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岑参的故事1200字以上

诗人岑参的故事

0
0
1200字以上 叙事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边塞诗写的豪迈壮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对于这位诗人,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岑参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边塞诗人岑参墓中的帐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这里埋葬的是从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人。让人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死者竟是内地汉人的后裔,其墓制形式也与当时内地大致相同。

神秘的阿斯塔那让我们领略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温情,从古墓中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时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大诗人“特例”作品:岑参亦作《春梦》

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大诗人更是风格显著。但在他们一生的作品中,有时会出现一首或几首诗作,与寻常风格大异,简直判若两人。岑参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如此单纯的儿女情长,如此缠绵的一往情深,真不敢相信,这是岑参——以奇峭豪放的边塞诗、以金戈铁马、宏大气魄令人震撼的岑参。只有两点略需留意:“洞房”指深邃的寝室,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美人”是离别中的伊人或故人,并非“美女”之意,也不一定是女子,有专家就认为这里是指丈夫,而第二句一作“故人尚隔湘江水”,亦可作旁证——所思者确乎是男子。除此之外,整首诗很好理解: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走完数千里路程去到江南了。这是写梦境,也是写思念之深切迫切,以梦境的恍惚写感情的真切。

同样让人惊讶的是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本来《冬至夜怀湘灵》那样直露浅近的诗才“像”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而《花非花》何其朦胧飘忽,何其含蓄不尽!此诗专家认为诗意大致是悼亡或追念、惋惜。也许可以再宽泛一些,理解成由爱情引起的心灵颤动,而且唯其很不“白居易”的含蓄、空灵,更足以让人生发出自己的想象,唤起许多对曾经体验或者错过的美好之人、美好之事的追忆。那朦胧飘忽的未被命名的,令人怀恋,又难以挽留;徒增伤感,又不能也不愿忘怀。

李贺诗风和白居易正相反,最喜弃熟就生,弃常就异,因此冷僻奇诡,凄艳阴冷,沉郁晦涩。但也有例外,比如《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是李贺少有的直抒胸臆和行云流水。沉沦中的抑郁情绪和受激励后再次燃起的凌云之志,表露无遗。李贺因其父名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居然以犯讳为由被剥夺了应试资格,英才不展,忧愤哀伤,“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二十七岁便去世,没有子女,只留下二百余首诗。作此诗时他沦落长安,又体弱多病,友人置酒宴请,席上主人举酒祝李贺健康长寿,三到六句是主人以汉代的主父偃、唐初的马周经历困苦而终获大用的例子来劝勉李贺,希望他不要因眼前困顿而忧伤失望。李贺听了友人的劝慰有所开悟,也暂扫彷徨无依之愁云,表示要振作精神有所进取。读此诗,觉得李贺是在一种薄醉之中,难得地摆脱了纠缠着他的痛苦,也忘却了要“奇”要“涩”,就是天地间赤裸裸的一个人,痛痛快快地抒发属于此生此世的情怀。

而幽深飘忽如珠泪玉烟的李商隐,能写出酷肖杜甫风格的作品吗?答案是:能。且看这首《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沉郁顿挫,苍劲厚重,精严工稳而错落有致,俨然老杜!题中的“杜工部”点出了此诗与杜甫大有关系,因为当时李商隐正要离开的四川局势和杜甫当年离开成都时相似——都是内乱外侵,还因为“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作者当时之事和席上之感,但它不仅风格上模拟杜甫,而且口吻也像杜甫,就好像是代杜甫所作一样”(王思宇语,《唐诗鉴赏辞典》)。李商隐一直立意学习杜甫,前期的《重有感》等诗从题目、取材、风格、用典、炼字等方面,都追摹杜甫,也颇得神韵;到了后期,《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等仿杜之作就在严整之外,更从容自若,富有变化,也更炉火纯青了,因此敢于“代”老杜作诗。天纵之才,一至于此。这些“特例”,如一树繁花之外,独出一枝,花色迥异,令人惊喜之外,珍惜不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1200字以上 叙事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适,盛唐诗人,以悲壮边塞诗著称,高适存诗240余首,其中边塞诗50余首。高适边塞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高边塞诗皆抒发了他们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适的边塞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埃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过卢明府有赠》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寄孟五少府》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

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

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A来刈葵藿。

《酬司空少府》

飘u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酬李少府》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

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

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

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酬裴秀才》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b,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恒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