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诚信650字

谈诚信

650字 初二 议论文

古人说得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现代社会这种不诚信的表现是十分令人可气的,那些不讲信义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毫无察觉地或毫无羞耻地丢掉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诚信。设想,说话不算数,人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情义可讲?那还要交朋友干什么呢?

请记住,不讲信义,不但会减少别人对你的信任感,最终使别人不再相信你,甚至对你感到厌恶、仇恨,不再与你交往,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差,最后自食其果害了自己。

刘基在他的名著《郁离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商在过河时因触礁翻船,他在水中大声呼喊:“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一个善良的渔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只给了80两,渔夫指责富商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夫太贪婪。第二天,富商仍坐船过河,不巧又翻进了水里,富商仍旧在水中喊:“谁能救我上岸,我给他100两金子。”曾经救过它的渔夫告诉周围的人这个富商言而无信,结果没人救富商,他淹死了。

由此看来,不讲信义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千金一偌”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优秀品质,我们能把这种优良传统丢掉?

如何培养诚信这种品德呢?关键还是得从“小时小事”做起,如:小时候向朋友或同学借本漫画书,说好明天就还,那你就必须在明天把书还回去,这并不仅是一本漫画书的问题,你可能不知道,当另一个要借这本书的人按时拿到自己退还的书时,会有多高兴!而当别人对你不讲信义时,你又会有多失望?所以说,要拥有诚信,首先得要能考虑到他人,替人着想。

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让我们争做诚信人,多做诚信事吧,让社会都充满诚信!

谈诚信

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我今天主要是想要跟大家探讨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诚信。

我之所以要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篇有关杭州著名企业家——王大安的,王大安他十三岁就开始进入了商道,历经了坎坷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大安13岁时,就趁下课闲暇种葱、茭白,将收成拿到镇上去卖,还到同学那里收购旧书卖给父亲做鞭炮。“赚”来的钱王大安自己支配,小小年纪初尝“富翁”滋味。王大安后来说:“那时我身边有花不完的零用钱,年初三的时候,全校500多人只有4个人穿’的确良’,只有我是自己挣钱买的,特别自豪。”少年王大安,几乎没有过上一天撒撒娇、耍耍脾气的阳光日子。但其特有的打工经商磨练和阅历,成了他以后闯荡商海,成就大业的“原始资本”。王大安20岁时,一种叫不干胶的商标非常流行,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贴着这种商标。商机嗅觉特别灵敏的温州人看上了这个不起眼但是利润丰厚的小商品。平阳、苍南一带很多人在做不干胶商标。有的从事设计印刷,有的跑外地搞推销。王大安的表姐就是专门做不干胶商标推销生意的,天南海北地走。王大安便央求表姐带上他,表姐倒是爽快,立马收下了这个徒弟。第一次出门,王大安随表姐去了安徽蚌埠一家肉联厂。经过他的思考后,他决定自己办厂,但首先需要资金。当时王大安所有的积蓄只有2000多元,不够买设备和原料,就向一位朋友借了3000元。就这样,他办起了自己的工厂——温州平阳水头辉煌工艺厂。不过,员工总共只有三位:既当厂长、操作工、业务员的王大安;既管财务又要作工的妻子;还有一位则是王的表妹。当时,这样的家庭作坊在温州相当普遍。说来有趣,王大安的第一笔生意也有退回对方多打来钱的故事。那是1986年的年关,山东枣庄滕县的团委书记向王大安订购了价值365元的台历。由于对方疏忽,订货时多付了一次款,到货后又付了一次,等于是一份业务付给了2笔款。当时,王大安的财务挂靠在平阳水头轻工产品经销部。经销部的负责人问王大安怎么办?王大安想也没想地说:“当然退回去喽!不然有人要赔钱了。”

王大安的故事太长,我不能全都介绍。在他看来,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三大法宝:诚信、朋友、运气,但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用来做人生准则的诚信。还曾经有很多的商人,都曾经和王大安一样都受到了利益的诱惑,但他们没有像他那样忍受住。他们失去了做生意不可缺少的诚信,得到的结果不言而喻。据我所知不讲诚信会被抛弃的不只是商界的人,还有官员、医生、学校、地区乃至于国家,人无信不可在社会上立足、地区无信不可能富强、国家无信不可存。

在我看来诚信与否,是决定一个人命运、一个地区繁华程度、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

人不可不诚信,人可以死,只要他死的壮烈,活着的时候受人尊敬就可以了。但又如何能够令人尊敬呢?诚信!只要人有诚信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受人尊敬的。今天我就谈到这了,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