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请教孔子600字

铁匠请教孔子

0
0
600字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打铁匠-随想

600字 初中

顶着炎炎烈日,我来到繁华的南京,来到宁静的夫子庙。

这个闹中取静的景区不失南京风味,随处可见的盐水鸭便是一大证明。

在这里,人们的步伐没有都市那样匆忙,嘀嘀的喇叭声变成了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在这里,一切都显得如此纯朴,简单。

顺着街巷走着,我来到街巷的一家铁器店。

这家铁器店前,坐着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他的话少得出奇,可以说惜字如命。他的面前摆着张陈旧的木桌,桌上放着几件工具。他掏出一块轻薄的铁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散出金属的光泽。随后,他反复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下又一下地不断捶打着那片薄薄的铁片。随着他动作的重复,铁片越来越薄,越来越薄,铁片的一端已开始慢慢向上翘起。

那向下坠的每一捶都使我陷入沉思。

生活就像炼铁,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最完美的生活。在人生这场漫漫路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位打铁匠,日夜不停地磨炼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为了成就远大理想。然而,炼铁的过程是艰辛的,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要有“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强意志,要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越挫越勇的精神,要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风骨。

铁本是一块简单粗糙的金属。然而,在打铁匠不断的努力下,铁匠手下的铁渐渐变得纯洁。而店内陈列着一件件精致的展示品,又是以如此昂贵的价格出售。物质的本质仍是铁,而改变的是内在,一件件商品中融入了一名打铁匠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生活就是需要在不断的磨炼和塑造中日趋美好,我们需要打铁匠的耐心和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