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痛的边缘
吃痛的心,在支离破碎中零落不堪。散了一地。拾不起,拼不起。终于,在转角拨云见日,那是阳光,那是属于我的阳光。
曾经的海誓山盟的友谊终于在风雨的狂啸中拉上帷幕,
曾经的甜蜜无间,现在的咫尺天涯,这种痛,究竟谁能知晓?
黑暗中,我独自摸索着,独自探寻着。没有友谊的陪伴左右,前行的路忽然坎坷了好多倍。所有从前从未经历过的困难,似乎在这一刻瞬间爆发,开腾,毫无预兆。空气中弥漫的压抑,直遍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息。我始终带着那微笑,却再也找不回沿途那些遗失的美好,眼脸一垂,泪就可以洒出,可我不能哭,不能哭!我没有错,我为什么要哭?!我不哭… …抬起头,朝向我最爱的45度的晴空,那是前方,那是充斥着幸福的前方!
东方的鱼肚白慢慢泛起,我也随之欣喜。哦,那是阳光,那是幸福吗?我微微抬起嘴角。任泪在打转还是轻轻的微笑。泪逆流回心底,凉的发怵,心又仿佛被狠狠的一刺。
如果说痛是短暂的,那么快乐呢?快乐究竟在多远的远方… …
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学着释怀,学着忘记,学着听不到谎言的吵闹,学着不在乎这一切的一切。从前的,现在的,未来的。“梦醒时分,我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
坐起身,半躺在竖起的靠垫上,拽好被角,静静地期待窗外一丝一丝的变化。虽小,却那样迷人,那样让人欣喜,让失望的人一点点重燃起希望。
拂晓的光芒映到了我脸上,我眯起眼,感受它的温暖。
生活本如此美好,每天有明媚的阳光,亲爱的爸妈,爷爷奶奶。在乎我的,我在乎的这些人,就足够了,何必苛求那么多!就算暂时拥有了,失去也终不能幸免,只会沦为烦恼。
痛苦,只是这茫茫“人海”的匆匆“过客”。既然不可或缺,那就坦然面对,只要明白快乐才是真谛,就真的真的足够了, 阴霾下的快乐,终于被灿烂的阳光照耀到。那份甜,那份轻松,那份欢快,是只有痛过了才会懂的。
乐在痛的边缘,看远一点,就远一点点,你就看到快乐在你视线能及的地方向你招手!
抬起手,用指尖轻轻触摸阳光的温柔,明媚里,又多一个仰头渴望触摸幸福的女孩。
痛苦与欢乐
我不记得,昨天、有哪些痛苦与欢乐的并存;
我不清楚,昨天、是不是距离我已经很遥远很遥远……
——题记
有些记忆、是一生一次,错过不再返,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都叫做曾经……
儿时的烂漫笑容,在眼前一闪而过;儿时的欢声笑语,在耳边随风飘散;儿时的天真无邪,却像烙印一般,永驻心间,那、是记忆里、唯一一个、与世无染的净土……
第一次的别离,让我学会了哭泣,尝试到了伤心的味道,会在人海中流泪,却依然童心未泯,会在大人们的欺骗下重新绽放笑脸。然后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似乎被当成了傻瓜,但时间总会淡化伤痛,然后不再在意那些抛弃过自己的人……
然而,在突如其来的巨变中,却无法放下与生俱来的倔强,所以学会了愤怒,所以学会了理不饶人,所以学会了无理取闹……
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终于学会了冷漠,学会了面无表情,与之同存的是封闭、是自虐。因为不忍心伤害别人,所以只好伤害自己,因为无处发泄,所以只好在自己纤细的手臂上留下道道伤痕。然后,我会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突然惊醒,然后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害怕,然后会无助地抱着被子痛哭一场……你们都说我变得冷血无情,却不知那是我拼命伪装出来的坚强……
最终,不知是他、还是他,终于教会了我微笑;教会了我、笑看花来花落,淡观缘聚缘散;教会了我、过往如尘,尽随阵风;教会了我、所谓事事,无关你我……
我伸出手,抓不住昨日残留的碎片,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念往昔,繁华尽逐……那些流年,那些癫狂,那些欢乐,那些悲伤,在某个十字路口,终将、尘埃落定……
相关推荐
-
爱与痛的边缘阴郁的黑夜,不休止的风掠过树枝,发出“沙沙”声响,教室内的嘈杂,一群肆意挥霍时光的少年们……这就是此时此刻我眼前的风景,安静与喧哗的完美结合,窗外的寂静,窗内的随心所欲。再一次,有目的的翻开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书评,只能用它来做我此时笔下的主角,方便又熟悉……郭敬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代作家,《爱与痛的边缘》,一本郭敬明写的所有的书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书,可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一本书,却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灵魂上的共鸣,每一次读,每一次不同的感动。书评,别人写的都是徐志摩、郭沫若、席慕容、冰心,或者是朱自清、沈从文、余光中,亦或是名着之类的。可我,写的就是这么一平凡的书,平凡的不易入人法眼。也许,我的欣赏深度不够,也许,是个人喜好不同,不过我觉得,总之,借用盼盼的个性签名来说,“我就是一俗人”。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俗人,不再把自己的水平拔得那么高,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习惯平淡的生活。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笔下如流年一样安静的文字,喜欢深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纸上整整齐齐的字眼,仿佛指间流逝的幸福,简单、温暖,不忍去触碰……“我想我前世的前世一定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帮凶,上上上辈子毁掉的文字注定要我这辈子写出来做补偿。”郭敬明是这样解释他迷恋成瘾的爱好,也许,对于我们而言也不过如此。俗话说“物极必反”最爱的背面,也许就是恨,如今爱如生命的文字,或许就是上辈子恨之入骨的枷锁。《爱与痛的边缘》,这本书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作者高中时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书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既然注定了要大笑要大声哭泣,那么我更愿意像列宁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然后淋着大雨倔强的望着天空,不让眼泪落下。我羡慕那些泪水成灾的女孩,羡慕那些会撒娇的女孩,甜美到让人怜惜;我也羡慕那些大声讲话、大声自称“爷们”的女孩,霸气到让人喜欢,可实际上,我都不属于这两种,所以,注定只会安静,安静到让人遗忘……“一直以来,我希望自己是个心如止水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像白纸一样,忘记悲伤的姿态。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面太大的湖,些许的风就可以让我波澜起伏。很多时候,毫无先兆的悲喜在一瞬间就可以将我淹没。”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毫不犹豫的喜欢。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心乱如麻的人,因为总想太多,于是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是错的,跟萧何一样,对也是错,错也是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按理说头脑简单、反射弧长的我应该是一根筋,可如今莫名其妙的让大脑神经编一个中国结,我想我是无可救药了,还是茅塞顿开,突然开窍了。事实证明,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还是对以前不会的个别微积分作业无从下手。今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的手死掉了”。何谓“手死掉了”,当然不是因为砍了,我所谓的手死掉,是因为我觉得如今的这双手再也写不出灵动的文字,一无是处。书中说“世界末日之后的地球仍然旋转不止,自由与个性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于是,在这个磨平人们棱角的生活中,和做着同样千篇一律事情的人群中,我唯一紧握着的,是我手中那仅仅只剩一小块的与众不同。我说过,我是个平凡的人,但平凡并不代表千篇一律,我虽平凡,但我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使我的这些观在别人眼中那么的幼稚可笑,那么的不可思议,可我还是从一而终的坚持着。我执着于身边不易发觉的细小的事物,就如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一样的开心,也跟考生为了高考一道十五分的大题而将整本厚厚的物理习题册从头做到尾一样的执着。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尽身边每一个悲欢离合,以一个远离红尘者的身份感受天大物博,一花一木,可眼前厚厚的一沓课本告诉我,我又想多了。于是,我不得不把自己的“白日梦”锁进箱子里,把钥匙和箱子同时扔进爱因斯坦的黑洞,随正质量的流失,沉淀沉淀……不习惯太过无聊的生活,当整个人无事可做的时候,静静的听着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好像在倒数自己的寿命一样,每一个“滴答”声让我觉得自己又离死亡近了一步,这种感觉真的有些恐怖,于是我习惯让文字来填满这些空虚的“滴答”声,不再让我倒计时。趁我们年起,还能写一些文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也许某一天,当那些本能做的事情也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想挽回也不可能了。郭敬明说“我们疯狂的迷恋文字带来的温暖感觉,就如同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流星迷恋刹那间的坠落。我们以文字为生,以文字取暖,假如有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们就彻彻底底的死掉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还会是现在的我么?我认识的你们,还会是现在的你们么?我想,可能不是。我们喜欢把自己最真实地感觉写在自己的笔下,然后再拿出来慢慢回味,我们爱文字,可如果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文字的感觉,我想,这倒是有些困难了。其实,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你可以用文字表达你最真实地感觉,可你永远也不能用文字表达你对文字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早已爱的太深……因为文字,我们遇见很多人,因为文字,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记住我们,就算成功了,风光也只能算是一时,因为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被这座城市遗忘,会被这个世界遗忘。这,就是现实。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爱与痛的边缘阴郁的黑夜,不休止的风掠过树枝,发出“沙沙”声响,教室内的嘈杂,一群肆意挥霍时光的少年们……这就是此时此刻我眼前的风景,安静与喧哗的完美结合,窗外的寂静,窗内的随心所欲。再一次,有目的的翻开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书评,只能用它来做我此时笔下的主角,方便又熟悉……郭敬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代作家,《爱与痛的边缘》,一本郭敬明写的所有的书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书,可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一本书,却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灵魂上的共鸣,每一次读,每一次不同的感动。书评,别人写的都是徐志摩、郭沫若、席慕容、冰心,或者是朱自清、沈从文、余光中,亦或是名着之类的。可我,写的就是这么一平凡的书,平凡的不易入人法眼。也许,我的欣赏深度不够,也许,是个人喜好不同,不过我觉得,总之,借用盼盼的个性签名来说,“我就是一俗人”。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俗人,不再把自己的水平拔得那么高,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习惯平淡的生活。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笔下如流年一样安静的文字,喜欢深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纸上整整齐齐的字眼,仿佛指间流逝的幸福,简单、温暖,不忍去触碰……“我想我前世的前世一定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帮凶,上上上辈子毁掉的文字注定要我这辈子写出来做补偿。”郭敬明是这样解释他迷恋成瘾的爱好,也许,对于我们而言也不过如此。俗话说“物极必反”最爱的背面,也许就是恨,如今爱如生命的文字,或许就是上辈子恨之入骨的枷锁。《爱与痛的边缘》,这本书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作者高中时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书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既然注定了要大笑要大声哭泣,那么我更愿意像列宁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然后淋着大雨倔强的望着天空,不让眼泪落下。我羡慕那些泪水成灾的女孩,羡慕那些会撒娇的女孩,甜美到让人怜惜;我也羡慕那些大声讲话、大声自称“爷们”的女孩,霸气到让人喜欢,可实际上,我都不属于这两种,所以,注定只会安静,安静到让人遗忘……“一直以来,我希望自己是个心如止水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像白纸一样,忘记悲伤的姿态。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面太大的湖,些许的风就可以让我波澜起伏。很多时候,毫无先兆的悲喜在一瞬间就可以将我淹没。”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毫不犹豫的喜欢。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心乱如麻的人,因为总想太多,于是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是错的,跟萧何一样,对也是错,错也是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按理说头脑简单、反射弧长的我应该是一根筋,可如今莫名其妙的让大脑神经编一个中国结,我想我是无可救药了,还是茅塞顿开,突然开窍了。事实证明,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还是对以前不会的个别微积分作业无从下手。今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的手死掉了”。何谓“手死掉了”,当然不是因为砍了,我所谓的手死掉,是因为我觉得如今的这双手再也写不出灵动的文字,一无是处。书中说“世界末日之后的地球仍然旋转不止,自由与个性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于是,在这个磨平人们棱角的生活中,和做着同样千篇一律事情的人群中,我唯一紧握着的,是我手中那仅仅只剩一小块的与众不同。我说过,我是个平凡的人,但平凡并不代表千篇一律,我虽平凡,但我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使我的这些观在别人眼中那么的幼稚可笑,那么的不可思议,可我还是从一而终的坚持着。我执着于身边不易发觉的细小的事物,就如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一样的开心,也跟考生为了高考一道十五分的大题而将整本厚厚的物理习题册从头做到尾一样的执着。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尽身边每一个悲欢离合,以一个远离红尘者的身份感受天大物博,一花一木,可眼前厚厚的一沓课本告诉我,我又想多了。于是,我不得不把自己的“白日梦”锁进箱子里,把钥匙和箱子同时扔进爱因斯坦的黑洞,随正质量的流失,沉淀沉淀……不习惯太过无聊的生活,当整个人无事可做的时候,静静的听着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好像在倒数自己的寿命一样,每一个“滴答”声让我觉得自己又离死亡近了一步,这种感觉真的有些恐怖,于是我习惯让文字来填满这些空虚的“滴答”声,不再让我倒计时。趁我们年起,还能写一些文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也许某一天,当那些本能做的事情也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想挽回也不可能了。郭敬明说“我们疯狂的迷恋文字带来的温暖感觉,就如同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流星迷恋刹那间的坠落。我们以文字为生,以文字取暖,假如有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们就彻彻底底的死掉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还会是现在的我么?我认识的你们,还会是现在的你们么?我想,可能不是。我们喜欢把自己最真实地感觉写在自己的笔下,然后再拿出来慢慢回味,我们爱文字,可如果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文字的感觉,我想,这倒是有些困难了。其实,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你可以用文字表达你最真实地感觉,可你永远也不能用文字表达你对文字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早已爱的太深……因为文字,我们遇见很多人,因为文字,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记住我们,就算成功了,风光也只能算是一时,因为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被这座城市遗忘,会被这个世界遗忘。这,就是现实。高三:浅浅飘雪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痛”兮“乐”“痛”兮“乐”之所倚,“乐”兮“痛”之所伏。——题记当在考场上尽最大努力“奋笔疾书”到最后一刻,铃声响起——我的暑假开始了。走出考室,我深呼了一口气,犹如是一只单色的氢气球,随风飘荡,飘呀,飘呀,回想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紧紧地牵住她手中的那根线,现在放假了,那根线终于松了,我可以飞到我梦想的地方去了。当我还沉浸在自己梦幻的世界里的时候,班主任宣布的一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从梦中给硬拉回来。“从明天起,我们要回来补课,一直到……”班主任话音未落,听到“补课”这个噩耗的我,就像一只被霜打的茄子,蔫了。补课期间,被繁重的学习,如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然后又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一天,心底总是呐喊:还我自由!遂知,天不从人愿,每天仍是重复前一天的动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做作业!偶尔回想起童年的暑假,在小溪里捉泥鳅,在河里捉条鱼,在田间里捉蝈蝈,在沙滩里光着脚捡贝壳……多快活啊!可每次我想到这里,便要立即拧上幻想的水龙头,虽然忍不住,但我总不能活在幻想中吧。不停地安慰自己,不停地劝诫自己。每每此时,我只好立马拿起书本,沉浸在孔子的“之乎者也”当中去了。毕竟,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啊!悄悄地过去一个学期了,本来以为这个暑假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好好地拥抱一下热情的阳光,却被突如其来的“补课”而拦腰截断了。日以继夜地投身学海书海之中,成堆的试卷和习题把我头上的阳光给抹杀掉了,顶着“初三毕业生”的幌子,戴着父母恩师迫切地期望。我,安稳坐在我的座位上,读书!夏天是一串将熟未熟的紫葡萄,我呆呆地看着它流口水,然而放进口中尝尝,却是甜中带涩。紫葡萄甜中带涩,生活中苦中作乐。学习虽苦,但我们仍要从学习中寻找快乐,享受这种异样的快乐。何况,08年的暑假并不单纯只是属于学习的。美丽的雅典女神幸运的眷顾了中国,眷顾了北京。08年的奥运,是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即使被厚厚的书堆淹没了我,但每天蹲坐在电视前,收看奥运节目仍然是我在学习外唯一的消遣。当2008年8月8日20点08分,北京奥运会在鸟巢的开幕,张艺谋带给了我一场“会动”的历史。坐在电视机前,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仿佛回到了过去,我看到了孔子的三千子弟,看到了“丝绸之路”,看到了过去,看到了将来。当在旋转的地球上,刘欢和莎拉唱出了《我和你》,开幕式的气氛就被推到了高潮,“我和你……Fromoneworld”悠扬的曲调唱出了中华儿女热情好客的共同心愿。当郑燮霞成功夺得中国的第一枚金牌时,当杜丽“化悲愤为力量”取得金牌时,当郭晶晶、吴明霞不负众望摘下桂冠时……当邹市明拿下中国最后一枚金牌时,我激动了、震撼了。看到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跃居第一,我兴奋到难以用言语形容,我看到了:一个体育大国正在崛起。08年的夏天注定不平凡。08年的夏天里,有我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我的快乐。我知道,不历经风雨的洗礼,就不会出现绚丽夺目的彩虹;不经历痛苦和磨难的人生,算不上是真正的人生。我知道,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等着我。而我,也只有跨过这条坎坷的路,才能不辜负爱我和我爱的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要学习运动健儿们“永不放弃”的精神,从浩瀚的题海中遨游;我要学习“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从莘莘学子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的暑假,“痛”并快乐着。1200字以上 高三
-
爱与痛的边缘_2000字阴郁的黑夜,不休止的风掠过树枝,发出“沙沙”声响,教室内的嘈杂,一群肆意挥霍时光的少年们……这就是此时此刻我眼前的风景,安静与喧哗的完美结合,窗外的寂静,窗内的随心所欲。再一次,有目的的翻开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书评,只能用它来做我此时笔下的主角,方便又熟悉……郭敬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代作家,《爱与痛的边缘》,一本郭敬明写的所有的书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书,可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人、一本书,却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灵魂上的共鸣,每一次读,每一次不同的感动。书评,别人写的都是徐志摩、郭沫若、席慕容、冰心,或者是朱自清、沈从文、余光中,亦或是名着之类的。可我,写的就是这么一平凡的书,平凡的不易入人法眼。也许,我的欣赏深度不够,也许,是个人喜好不同,不过我觉得,总之,借用盼盼的个性签名来说,“我就是一俗人”。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俗人,不再把自己的水平拔得那么高,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习惯平淡的生活。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了笔下如流年一样安静的文字,喜欢深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纸上整整齐齐的字眼,仿佛指间流逝的幸福,简单、温暖,不忍去触碰……“我想我前世的前世一定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帮凶,上上上辈子毁掉的文字注定要我这辈子写出来做补偿。”郭敬明是这样解释他迷恋成瘾的爱好,也许,对于我们而言也不过如此。俗话说“物极必反”最爱的背面,也许就是恨,如今爱如生命的文字,或许就是上辈子恨之入骨的枷锁。《爱与痛的边缘》,这本书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作者高中时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书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既然注定了要大笑要大声哭泣,那么我更愿意像列宁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然后淋着大雨倔强的望着天空,不让眼泪落下。我羡慕那些泪水成灾的女孩,羡慕那些会撒娇的女孩,甜美到让人怜惜;我也羡慕那些大声讲话、大声自称“爷们”的女孩,霸气到让人喜欢,可实际上,我都不属于这两种,所以,注定只会安静,安静到让人遗忘……“一直以来,我希望自己是个心如止水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像白纸一样,忘记悲伤的姿态。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面太大的湖,些许的风就可以让我波澜起伏。很多时候,毫无先兆的悲喜在一瞬间就可以将我淹没。”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毫不犹豫的喜欢。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心乱如麻的人,因为总想太多,于是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是错的,跟萧何一样,对也是错,错也是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按理说头脑简单、反射弧长的我应该是一根筋,可如今莫名其妙的让大脑神经编一个中国结,我想我是无可救药了,还是茅塞顿开,突然开窍了。事实证明,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还是对以前不会的个别微积分作业无从下手。今天,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的手死掉了”。何谓“手死掉了”,当然不是因为砍了,我所谓的手死掉,是因为我觉得如今的这双手再也写不出灵动的文字,一无是处。书中说“世界末日之后的地球仍然旋转不止,自由与个性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于是,在这个磨平人们棱角的生活中,和做着同样千篇一律事情的人群中,我唯一紧握着的,是我手中那仅仅只剩一小块的与众不同。我说过,我是个平凡的人,但平凡并不代表千篇一律,我虽平凡,但我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使我的这些观在别人眼中那么的幼稚可笑,那么的不可思议,可我还是从一而终的坚持着。我执着于身边不易发觉的细小的事物,就如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一样的开心,也跟考生为了高考一道十五分的大题而将整本厚厚的物理习题册从头做到尾一样的执着。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尽身边每一个悲欢离合,以一个远离红尘者的身份感受天大物博,一花一木,可眼前厚厚的一沓课本告诉我,我又想多了。于是,我不得不把自己的“白日梦”锁进箱子里,把钥匙和箱子同时扔进爱因斯坦的黑洞,随正质量的流失,沉淀沉淀……不习惯太过无聊的生活,当整个人无事可做的时候,静静的听着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好像在倒数自己的寿命一样,每一个“滴答”声让我觉得自己又离死亡近了一步,这种感觉真的有些恐怖,于是我习惯让文字来填满这些空虚的“滴答”声,不再让我倒计时。趁我们年起,还能写一些文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也许某一天,当那些本能做的事情也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想挽回也不可能了。郭敬明说“我们疯狂的迷恋文字带来的温暖感觉,就如同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流星迷恋刹那间的坠落。我们以文字为生,以文字取暖,假如有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们就彻彻底底的死掉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没有了文字,那我还会是现在的我么?我认识的你们,还会是现在的你们么?我想,可能不是。我们喜欢把自己最真实地感觉写在自己的笔下,然后再拿出来慢慢回味,我们爱文字,可如果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文字的感觉,我想,这倒是有些困难了。其实,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你可以用文字表达你最真实地感觉,可你永远也不能用文字表达你对文字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早已爱的太深……因为文字,我们遇见很多人,因为文字,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记住我们,就算成功了,风光也只能算是一时,因为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被这座城市遗忘,会被这个世界遗忘。这,就是现实。高三:浅浅飘雪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边缘一片灰暗笼罩了整个天与地,转瞬间天地之发出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吞食了眼球中所有光明。天不再碧蓝如玉,水不再透明如镜,空气不再清新如昨,连你的影子也变得模糊起来了。眼前所有一切都被黑暗吞没了,地动山摇将一个又一个生命活生生地埋没在血海之中。风是阴冷的,雨是灰暗的,连眼前所有风景在那一震之后都褪去原有鲜艳的色彩了。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英勇牺牲了,在那血流成河的废墟中,传入我耳边的是痛苦欲绝的哭泣声与呼救声,还有那与地震作斗争的嚎叫之声,是那么嘹亮是那么沁人心肺。绿丝带和白丝带翻越黑暗洞穴,从生与死的边缘中将存活生命之光夺回,即使自身会遭受到许多磨难,甚至于丢掉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不愿将手中还存活的生命抛弃,即使只能挽救生命中一口气,不能让生命活生生的存活下来,也愿意拼了自己的性命将它们全力挽回让它们再一次发光。多么高尚而英勇的战士啊,置身在生与死的边缘,你宁愿将生留给别人将死留给自己,你毫不畏惧地把自己宝贵生命交给了黄泉,留下了他人存活的笑容和快乐。多么可亲可敬的战士啊,当人们把你的名字挂在嘴边呼唤时,此时已经听不到你的回音,听到的却是你家属的痛哭声还有人民群众们对你的赞美之声。莫说生与死是上苍早就注定好了,这对于那些可敬的战士来说不公平。多么可敬的战士啊,抛头颅洒热血你如此不顾自己的生死,用一生来换取了更多的生命。我听见风在吼,我听见雨在咆哮,我听见山崩地裂中人在惨叫,我听见战士们的雄心壮志在激扬。山崩塌了地在摇动,被困的生命在生与死之间死死挣扎,瞬间眼前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了,心冷了梦碎了生命被逼走到了生与死的绝境,无路可退只好将生命坠入了黑暗深渊。为什么生命还能存活下来?为什么还能感受到心在跳动?当沉迷的神精清醒过来看到绿丝带和白丝带包围在身边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原来是如此可贵。多么伟大的人啊,看着你们奋不顾身抢救还成活的生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时,我发觉了你是多么伟大,而我是多么涉小,身处在生与死的边缘,看着生命光荣的倒下了,让我感动纷纷泪水浸湿了眼眶。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贵的生命啊,置身在生与死的边缘,我看到了可贵的生命宛如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于是,我明白了,明白了生命为何如此珍贵,明白了当生命处在危机关头时为何有人会奋不顾身去抢救,那是一种意识,一种随手行为,一种比道德还高尚的心境。忘不了那些光辉的形象,忘不了那些用鲜血换来的安宁,因为在那中间保含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是一种力量,那是一首生命交响曲,用嘹亮的声音1000字 高三 散文
-
爱与痛的边缘小时候,我吵闹任性,妈妈总会唱歌哄我。那首歌好像是这样唱的:“天黑黑,欲下雨,天黑黑,黑黑……”熟悉的歌声断断续续地飘入我耳中,猛地想起,有多久没触碰过我最钟爱的音乐了,不是我不想,而是我根本就不能。妈妈告诉我:“好好学习就行了。”也行真的是这样,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我好,所以我也就什么都遵命了。低头看见书桌上厚厚的课本,泪水突然湿了眼眶,终于明白郭敬明为什么能把《爱与痛的边缘》写的那么真切。他也是领会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吧?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追求梦想所受的苦,是痛并快乐的。当时我坚信不疑,然而现在,我觉得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快乐?是的,我很想,可是嘴角怎么也无法上扬。数理化对女生是一道坎儿,我曾对自己满怀一百个信心,可是我用尽力气,却总也不能如愿。妈妈说我不够努力,也许吧。爱与痛的边缘,是最难熬的地方,我一次次的追求梦想,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地后退。被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所伤,那种伤口不会溢出血,却痛的那么揪心。也许付出越多,痛也就越真吧!突然想起韩寒的《杯中窥人》。我想我现在就如同杯中的那张纸,正在慢慢的溶入水中,融入这个世界。真的有点佩服韩寒,能把道路看的那么清晰,把残缺看的那么坦然。小时候,我总是喜欢依偎在妈妈怀中,拿着那美丽的水彩描绘着五彩缤纷的未来。那个时候,总是盼望着快快长大,觉得长大了就能长高了,长高了,就能离我的天空更近了。然而当我长大了再抬头看时,却发现那片天空早已不再晴朗,它好大,可是无法看清楚。于是我只想会的过去,回到妈妈怀中,重新拾起那简单又美好的小幸福。可是,我能吗?我还是要面对现实,还是要学着自己长大啊!泪水再一次流到了嘴角。我好累,累得连拭去眼泪的力气都没有。那就让它流吧!丢掉那伪装的笑容,痛痛快快的哭吧!说我胆小也好,懦弱也罢,也许哭过,我真的释然了,真的勇敢了,一切就真的能从头再来了。天黑的时候,我又想起那首歌。原来妈妈的道理早就唱给我听了,下着雨也要勇敢前进。我相信一切会平息的,一切将在雨中重新开始。“天黑黑,欲下雨,天黑黑,黑黑……”800字 初一 散文
-
痛与乐同在人无痛则无乐,痛与乐同在,乃人生。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先天不幸耳聋失聪,他能代步的工具只有轮椅。然而,他却在钢琴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在美妙的歌声里,他可以尽情诉说自己的情感。他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的痛苦。他是真的痛并快乐着。由此看来,痛苦存在于快乐中,快乐的同时也痛苦着。物之贵贱在于人赋其价值,货之轻重在于人择其之轻重。人生中我们总会面临许多选择,或轻,或重,都在于我们手中的那把钥匙。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避免出现失误。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做一个决定,尝试着向前走,选一条路迈步。即使不能马上看到光明,也能体会其中的痛与快乐。要时刻相信我们能走下舞台,证明我们也有上台的机会,会努力总能看到尽头的阳光。像泰戈尔所说的“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在我们长达二十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或因成功而喜悦着,或因失败而遗憾着。不要灰心,相信幸福总会来临,只是来得晚了些,但过程是痛苦却又快乐的。就像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在长达七年的探索中,尝过无数药品,最终找到了青蒿素,救活了数千万人的性命,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却落下了一身病根。这让我们不得不为她的精神点赞,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快乐,而这个快乐是建立在痛苦上的。在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时,国人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他们的内心是欢腾雀悦的,为祖国脱离苦海而高兴,为自己终于有家而开心,俗不知,那鲜艳的红旗是多少战士丧命染红的,那祖国的回归是多少生命被踩在脚底所换来的,所以,快乐从来都建立在痛苦上,快乐是用痛苦换来的,快乐在,痛苦就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因痛苦而快乐着?俗话说得好“有苦才有甜”,如果你还在因得失而痛苦着,请不要悲伤,快乐很快就来临,快乐是伴随着痛苦的。奋斗吧少年,痛与乐同在的人生才叫人生。不要因一次失败而丧气,相信你的感觉,人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走进黑暗,也能看到尽头的太阳。天空不会永远蔚蓝,空气不会永远温馨,生活不会一路平坦,保持一颗乐观的心,痛与乐与我们同在。人生,无非痛与乐同在。800字 高一 议论文
-
在梦的边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风停了,被风吹起的干枯的头发,再次遮住了我迷茫的眼睛。像水晶一样清澈透明的眼睛,看着面前无比空旷的小树林,眼睛湿润了。风,又轻轻吹起。我喜欢风,尤其是大风。喜欢大风呼啸,自己迎风而上,听不到呼吸……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在风中行走,或者久久驻立在被风吹过的小小的土巷上,那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那仅仅只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缕缕轻风送来了日益渐凉的秋。我多么地希望自己能够像秋天的阳光那样明朗、温和,我多么地希望自己能够向风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把自己的声音留在每一个孤寂的孩子的心灵……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夜,悄悄地降临。悠长的路,被淡淡地灯光笼照着……再次,当我独自一人走在这条满是记忆的幽静的路上时,心,不禁忧伤起来:习惯了一个人深夜里在街头漫步,习惯了一个人在黑暗中唱自己的歌,习惯了一个人在雨中奔跑、在风中呼喊,习惯一个人走在凌晨的路边,空无一人的掉眼泪……我习惯了自己青春的狂热,可是有一天,当我真正走进高三这个圣神而不可侵犯的人生的殿堂时,我恶然了。我记得一个网友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高三,我们必须得改变,没有人强迫,可我们必须得安静的走,因为这条路的尽头,不仅有高考,而且还有人生!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细雨,静静地冲洗着大地。多少次,走在被雨淋过的洁净的校园,看着眼前的景物,总感觉似曾相识——楼还是那样的楼,路还是那样的路,梦还是那样的梦。而我,我的世界却早已沧海桑田,原本这里属于我的东西,已经消逝……从而没有了故事,没有了主人翁,没有了风景,也就没有了我。现在,只有一个无辜的躯体,一个曾经总在人群中受伤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他只求上天能够让他把自己走失,然后,寂寞难耐的挥洒泪水。“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给你带走……”音乐响起,熟悉而忧伤的旋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在渺茫的雨中,我泪流满面。原来我依然这么脆弱……800字 初一 散文
-
边缘这是一个青青的苹果,躺在飞驰的汽车的门边。只要轻轻地一碰,它就会跌落到柏油路上,它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地带。我坐在车上,注视着那个苹果。生怕它一下子滚落下去。它的旁边站着胖胖的售票员小伙子。他无所畏惧地站在打开的车门边上,苹果就在他的脚边。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正目不转睛扫视着车外来来往往的人群。那个苹果的主人就坐在我的身边——一个看上去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他不时瞟向那个掉在地上的苹果,腼腆地。但他并没有去捡那只处在危险中的苹果,也许是车开得太快,也许是他觉得不好意思——这年头,谁会对一个小小的苹果太在意呢?车上的其他人也都没有去捡,当然也包括我。当时我想,苹果的主人都不去捡,我去捡,然后交给主人,这是什么意思?去捡了,放在自家的口袋里,更会招来怎样的眼神?我依然没有动身,心头却有点不安。“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连捡起一个苹果这样的举手之劳也不屑或不敢,是什么样的难言的苦衷和无形的障碍让我们少了几份热情,多了几份迟钝?突然车子“嘎”地一声停了下来,到站了。我提着重重的行李下了车,走到车门边,苹果呢,怎么不见了?我确信我没有把他踢下车去,那是谁踢的呢?或者是谁把它捡起来了呢?我疑惑地下了车,心里极不舒服。我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了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艰难也太多诱惑,太多障碍也太多机遇,太多失落也太多兴奋,我们被拥塞其间,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就这样,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还会顾及无形的存在于我们身旁的每一个心灵?”我提着重重的行李,歪歪斜斜地走着,觉得自己正走在边缘地带……简评:文章以车门边的一个苹果为线索,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司空见惯的人们对这个苹果的视而不见。并引用冯骥才的一句话点化出文章的深意: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忘却,对周遭心灵的忽视,可谓匠心独运。文中的苹果,既是车上那个处于边缘的苹果,又暗指处于边缘地带的颗颗人心,苹果与人心紧密关联,更是含蓄蕴藉。800字
-
边缘手机的边缘是什么?电话卡槽?锁屏键?音量大小键?还记得它们的具体位置吗?还记得自己手机的充电插口长什么样吗?平时手机离不开身的我们,却从来都没留意过边缘位置。自己忘带充电线的时候,才会留意到插口的样子。但平时,我们从未留意过。门的边缘是什么?有几道锁,锁的位置在哪里?你甚至记不得是朝里开还是朝外开。我想,人们在第一次试图了解它的原理,也就是在锁坏的时候,修门的时候。但平时,我们从未留意过。楼的边缘是什么?水管?电话线?天然气?只是在出了故障来了几个修理工,我们才感叹:“哦哦,原来这里是这样的呀!”但平时,我们从未留意过。你的城市的边缘是什么?有山吗?有河吗?有戈壁吗?有防洪设施吗?也就在出了事的时候才会注意到吧。但平时,我们从未留意过。平日里大家都各顾各的,没人在意。中国的边缘是什么?驻守西北边关的战士,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每立方米3000只蚊子,守卫家乡与蚊子抗争了57年。喀什边境,边防战士浑身已经冻僵了。他们守护的范围环境严酷,界碑上刻的字都风化了。这里大多是无人区,于是他们变成了行走的界碑。察隅边境,悬崖峭壁,乱石遍布,很容易失足坠落。巡逻战士每一步都非常小心,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别人在团聚,他们在站岗。他们是移动冰雕,零下几十度,为了保持作战状态,依旧进行抗寒训练。又要离开很久很久,不能和家人打电话啦。赶紧忍住眼泪,写一张简单的字条。南海,每一座小岛,每一艘舰艇,每一次执行任务,都可能长达几个月。为了保密,不能和家人联系。水下作业,不见天日,连新鲜空气都呼吸不到。海岛上什么都没有,只靠几名官兵驻守,一次任务就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天。问人借数据线的时候,才留意到手机接口。整栋楼管道出问题了,我们才去想办法修。只有危及到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去留意这些边缘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少留意边防战士。因为他们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领土,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确保我们不会受到伤害。今天是军人们的节日。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我们负重前行。请让我们记住,祖国的边缘。800字 五年级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