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儿750字

榆钱儿

0
0
750字 五年级

家乡的老宅子里有棵老榆树。

这棵老榆树有些年代了。听年长的人说,算起来它比我的年龄大出几倍。她那斑驳的树干裂纹,记载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时光的印记。尽管这样还是十分茂盛,每年都是榆钱儿满树,然后随风飘撒,潜入土壤,来年又是一个生命。

老榆树树冠硕大,枝桠茁壮。在高高的枝桠间,有个老鸦窝。记得小时候,父亲极其反感老鸦每天呱噪,就爬上去拆毁老鸦精心的建筑,拆下的干柴棒棒足足有一大箩筐。奶奶把这些柴火收集起来,备做冬天取暖。一到春天,父亲又攀上树,采摘那些榆钱,然后洗净了,搅拌上少许面粉蒸熟,加上蒜汁食盐用来食用。在那个年代,家乡好多人家都是用榆钱儿补贴春天粮食不足。待到榆钱儿成熟,家里的人把随风飘落的在地上的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炒熟存储起来,冬天闲暇时当作零食。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

那时候的乡下,榆树用处极大,因为它木质坚硬,建房屋、做家具堪称极佳的材料。它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粉碎是优质的“香火”原料。嫩芽时的榆树叶可以食用。

最让我情结难泯的还是榆钱儿。榆钱儿,圆圆的。从苞蕾绽放,渐渐地由绿色慢慢发黄,转而变白成熟。中间鼓鼓的那粒种子,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正是这颗小小的籽粒,延续了这个植物的生命。时代变迁,从不懈怠,随着季节的轮回,无声无息地繁衍着后代,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榆钱儿告别漫长的冬眠,幼芽破土而出,娇嫩的生命在风雨的洗礼中顽强生长,为人间涂上绿绿的色彩,洒下浓浓的绿荫。榆钱儿在随风离开树干枝桠的那一刻,就去寻找新的生存沃野,重复演绎生命的精彩。那种不屈不挠、无休无止、永远向前、永不停止的潜在精神,是我永远的牵挂。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

1200字 高二

“榆树,落叶乔木,:三四月开小花,果实外面有膜质的翅,叫榆钱……”榆钱这东西,既好看,又好吃!不是精心栽培的鲜花,却天生丽质,色彩淡雅,看着倒满上眼;不经油炸,里面的油水可不少,也不膩,香喷喷,还粘乎乎的。现在刚打春,又快到它挂满技头的时候了。

就我知道的说,古今中外,关于榆树的画寥寥无几,赞美她的诗更是不常见,也许是太平凡了的缘故吧!没有人把她比作春的象征物,但在寒风冰雪威退、和风吹拂的时候,她,颤颤欲动了—花骨朵略已成形,远望去,满树星星点点,犹如遥望的梅林……这对于那些历经数十载风雨的老榆树来说,里面包裹的何止是一朵朵含羞的花,而是一个个幽怨的故事……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我家和当时众多的中国农村家庭一样,生活很清苦。吃菜蛋的日子刚过,继而代之的是地瓜干、髙粱面,能吃上玉米面,就不错了。凡经过那一阵子的人都知道:窝窝头,好吃难做。玉米面和糠一样的粗,渣渣粒粒的很难捏在一块,即便是勉强做成,吃不上两顿,又就散了架子,还是粒子一把。这难不倒奶奶,挎上小竹丝篮子,往门外的树林里走,我紧跟着,她用带钩的长杆从榆树的髙处拧下几枝揄钱,折下一枝递给仰着脸的我。俩人一人一大把,塞进嘴里,腮帮鼓鼓的,还是往里塞……

那时的我,真馋;奶奶,也很馋……

一边收着榆钱,奶奶一边给我讲揄钱的过去;在我爸爸和我这么大时,人们没吃没穿的,到了榆钱挂满枝头的时候,野外的全被饥饿的人们一扫而光,光禿秃的树杈,显得十分凄凉。家院里的,夜里要有人守护,要不然,半夜不到,就全没了影。在那年头,也许正是榆钱的存在,有的人才多活了几天。奶奶虔诚的一声“阿弥陀佛”,才算是讲完了它的功德。那么,奶奶今天究竟要它有什么用呢?她说:“这东西粘,掺在玉米面里,就能做出好窝窝头来,咱就不用再吃渣窝窝头了,知道了吗?”我望望树上被人们拧剩的几串稀疏的“钱”,点了点头。想想它过去能填塞人们饿瘅的肚皮,今天还能用来做窝窝头;确实是种好东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要说菜蛋,就连窝窝头也不稀罕了,家家吃上了雪白的大馒头。当榆钱串串挂满枝头的时候,不再有人抱着榆树成天爬上爬下了,往日树下的欢欣也没了影,偶尔也有人折几枝嫩的尝尝鲜,打打牙祭。不过,有一件事,使我对榆钱有了新的看法。

本村的一个孩子因贪吃榆钱,肚子痛胀,被送进医院,开了刀,祸根竟是榆钱串里很微小的虫子!

榆钱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时救人,有时也伤人!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一个“余钱”的问题。两者谐音,正因为如此吧,所以我还觉得它是个吉样的事物。旧社会的人们,生活贫困,手中无余钱.现在,人们手头的余钱多了,却又不会全部合理利用,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基础上,或大吃大喝,或讲穿讲用,更有甚者,赌博.这都是不对的,对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要以正确的方式,不要非到因滥吃而生病遭受苦痛,因赌博而锒铛人狱的时候才觉醒!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把余钱正当地用到祖国的建设上面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我们相信:将来大多数人是会这样做的.

如今东风吹起,万物承恩复苏,今天必定无限美好!

愿榆钱在三月挂满枝头,添一份春*。

愿祖国在明天广积余钱,繁荣又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