茶,然后言道:说来话长,乾隆初年,本寺有位钱老阿訇,此阿訇学识渊博,德隆望重。他白天封斋,夜晚礼拜,终年不辍。开封城南朱仙镇清真寺导游词。当时他家住河东,素常除了经大石桥到清真寺,不去其它场合。老人家来清真寺有一奇特的习惯:无论天气晴雨总爱打一羊皮伞遮住脸部低视而行,人们不解问之,他解释道:念经人讲的是心静如水,目不斜视,此举乃为避免目视异性而乱了功修云云。于是人们都敬称其为“皮伞阿訇”。此外,他最受穆斯林敬爱之处是他曾徒步西行朝觐麦加,历时两年历尽艰险。返回时带回了麦加的圣泉水,此水曾被历代圣先知所饮用,圣地麦加城亦傍此水而生。故,穆斯林对此水珍爱有加,争相饮用。然而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干燥,钱老阿訇从麦加返回时,所带之水所剩无几,面对全镇求水若渴的穆斯林信众,钱阿訇在一番真诚祈祷之后将圣泉水倒入了已近干涸的古井中(此古井现在那边的展厅中),不时井水激增甚旺,穆斯林群众争相打水,以求沾吉。自那以后,穆斯林商人出门经商之前,必先从井中打水净手,祈求平安。后来各兄弟民族的非穆斯林也纷纷前来汲水,共沾吉福,遂使古教大昌。
一年夏天,一连五个月干旱无雨,河水干涸,庄稼枯死,人畜濒危。无望的穆斯林将希望寄托给笃诚的钱阿訇,希望他替众向真主祈雨。钱阿訇说:此乃众人浪费粮食过多所至,我们应该向真主忏悔才是。于是命令全体男性穆斯林洗
过大小净后,跟随钱阿訇来到西地坟场的空旷处。率众面向天房礼过两拜后,全体捧手向真主忏悔,祈求真主赐雨。一连祈雨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喜雨天降,众生欢喜。从此钱阿訇获得了“筛海卧力”(近主之士)的尊称。然而钱阿訇则严肃地说:“此乃真主之大能,非我之力也,是大家的‘杜哇’(祈祷)被承领的结果,往后不得再浪费粮食了。”随后为了表达对钱訇的感谢,镇上的回汉两族群众联名为皮伞阿訇赠送了一块匾额,上写“霖雨普沾”。(此匾现被复制在配殿之中)
有一天,朱仙镇一从事皮毛生意的穆斯林商人骑马从陕西回镇,途至中牟时,路遇钱阿訇骑着一头毛驴西行。钱阿訇嘱托商人道:“有两件事,望你替我代办,一、你回去告诉大家三天后有无名氏赠送石材给清真寺,让大家准备迎接。其二、今日镇上有人‘无常’(去世)了,你告诉大家不得给此人立碑修墓。”然而商人回到镇上却发现悲痛万分的穆斯林群众正在参加钱阿訇的葬礼。商人将途中所闻告之于众,众人悲喜交加,对钱阿訇崇爱尤甚。最后按钱阿訇的遗嘱将其遗体简素掩埋。
三天后,清真寺果然接到运粮河码头送来的货票,货票上写朱仙镇清真寺收,下写无名氏,中间盖有阿拉伯字样的戳印。巨大的石材搬至寺门口。时至在大清嘉庆十年,原有的清真寺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于是寺委会决定重修清真寺。能工巧匠先将石材在水中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开凿出了八根石柱和八块柱础石做为山门的基础,并在其上雕刻了许多精美的图案。为了表示对钱阿訇的怀念,老人家打伞过桥的图景也被刻在了山门内侧左边的石柱之上。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天将下雨之前,石柱上的石伞和对面的柱础石上就会出现大量的精莹剔透的水珠来。翌日必有雨降。后来这一奇观被人们发现,并争相传颂。于是朱仙镇最早的晴雨石就诞生了。嗣后,镇上农民耕种收晒,商人把握商机,都要以它来预知天气,尤其是每天到清真寺礼拜的穆民,每当经过此石柱时必要驻足观察,若发现潮湿,便提醒自己第二天来清真寺礼拜时当带雨具,以防被淋。赛阿訇讲完此典故,纪晓岚仍听得如痴如醉,有随行官员推之,方才如梦初醒,赞道:“好一个未雨先知也”,并挥毫写下“未雨先知”四个大字赠予清真寺。
后来制了匾,挂在寺大门上,后惜被毁,如今挂在大门上的这块匾,乃开封市现代书法名家牛光甫先生仿写。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石柱上的这幅对联,上联是:“所传有圣所述惟贤教之诲之育亿万人之灵秀。”意思是说,伊斯兰教乃穆罕默德圣人所复兴的,而不是他创建的,因为伊斯兰教和之前的犹太教,基督教最初的信仰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后来出现了混乱,于是真主派遣穆罕默德圣人来复兴原本的宗教,并以伊斯兰来命名。而伊斯兰教的开拓与传播则由穆圣的几代弟子们及历史上的先贤们代代相传,不断丰富,不断拓展。伊斯兰教的宗旨是教化世人脱离迷误,保持心灵的健康与灵秀。下联是:“与地同流与天合化悠也久也运千百世之清真。”意思是说,伊斯兰的信仰是上顺天理,下合民情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世代相代,且保持其清真原貌,无有丝毫变更。这段对联说明伊斯兰教是开天古教,也是人性化的宗教。
好,我们再看眼前这座呈“回”字型的庭院布局,这也说明了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关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伊斯兰教造就了回族,唐朝时期,回族的部分先民,即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将伊斯兰教带到了中国,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演变,于元末明初形成了回族这个民族,所以回族的民族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的华夏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果,但其主体部分仍是伊斯兰文化。所以清真寺庭院内出现的“回”字形的布局是对回族和伊斯兰教两者之关系的辩证。
我们看到庭院里边种植了各种花卉,而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反映出中国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试想,人们在完成严肃的宗教功课之余,漫步庭院,观赏吐芳花木,听闻着鸟鱼花香,内心该是何等欣慰。与那宏伟壮观的礼拜大殿及月台的严肃宗教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极佳。
在此,我还要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皂角树,这棵树是以前一位叫兰玉田的老阿訇生前种下的。为什么要种这样一棵树呢?有它的特殊用途,据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去世后,殡埋之前,要为他的遗体进行清洗,洗净时,不能用化学的洗济,而要用天然的清洗济,于是就用皂角泡水来洗。所以这棵树对穆斯林的丧葬事宜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推荐
-
清真寺在我们学校的门前不远处有一座巨大的清真寺。那座华丽的清真寺远远看去,外形是两个串在一起的巨大圆球,球的底端是一个巨大的“花瓣”,好像一个大荷花上放着一个巨大的宝葫芦。白色的清真寺顶部有三个金球,金球上面有一个“魔法棒”,“魔法棒”上面还有一个弯弯的金属型月牙,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清真寺的四周还有四个高高的尖塔,有三层高,顶部也有三个金球和一个月牙。记得我上一年级时,这座清真寺才刚刚开始修建,当时我看到它巨大的外形,还以为是在建一座魔法城堡呢。据我所知,清真寺也成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的地方。银川是一个回族聚居的地方,所以有许多清真寺,但我只见过两座清真寺。因为书上说,除了回族,其他民族的人是不能进清真寺的,就是回族中的女性也不能进入。所以我只能远远的看看,但在我心里,清真寺与魔法城堡都是个圣神、神秘的地方。350字 三年级
-
美丽的大清真寺今天我们要去迪拜的大清真寺。一大早,我、妈妈、外公、外婆就起来了。我们包了一辆中国导游的车,开了足足有5、6个上小时才到了大清真寺。我一下车就看到它了,哇,大清真寺就像沙漠里一座洁白的宫殿。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走廊。一到走廊我就看到了许多大理石柱子。它们上面都画有花形的图案,图案的颜色有红的有蓝的,真好看。走廊的天花板上写了一些外国字,都是金色的,尽管我一个字母也认不出,但我觉得它们也都很好看。走廊旁边被水包围着,我问导游这是什么水,导游说:“是圣水。”我想怪不得这水那么清。我有一点想上厕所。我来到了厕所。哇,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厕所。它的外面是饮水池,饮水池后面的墙上画满了蓝色还有红色的花,真漂亮。出来的地方还有洗脚池,在哪里洗脚一定会很干净。最后我们来到大厅,我们脱了鞋走了进去。地上是一整张大毛毯,上面有各种鸟和花的图案,它是羊毛织成的,脚踩在上面真舒服呀。迪拜的大清真寺真是太干净了,真美啊!400字 三年级
-
建筑工人在我家窗前面有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从屋里就能看见他们在干什么?就能看见施工的进度。我几乎每天都观察,了解到工人叔叔的辛苦。工人叔叔在炎热的夏天,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袖衣服,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不停地忙碌着,汗水湿透了衣服,可看不出一点疲惫的样子,依然洋溢着热情认真的干着自己的工作。下大雨的时候,他们把塑料披到衣服上,还是不停地工作,难道他们就不怕感冒吗?夜晚,他们忙到凌晨12点多才休息,第二天早上4点就起来干活,难道他们就不困吗?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工人叔叔,我们住在哪里?如果没有工人叔叔,哪会有高楼大厦?如果没有工人叔叔,哪会有整齐的街道……有些人甚至看不起工人,但我不这样认为,工人叔叔们的工作不但复杂,而且辛苦,我为他们高超的技术,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赞赏。工人叔叔,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家园!350字 三年级 写人
-
建筑工人这几个月,我家附近有个施工单位正在建楼房,常常是噪音灌耳,影响我的学习。今天又是一阵“叮叮当当”“哐啷哐啷”的声音,我被打扰得写不好作业了。我丢下笔,愤怒地跑到阳台上,只见一位上了年纪的建筑工人,穿着一件背心,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拉着一辆装满了泥沙的车子,在泥泞的路上吃力的走着。看到这一幕,我的怒气一下子就没了。我想:如果没有这些不辞幸苦的建筑工人,人们能住上楼房吗?如果没有他们默默的奉献,城市又怎么会有高楼林立,又怎么会如此美丽呢?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建楼的声音,仿佛是建设工人演奏的一支交响乐。三年级:潘可鉴250字 三年级 写人
-
布鞋里的中国文化今年春节,我随爸妈来到七宝老街的老北京布鞋店,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布鞋,不管拿起哪一双布鞋,你都仿佛走进了一段深远的中国文化。 我拿起一双圆口的黑色布鞋,上面绣着两条奋力向上跃起的鱼,鱼尾弯弯翘起,鱼鳞金光闪闪。嗬!鱼怎么跑到鞋上面来了呢?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年年有“鱼”呀!它祝愿我们年年吃的、穿的、玩的都有剩余的,这里的寓意太美好了! 我又拿起一双方口的红色布鞋,上面绣着两条金龙,龙眼圆睁、龙爪挥舞、龙须飘飘,煞是威风!龙怎么下凡到鞋面上来了呢?原来这是双龙戏珠呀!瞧,这气势,多像我们活力四射的龙的传人啊,这个设计真神奇! 我接着拿起一双圆口的黄色布鞋,上面绣着个虎头,眼睛滴溜溜的,鼻子似乎在翕动,毛茸茸的双耳直竖着,头上还有一个“王”字呢,太有森林之王的范儿啦! 还有那鲜艳艳的牡丹盛开在红通通的鞋面上,富贵吉祥之气迎面扑来; 五彩的蝴蝶振翅在黑红的鞋面上,又像神奇的京剧脸谱…… 走进老北京布鞋店,我发现了在一双小小的布鞋上,竟然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4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建筑“大玉米”其真名为“千玺广场”,是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座新地标建筑。“大玉米”因为楼宇是圆柱塔式建筑,夜晚其布景灯采用黄色设计,外形酷似玉米棒,而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大玉米”。“大玉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的形状像极了玉米,特别是在晚上,灯光一点一点的向上,颜色也是从橙色到变到黄色,或从黄色变到橙色。这个是曾经的大玉米,现在的“大玉米”可与以前的大有不同。那天晚上我们从西区开车到东区专门去看“大玉米”,心里嘟嘟着:“之前不看过吗?有什么好看的呢……”妈妈看出来我的心思了说道:“如今的大玉米可是七彩的哦……”当车缓缓行驶在路上,隐隐约约的会看到“大玉米”时,因为距离太远,我只看了几秒。我看到的“大玉米”是彩色的,我以为是我的眼睛看花了呢?当爸爸把车停在停车场时,我飞快的跳下车,果真哎!彩色的“大玉米”矗立在如意湖的旁边,在夜幕的衬托下,显的格外亮眼,仙气十足,犹如一座发光的佛塔,漂亮极了!顺着“大玉米”的方向走去,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有的小朋友,在追逐打闹;有的爷爷奶奶还有叔叔阿姨在谈笑风生;有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玩自拍……整个广场上热闹非凡。过了大约五分钟左右,“大玉米”灯光四射往外发着迷人的光芒,真是犹如一座珠光宝塔呀!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拍照,妹妹被这迷人的“大玉米”吸引住了,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一下的观望着,仿佛是她见过最好看的景致一般。在拍照时,“大玉米”倒映在水里,加上水面波光粼粼;时不时还有蛐蛐的叫声;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个蜘蛛网,这个蜘蛛网非常完整,上面还有小蜘蛛,仿佛在跳动着美丽的舞曲,此时此刻此景堪称是一幅美丽无比的绝画!玩到很晚我们要回家了,坐在车上,看着景色迷人的“大玉米”湖畔,真让人恋恋不舍啊!700字 初一 写景
-
美丽的金岭清真寺金岭清真寺坐落在金岭镇南,四周是犬牙交错的居民房屋。金岭清真寺始建于大清光绪三十二年,经过两次重建,变成了淄博市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主要有:望月楼、南北配殿、中心大殿、沐浴房组成。古香古色的中心大殿,在两颗高大的松树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大殿的房檐下,雕梁画栋有丰富的彩绘。有天生丽质的梅花,有洁白无暇的兰花,有傲雪盛开的菊花,还有刚劲清新的竹子,显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大殿两侧的柱子上写着两行金色的大字:“无声无息宰万物而化光,日旦月明混一元于勿穆。”这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望月楼直插云霄,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神秘、壮观。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楼顶,景色好美啊!还真有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金岭清真寺是历史悠久的宗教圣地,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是历史的见证!3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奇特的建筑一声声欢笑、一个个小店、一座座古代建筑……今天,我们来到了杭州全世界都有名的乌镇。现在,就让我来讲讲这儿奇特的建筑吧!一进古镇,就看到一座座古代建筑,最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竟然都在小溪的两岸边!我抬头一看,只见房子的角高高耸起,房顶那些瓦片,则像是小鱼儿身上密密麻麻的鳞片,一串红的像红一样的灯笼挂在屋檐下,印着背后的墙壁,像是几串香甜的糖葫芦。走过半月一样弯曲而坚固的石桥,我便看到了一望无尽的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望无尽”呢?因为那些房子一座连着一座,好似没有尽头。我看到房子的窗户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窗框虽然陈旧,但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反射出一道道光剑似的光;窗上的玻璃黄的像日落,紫的像葡萄……窗框的形状也很多,有方形、菱形的、形如花型的……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走进乌镇有名的将军府,只见里面的门非常漂亮,门上挂着雕刻精美的铜环,而围墙,足足有三四米多高!屋顶、柱子都颜色绚丽,真是“雕梁画柱”有梅兰竹菊,形态各异,变化多端,象征着主人高洁的品质,院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耸立着,挡住了夏日的炎热,院子两旁有两排武器架,摆放着十八般兵器,我顺手提了一下方天画戟,“哇——好重啊!”果然不愧是将军,用的兵器真不是一般的人能拿起来的。这就是乌镇,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来看看呢?鸟儿欢快的叫着,树枝随着风轻轻地摆动着它的枝叶,小河倒映着两岸的房子,鱼儿快乐的游着……仿佛也在赞美这古老而奇特的建筑——好美的江南水乡啊!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700字 初二 写景
-
奇特的建筑一声声欢笑、一个个小店、一座座古代建筑……今天,我们来到了杭州全世界都有名的乌镇。现在,就让我来讲讲这儿奇特的建筑吧!一进古镇,就看到一座座古代建筑,最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竟然都在小溪的两岸边!我抬头一看,只见房子的角高高耸起,房顶那些瓦片,则像是小鱼儿身上密密麻麻的鳞片,一串红的像红一样的灯笼挂在屋檐下,印着背后的墙壁,像是几串香甜的糖葫芦。走过半月一样弯曲而坚固的石桥,我便看到了一望无尽的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望无尽”呢?因为那些房子一座连着一座,好似没有尽头。我看到房子的窗户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窗框虽然陈旧,但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反射出一道道光剑似的光;窗上的玻璃黄的像日落,紫的像葡萄……窗框的形状也很多,有方形、菱形的、形如花型的……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走进乌镇有名的将军府,只见里面的门非常漂亮,门上挂着雕刻精美的铜环,而围墙,足足有三四米多高!屋顶、柱子都颜色绚丽,真是“雕梁画柱”有梅兰竹菊,形态各异,变化多端,象征着主人高洁的品质,院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耸立着,挡住了夏日的炎热,院子两旁有两排武器架,摆放着十八般兵器,我顺手提了一下方天画戟,“哇——好重啊!”果然不愧是将军,用的兵器真不是一般的人能拿起来的。这就是乌镇,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来看看呢?鸟儿欢快的叫着,树枝随着风轻轻地摆动着它的枝叶,小河倒映着两岸的房子,鱼儿快乐的游着……仿佛也在赞美这古老而奇特的建筑——好美的江南水乡啊!600字 初中 写景
-
无奈的建筑人为了工程几乎不睡;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工地有事立马到位;屁大点事不敢得罪;一年到头不离岗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憔悴无处流泪;逢年过节家人难会;变更签证让人崩溃;工资不高还装富贵;稍不留神就得犯罪;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不敢奢望社会地位;全靠傻傻自我陶醉;嫁汉不嫁建筑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我是一个建筑郎,背井离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资料忙;铁鞋踏破路还长,测量仪器肩上扛,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印两行;思乡痛苦心里藏,四海漂泊习为常,长年累月在外奔,不能回家陪爹娘,终身大事无心管,亲戚朋友摧喜糖,心中有苦说不出,回答只能笑来搪;工资一点泪成行,怎能买起商品房,压力大得气难喘,前途在哪路迷茫;恋人分别各一方,妹盼大哥早还乡,相思之苦妹难咽,距离拉得爱情黄;好女不嫁建筑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家中琐事无暇想,内心愧对爹和娘,朦胧月色撒地上,兄弟把酒聚一堂,后悔走上这条路,同舟共济把帆扬。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未老,心已苍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谨祝比民工略强的建筑工作者天天快乐!远看工地像天堂,近看工地像银行,走进工地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人人都说工地好,傻冒才往工地跑,工地挣钱工地花,根本没钱寄回家。年轻老婆娶不上,娶了老婆用不上,生了孩子管不上,买了房子住不上,青春撒在荒山上。500字 一年级 写景
-
辛苦的建筑工人每天清晨,我家旁边建楼房的声音就“轰轰”的响起来了,吵的我睡不着。放学后,我经过那里,不由得停下脚步打量起来。只见那里灰尘一大片,一些工人正在吃力地推车,车上是满满的泥沙。我又抬头望着手脚架上的建筑工人,他们满头大汗,虽然戴着安全帽,穿着灰色的衬衫,但是也遮不住那黝黑的皮肤,这些建筑工人可真辛苦啊!其实他们一年四季都很辛苦。春天,小雨连绵不断的下个不停,工人们在努力的工作,天气很潮湿,地上水淋淋的,但没有人停工休息。夏天,天气很炎热,他们还在忙碌着,有的搬砖,有的提水泥,有的砌墙……他们大汗淋漓,工作却有条不紊。秋天,天气凉爽,工人们被凉爽的风吹着,应该很舒服了,可他们依然忙得汗流浃背。冬天,工人们的手冻得通红,还裂开了一条条口子,但他们不管不顾,仍然在刺骨的寒风里,热火朝天的工作。这些辛苦的建筑工人,在我心里是十分可敬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铸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350字 六年级 写人
-
盘点各种建筑①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市塞纳河南岸,是法国最高建筑,也是巴黎的标志之一。1884年,法国政府为了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00周年,决定举办万国博览会,并修建一座纪念塔,评选会最后选择了著名建筑家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埃菲尔铁塔高327.7米,相当于100层楼高。塔身全部是钢铁,重达9000吨,由1.2万个金属构件焊接而成。塔上有上、中、下3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1万人。从地面到塔顶有电梯,人们也可以沿着1710个台阶步行登上塔顶。最高层瞭望台离地276米,面积350平方米;中层台高地115米。从塔上望去,整个巴黎尽收眼底。埃非尔铁塔历时26个半月,花费了80多万法部,于1889年3月完工。它的设计非常精确、严密、周到。在两年多的工程施工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伤亡事故。在组调部件时,钻眼都能准确合上,这在建筑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建筑自己的艺术殿堂有一位花甲老人,她对音乐执着的赤子之心,怀揣着神圣的音乐梦想和热情,她在街道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民间音乐会,定期组织大家进行排练,传授大家一些唱歌的技巧。她就是林音辞老师,一个美丽的名字。今年林老师的专场演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光彩的背后,更有团队的真心付出。准备工作很是艰巨的,团员们自发组织来到场地,为演出精心布置。为了更好地展现艺术,更好地给社区群众带来审美体验,团员们夜以继日地进行排练,力求精益求精。歌曲宣传的工作非常到位,附近高校的师生闻讯赶来观看,社区在外的居民甚至专程赶回来观看演出。演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前些日子,林老师的儿子生病了,但是林老师仍然没有落下合唱团的工作。他的团员知道后,都自发地都送来鲜花和水果慰问。这正是合唱团团结互助的真实写照。林老师和他团队的艺术表演,不仅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的生活,更反映了中国梦大环境下文艺爱好者的积极奉献精神!350字 初三 写人
-
大石板下的建筑一阵风吹来,世界变大了,我变小了。跟随着这阵风我进入了大石板下面的世界!到了大石板下面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蚂蚁在活动着,大部分是工蚁,还有一些东西那就是工蚁们的战利品,比如毛毛虫、甲虫、螳螂……等等许多许多比蚂蚁大好几倍的昆虫。大石板下还有好多小洞洞,那都是通往地下巢穴的大马路,我随意挑了一条路就开始往下走了。越往下走路越宽,最后还有很多分岔路,我看见许多许多蚂蚁在往下面送东西。我接着往下走,走到了整个蚁巢的核心部分—蚁后的位置,以后是这个一群地位最高的,它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只负责趴在朝里产卵。在这里我还看见了许多拜拜的圆球,走近一看这些都是蚂蚁卵,忽然我感觉整个蚁巢都在抖动。出去一看,哦原来是科学家们把蚁巢给挖了出来。真壮观啊这个蚁巢足足有一吨重,无米多高,几百条通道,太壮观了,太壮观了!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建筑!一阵风吹来,世界变小了,我变大了。我又回到了原来的世界,想想看这趟旅行真让我感慨万分啊!350字 四年级 叙事
-
进清真寺必须穿的男女服饰下午,我们又来到步城首相署,步城是马来西亚的花园城市,也是行政中心。这里是马来西亚首相办公的地方。首相署有一个浅绿色的球行拱顶,看起来就像一大块绿宝石。首相署有一个巨大的清真寺,这可是马来西亚唯一一座粉色拱顶的清真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由于四分之三的建筑都建在水面上,所以也被称为“水上粉红清真寺”。寺看起来特别大,坐落在一条河旁边,它的前面有一座巨大的广场,看起来宏伟大气,这也是马来西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进了大门,大人们需要穿着一件深红色的长袍,穿短裤的小朋友也需要披上长袍,广场上来来往往的外国游客们,无一不例外地拿着相机为这座独特的清真寺写真。每一个人身上的长袍都十分显眼,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地面上铺着一大张地摊,赤脚踩上去很舒服,这有一小块地方供游客们拍照。哎呀! 拍照狂老妈又叫我去拍照了!我得赶快撤!350字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