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450字

450字 初一 散文

今天早晨,我去晨运,我从山下跑山上的途中,我停下了脚步,我发现旁的树上有一只蝉。

我小心地走进一点生怕惊动它。我只看见蝉长得很威武。头是三角形的,两只凹出的眼睛又黑又亮。它的身体是圆形的,被上还有一对乳白色的,如薄纱似的大翅膀十分有力,六条细长的腿上各有两个像“小钩”,有了这两个“小钩”,它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树上爬来爬去,如同以为很威风的大将军。

这时,我看见这只蝉王树上面爬了几下,突然,我看见另一位蝉飞向树上的那只蝉那边飞去和树上那只蝉打架,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见树上那只蝉飞走了,另一只蝉便追了过去,我跟着它们,我只看见追的那只蝉已经追上了另一只蝉,追的蝉把另一只蝉逼到一棵树上用头顶另一只蝉,就这样,两方都不甘示弱,我看着它们互不相让,不忍心它们两败俱伤,于是,我从地下捡起一根小树枝把它们分开了,它们不打了,就像两方也道歉了,和睦相处了。

我看见它们两个像一对朋友一样,一个飞来飞去,另一只也跟着飞来飞去,我看着它们那么高兴地玩耍,我也替它们高兴。

于是,我悄悄地跟它们告别了,我也高兴地继续晨运。

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之-点题

1200字以上 叙事

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之-点题

所谓点题,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提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谓之点题之笔它是适当的抒情句、议论句、总结句、哲理句、描写句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在行文中点题。

中考佳作展示:

春风拂过的承诺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灿烂。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烂漫的春天。

一棵枯树,终究享受不了一个春天的永恒。它等待着,等待着,等待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告诉过大树,它一定会来。终于一阵风不知在枝丫上徘徊了多久,最终和枯树撞出了生命的绿意。

春天的承诺,在于那脚下的一汪青翠。

拴在树下的老牛,总是以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春天的到来它似乎全然不知.依旧嚼着冬天的枯草,直到脚下的草早已嫩绿起来,它才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履行了对小草的承诺.一阵风吹过,绿意在脚下涌动了起来。

春天的承诺,在于那漫山遍野的鲜花。

冬天的悲凉已经逝去,春天履行着它对花的承诺。那一束束、一把把的鲜花展露出了自己的妖娆,淡雅的水仙,清香的茉莉,火红的石榴花,热情的玫瑰……百花齐放,互相争艳。春天笑了,带来一丝和煦的春风。鲜花一世的承诺,换来一个美丽的春天。最终蜜蜂的吮吸,将会给那朵花在春天最好的荣誉。

春天的承诺,在于破壳而出的嘎嘎声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破壳而出的小鸭.挺着圆圆的肚子,两个小黑点似的眼睛映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的承诺,在于让新的生命在自己的眼前诞生。鸭妈妈欢快地叫着,感谢着春天的到来。

承诺不仅只有人才有,物也有。虽然这种承诺是我们无法看到的,但是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像春天这样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想想看,如果春不履行对草的承诺,生命的朝气又从何而来;如果春不履行对花的承诺,漫山的野花你又到哪儿去看;如果春天不履行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承诺,世界万物就不会孕育出新的生命。

承诺是一种责任,承诺就应该像春天一样付出自己,给世间带来美好。

春天的承诺在于沁人心脾的花香。

春天的承诺在于漫山遍野的鲜花。

……

听听鸟鸣,看看大树,一棵树又绿了。

【点评】文章反复点题,用“春天的承诺,在于那脚下的一汪青翠”“春天的承诺,在于那漫山遍野的鲜花”“春天的承诺,在于破壳而出的嘎嘎声中”等句子贯穿全文,让人醒目。每一点题句所领起的内容各有侧重,分别从“活力”“颜色”“声音”等方面来表现,避免了平板枯燥。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描写和抒情的“蓄势”,结尾的升华才水到渠成,且有力地阐明了“承诺是一种责任,承诺就应该像春天一样付出自己,给世间带来美好”的道理。

【例l】阅读下面一考生的一篇作文.根据点题之笔的内涵,找出文中的点题之笔.提示:可从位置、修辞、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来找。

幸福的方式 ◇一考生

深夜里,妈妈送来一杯牛奶是幸福;盛夏里,一股凉爽的清风是幸福;失落时,一句贴心的问候是幸福;成功时,一个欣慰的眼神也是幸福。幸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有谁曾体味过一个老人的幸福?(开头运用反问点题)

周末,我带着妈妈送的奶粉回到姥姥家。

“姥姥——”一进家门,我便喊道。“我妈学校有事儿,先不回来了。”姥姥正在厨房做饭。带着浓厚的油烟味出来,“又有事?唉,工作要紧。(此处语言写出了姥姥因家人不能按时回家吃饭而产生的失望之情,从反面扣住了题目中的“幸福”二字)说完便又转身进了厨房。

“零零……”电话响了,姥姥摆好饭菜,兴冲冲(此词写出了姥姥对团团圆的渴望.暗点“幸福”二字)地去接电话。“喂,秀儿,回来吃饭吧,我做了……”还没说完,电话那端嘈杂的声音就把它打断了。“妈,我有批货要赶,不回去了。钱还够吗?改天我送去。”“唉,够着呢。”姥姥叹口气.挂了电话。

我走进屋,姥姥正对着电话发呆,脸上没有了笑意,(此句言外之意姥姥不幸福.从反面点题)自言自语道:“忙,都忙。”我心里很不好受.望着满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没了胃口。我正在装我的许愿瓶,姥姥进来了。“干啥呢?…‘哦,我在装许愿瓶。”姥姥好奇地捧起来,粗糙的手抚摸着,眼里流露出孩童般的渴望。(此句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老年人也在向往着装许愿瓶,流露出愿全家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的心理。也许,这也是姥姥对“幸福”另一种方式的理解吧)“姥姥,您喜欢就拿去吧,据说写下愿望埋起来就会实现。”“唉——”姥姥笑了,脸上像绽放了一朵秋菊。(此处用细节描写,比喻的修辞,写姥姥的高兴的表情,实为幸福的方式之一,暗中点题) 过了一会儿,姥姥去了邻居家.没几分钟,又悄悄地溜到院子里的大树下,鼓弄了好一会儿。才红光满面(此词写足了姥姥对家庭团圆的渴望.把愿望装在许愿瓶里,这就是姥姥对幸福的一种追求的方式吧。此处暗中点了题)地走了进来,我心生好奇,便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还在远处,就见姥姥刚才鼓弄的大树下的一个角落有了一个凸起.走近一看.那个凸起的部分露出了一个玻璃瓶的一角。我扒开土,是我送给姥姥的那个许愿瓶,里面的纸条上分明写着:“我希望全家吃一顿团圆饭。”(此语点明中心)我的心再一次痛了。

又到了周末.姥姥家热闹非凡.姥姥那一天笑得最美,也最幸福。(描写、议论再次点题) 幸福的方式不同,对于老人来说.安享晚年不是幸福。生活无忧也不算幸福.只有儿女的陪伴才是真正的幸福。(结尾直接点题。并用哲理式的语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篇文章的点题之笔——

从位置上可以是文章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

从修辞上来看可以用反问、比喻等。

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可以用描写、议论等。 那么,从修辞和表达方式来看,是否就只有以上这几种修辞和表达方式可以用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看下面的例8.该文是某考区2009年中考作文题(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8】

心有磨炼,诗意人生

◇一考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泰戈尔说:“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怎么能弹出绝世的乐章?” 人生如茶.只有经过无数次浮沉,才能叩响成功之门。人生需要磨炼。

他,一位扼住命运喉咙的音乐家,创造了慷慨激昂的 命运交响曲 。作为一位音乐家,失聪已经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他用一根棍子贴近耳朵,靠感受震动奏出了世间最美的音符。贝多芬。你让我看到了磨炼造就的诗意人生!

她,一位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用舞姿来诠释生命的“观音”,看着她曼妙的舞姿,谁不为之激动震撼——她是一个聋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她的成功。我窥探到的是“观音”的血泪和汗水。作为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她的确让我们感动!邰丽华,是你让我懂得磨炼可以让残疾的身体绽放健康之花!病痛的躯体可以造就诗意人生!

我,一位参加中考的学生,初三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磨炼。考试的六月,灰色的六月,这张娃娃脸。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开朗过。月考,月考,做梦都是月考。为什么屡考屡败?为什么屡战屡败?为什么屡败还要考?我患上了考试恐惧症。班主任开导我,给我慰藉,告诉我这只是小小的磨炼,闯过关人生就充满诗意。老师呀,是您让我经受历练.摆脱恐惧,对未来充满诗意的渴望!

贝多芬告诉我磨炼需要超凡勇气和坚定意志。“观音”告诉我磨炼孕育着成功和希望,成长告诉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心有磨炼,诗意人生。正是磨炼,才成就我们的诗意人生。

文中画线的部分即是文中点题的部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中采用同样的句式——反复点题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文章中间点题的方法有三: 一是从反面点题。也可以从正面点题.还可以暗中点题,这几种点题方法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即运用细节描写从文章反面、正面或暗中点题.当然也可从侧面点题。

二是采用解释话题中的关键词——诠释其过程的方法来点题。

三是在文中采用同样的句式——反复点题的方法。

其实.中考作文的点题方法有很多,只要有按照要求适当地点题。你的文章距离优秀作文一定不会遥远,不会是梦想。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 ◇贵阳一考生

诗歌是我的最爱,课余时间我大都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寻找快乐,获得满足。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他,一个生性豪放,诗词豪放的他——苏轼!他伫立在江畔.面对着滔滔江水,他感叹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奈;他带着千骑卷平冈,高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妻子离世十年之际.他叹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是我见过的最苍凉的他,他流着泪,对着妻子的灵位倾诉自己的思念,以往豪放的姿态全无,原来汉子也有情。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他,一个在政坛上失意,却又放荡不羁的他——李白!他明明因失意而“举杯销愁”,却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他安慰自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自己的遭遇并不灰心,而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生性豪放浪漫,他充满想象: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爱喝酒.因此人们称他“诗仙太白”,酒后的他,对着星空,他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他重友情要远行时.忽闻岸上踏歌声,看到汪伦为他饯行,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了他,一个著 名的女词人,一个曾经幸福过而孤独的她—— 李清照!在宋朝南移时,一向柔情的她大抒豪 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她一生凄凉,连朋友的女儿都对她说 “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一怔,想道:真是“才”害 了我吗?她多愁善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又上心头。这样一个身世显贵、知书达理的 女子,本应该幸福一生,可她的一生却无比凄 凉,让人不免心生同情。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得到了很多启迪。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要趁着年轻多努力,不要等到老的时候,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教导我要谦虚好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诗歌的世界里,我更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感受到雪景的美妙;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感受到大漠的壮丽。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歌伴我行,行程不孤单。

本文的考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沉醉在——的世界里 。考生补充的题目是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 。这是一篇点题工夫做得非常好的考场作文。开头一段,点出诗歌是“我”的最爱,讲清楚了“我”喜欢的理由,进而指出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获得的快乐和满足.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总领全文。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考生选择三个诗人及其诗歌来写作,行文时均以“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了他”作为段落的开头,既让文章形成排比的气势,又不失时机地点题,使文章脉络清晰。第五自然,考生概写几个诗人及其诗歌,与前面三个自然段形成了分总的关系,考生用“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给了我很多启迪”来开头.不仅照应题目,点题,而且深化了文章中心.写出了“我”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获得的很多启迪。使文章中心更加高远。结尾一段,“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歌伴我行,行程不孤单”,不仅点题,更是用哲理般的语言,提升了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通篇反复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当然,在使用通篇反复点题的方法时,要有点变化。以避免枯燥、呆板。即在行文过程中,让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1.阅读下面一篇中考作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学海中游泳 ◇上海一考生

学习与游泳一样。如果要获得成功,没有什

么秘诀,只需要记得三个字。

第一个字:勤。没有听人说,他只下过一次水就把游泳学会了的,如果不亲自下水去蹬,去刨。反复地实践,是不可能学会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多读好书,多做笔记,多练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中国元代有个文学家叫宋濂,他酷爱读书,由于家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去借书来抄。但为了能按时还书,即使在数九寒冬,连墨砚都结冰了,手都冻木了,也不停止抄书。

(1)

第二个字:练。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学游泳是不能只在岸上听教训说方法。讲要领的。当然,必要的指导会使我们学得快些,少犯错误少

呛水。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从l4岁开始.坚持每天最少在泳池里练习l6公里。

(2)

第三个字:钻。学游泳如果不学会在水里不呼吸的情况下多待一会,那必然会被水呛,甚至被淹死。如果学会潜水了,起码就克服了怕水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游泳时,要把头埋进水里,埋得越深,说明你越自信。再想想学习,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要“刻苦钻研”。是呀,如果只是浮在知识的面,而没有钻研的精神,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引起了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的注意。他想,要是敲打发出声音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他就自己去做实验,这位11岁的少年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3)

在学海中游泳与在水池里游泳一样,需要时时牢记三个字:勤,练,钻。做到这三点,我们一定能在学海中痛快地畅游。

这是一篇2009年上海中考高分作文。考生为了说明学习需要做到“勤、练、钻”三个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在论证各分论点时,先后用上了明代学者宋濂、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法国教学家帕斯卡等人的故事。这些素材的恰当运用,使文章非常有说服力。文章中空缺的地方。都是考生对所写故事的分析。这些分析议论单独成段,既揭示了故事的内涵,又扣住题目,点明了题意。请你根据考生的写作思路和素材的内涵补写这些分析的语句,并与原文比较.总结得失。

参考答案①我们也听说过,勤能补拙。不要说自己不如别人,只要我们舍得付出。就能有满意的收获。游泳是如此,学习更是如此。 ②学习也是一样,老师的理论讲解、方法指导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要养成独立练习的习惯,而且练习不但应该有一定的量,还要有一定的质。因为,再好的教练不可能在岸上教会一个

江边的风景 ◇一考生

苍凉的历史之风掠过生命的荒原.吞噬了

荣华与悲伤,屹立着的,是先贤们不朽的身躯……

——题记

滚滚长江水,流淌千年;巍巍华夏大地,茫茫红尘。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古今多少事。都已付东逝水。浪花翻滚,心中涌现出一道道绚丽的风景。

长江的水,融入了多少爱国志士的忠贞不渝之情。

泪罗的水啊,幽情绵绵悠长。两千多年之前,站立着一位亘古未有的志士。他失意而茫然地来到这里,抱石赴水,没有留恋,却为后人留下了龙舟争游。令人敬畏的屈子,在江边轻吟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身继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铿锵有力的呐喊响彻云霄,靳尚、子兰的奴才嘴脸在这雷鸣之下早已化为一摊粪土,泯灭在草根之中。长江之水见证了这一切,忠心震天而撼地,爱国之情融为江边最为亮丽的风景,照亮神州大地。这就是屈子神魂的结晶。

长江的水,见证了多少英雄。

在那灯火通明的某个夜晚,有一位英雄在这里舞戟而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诉说的是一份怎样的情意。时间飞驰,千载而下,封建愚民的把戏送给他一顶“奸雄”的帽子,却怎能

掩盖曹孟德伟岸的身躯。十二色杖见忠信,勇讨黄巾见忠勇,奋接七星宝刀见忠君。爱民如子见仁义。当他毅然背负起汉贼之名而匡扶社稷之时,这就早已注定了他的伟岸。赤壁的大火烧不掉的是这一份豪情啊!当 短歌行 萦绕在耳畔,曹操给我们留下的风景必再现于江畔,于我们的心中。

长江的水,似乎注定了要包容失意文人的忧伤。

苏子,一代文豪,也曾怀着一份愁绪来到江边,感受那江风的爱抚。然而,乌台诗案,却给了你一个不应属于你的伤痛。面对强加给你的苦痛,你却奋力地挣脱,为天下的福祉而抗争.于是受了伤,泪水与伤感汇人滚滚的江水。你爱国爱民的情义,凝成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歌赋.傲岸的你坚定着自我,洗涤了后世多少人的情怀。这就是你在江边为世人筑下的风景么?它托起了文坛的魂、民族精神的魂。

滚滚长江水,悠悠绿意情。千百年来.先贤们用魂魄筑成的一道道风景,早已随江水流人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永恒!

参考答案: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可以是实实在在的风景.也可以是一种理想、信念、主义等等。本文写的“风景”是不朽的“先贤”。考生在开头就用题记的方式.揭示“风景”的内涵,诠释题目。为全文写作方向定下调子,这是一种巧妙的点题方式。正文部分.

考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用“浪花翻滚.心中涌现出一道道绚丽的风景”明处点题并总领下文;结尾通过议论再次点出“千百年来先贤们用魂魄筑成的一道道风景”,总结全文.并照应题目和全文;中间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写一个历史人物,在叙述完人物的事迹后通过议论。揭示人物的精神内涵,并点出这些人物就是“我”心中的“风景”,照应题目,点明题意。

文章就这样在内容流转交汇处,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照应题目,使文章思路相当清晰.结构、主题一目了然,增加了阅者对作文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