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项羽作文550字

叹项羽作文

550字 初二 散文

叹,君王少;惜,侠客豪!记,虞姬死,忆,项羽刎!

你那所谓的力能扛鼎显示了你与众不同的英雄气概,文不过能写自己的名字,武不过能保护自己,要学就学万人敌!一句话使叔父项梁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当秦始皇从敬畏他的人民中走过时,你直言不畏,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使你在爆发农民起义时,飒爽出英姿。在巨鹿之战中,你领将士破釜沉舟。西楚霸王从此被带入史册,项羽这个名字从此威震四方。

项羽,将门之后,率将士,破秦军,一手遮天胜始皇;本登王,改史册,奈何却血洒乌江。莫不是那四面楚歌,生死别离让你痛了伤,迷失了方向?

错!这全是你的妇人之仁将垂手可得的江山拱手让人。鸿门宴上的一时贪欢使你忘了范增的忠言,放走了那颗你帝王路上的绊脚石——刘邦。

帐外四面楚歌乍起,殊不知韩信以下计,回首寞问虞姬:“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为了让你逃,那一抹剑影下,可怜最后不可和你到白首!

你一声令下,将士冲出重围直抵乌江,本可忍辱过江东,耐等东山再起,却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而死。你一生戎马江山却抵不过四年楚汉之战,终是败下阵来,那乌江为你的战绩划下最后一笔。

如果你还在,定可雄霸天下,可就是你那最后的骄傲,令我难以忘怀。李清照为你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为你叹“世间豪杰三千,不及项羽一时尊严。”

悲项羽,叹刘邦--材料作文

1200字 小学

悲项羽,叹刘邦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上有一个“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四块领域:一块是“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第二块是“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第三块是“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第四块是“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根据这段文字,请从“真实的自我”、“秘密的自我”、“盲目的自己”、“潜在的自我”中任选一个方面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悲项羽,叹刘邦

高三(46)班杨刚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言诚哉。古之立大事者,亦必“知己知彼”,虽不能“知己知彼”,然贤士佐之,身自洗耳以恭听,亦能达斯境,终成大业,然违此言者,必败也。

悲 项 羽

项王籍者,起兵民间,从叔父梁,攻营拔寨,一举灭秦。时年少,名未立,虚心以纳贤,收为已用。有贤士范增者,多谋,甚礼遇之,呼之为“亚父”。范增佐之,悉尽心力,故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遭巨鹿之险,尤能破釜沉舟,力战破之。然籍性骄固,常自以为是。人多其能则喜,人言其过则恶。籍体壮身魁,力能扛鼎,力膂过人,常以此自夸。自其灭秦,位列三军之帅,其性益骄,寡纳贤言,及至鸿门宴,范增谏其就席间而杀沛公,许之。然比沛公至,甚赞籍之能而言己之微。籍甚喜,竟不杀沛公,以至纵虎归山,悔之晚矣。后范增见疑于籍,不被用,遂去。籍失贤佐,虽勇猛过人,然此匹夫之勇也,终败于沛公,自刭乌江。

悲哉!有如此之势,而终被灭,何也?太史有言曰“自矜功伐。”诚也。此亦不知已者也,终身死人手,何悲哉!

叹 刘 邦

沛公刘邦者,起义兵于沛县。后从项王,并力灭秦。沛公非有才德之贤,然其善纳人言,慕贤招士,故人皆乐从之。萧何者,沛公贤相也,甚信之。萧何尝荐韩信于沛公,曰:“此将才也,非三军之帅不可委之。”沛公从其言。后韩信助沛公灭项王,其功甚大。有张良者,沛公之谋士也。沛公多用其谋,常破敌制胜。此三人者皆世间之奇才也,俱附沛公,乐为其所用。终助沛公灭项王,立刘氏百年基业。及至汉立,人号之曰“汉初三杰”。

沛公虽无才寡德,然竟破项王之兵,此何哉?吾意其知己之不足,故广纳贤士,听其言而从其谋,以人之长补已之短,克项王,立汉业,名传后世,万代瞻仰。

项王之败,沛公之成,此其性异也。项王不知己而终败,沛公知己而终成。由此观之,欲立大事,必先知已。知己方能知彼,唯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孙子之言大矣!

简评:

本文选取典型材料从反正两方面例说,分析“盲目的自我”的危害性以及“清醒的自我”之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持之有据,对照鲜明,虽为成论,亦甚可嘉。且以文言写成,几无挑剔,笔力深厚,诚佳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