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写作备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究1200字以上

2015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写作备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究

1200字以上 高中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制作

2015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写作备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究

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大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题通常让考生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写好这一类文章的关键一步就是审题立意。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来讲解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应考者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主旨,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由于试题的给定材料内涵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针对同一个题目、同一则材料,不同的应考者选择的写作角度也不尽相同。而在作文评分标准里,一类内容标准是“切合题意”;二类是“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在“结合材料”“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前提下,立意仍然存在优劣,即诸多符合题意的立意中有一个最佳立意。

那么最佳立意的标准是:

1.紧扣材料主题,切合题意。毫无疑问,给定材料传达的诸多信息中,只有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准确传递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应考者只有抓准材料的核心主旨,才能做到立意“切合题意”。

2.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感。这里的实际包括本岗位要求的实际以及社会现实大背景两个方面。好的立意一定是从现实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深层次矛盾,抓住生活、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闪光点,运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方式,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文章内涵丰富,见解独到、深刻。

3.传递阳光、积极的正能量。扬正气,树新风是当前考试作答文章的主旋律。如果一味地写社会阴暗面,仿佛满身是刺的刺猬,多数不会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得到高分。因此,最佳的文章立意要传递出一份阳光、积极向上的力量。

【示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已经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解析】材料核心给我们讲述了科学家发明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过程,与发明创造成功相关的细节有“观察仔细”“好奇心强”“勤于积累”“善于联想”等;材料最后给出评论“创造需要机遇”“创造需要执著追求”“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从“不脱离材料内容”的角度来说,立意可以选择“创造要善于联想”“好奇是创造的前提”“创造需要把握机遇”“创造需要执着”“创造就在我们身边”等都可以,但依据“切合题意”“联系实际”“传递正能量的”的标准来选择最佳立意,不难发现“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最合适。

诚然,选择最佳立意的前提是我们明了诸多立意,在众多立意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然而很多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缺乏方法技巧,翻来覆去只能“看到”一个点,自然没有所谓的比较、选择“最佳”。因此,下面就针对如何多角度分析材料提炼最佳立意介绍几种思维方法:

一、顺向思维—舍次求主

顺向思维即根据材料逻辑脉络,具体化分析材料内容的起因、结果等,比较材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由于写作的给定材料往往会涉及诸多要素及信息。因此,审题时应考者首先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要素,哪些是材料的次要要素,从主要因素角度出发更有利于抓准材料主旨,精准立意。

【示例1】

某河鱼类资源丰富,但水流湍急。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观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到了满满一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

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

小孩回答:“我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谢,结合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立意解析】材料的要素涉及老人、小孩;分析老人及小孩的言行,从老人角度立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小孩角度立意,则是“要抓问题的关键”“等待施舍不如自力更生”。

比较老人、小孩的行为举措,不难发现材料中小孩的做法出乎常理,新颖、独特,是材料的主要因素;又结合该题为考试题目,不难揣测命题意图,因此最佳立意应从小孩的角度切入,选择“等待施舍不如自力更生”。若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不易写出新意。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精品作文

1200字以上 小学 叙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实践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将会呈现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着重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具体途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能力途径一、引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教师可以依据学校场地建筑的特色和学校办学宗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课外生活,从而实现时间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交往是学习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跳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与更多的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知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强化合作能力的训练是锻炼学生生活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内容

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一种以集体利益为先的意识,它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团队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融入团队,激发学生自身的合作学习的动机,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和作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实现团队合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参与的条件下学生才有机会表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引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之间出现意见相左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勇于纠正;既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又要养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过程中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内容,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二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互帮互助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依靠的意识,在团队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自己的行为表现关系到整个团队作用的整体发挥,只有互帮互助、共同分享才能实现“1+12”的效果。三是趋利避害的意识。在团队学习中,每个队员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有擅长规划筹谋的,又擅长行动实践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身引以为傲的长处。教师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避开自身的缺点,从而达到共同提升、取长补短的目的。

2.锻炼团队合作技能

有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必须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技能加以实践。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着手:一是耐心倾听的能力。倾听是理解和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的必要过程,通过耐心的倾听可以接受有利的信息,排除无用信息。因此培养学生倾听时耐心、认真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教育学生要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表达,不干扰、不打断、不厌烦,做到尊重对方。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要紧抓对方话语中的重点信息,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教师锻炼学生倾听能力可以通过课文复述、故事擂台赛的方式实现。同时学生倾听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和对比,敢于质疑和提问。二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学生要向同学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优缺点,从而引起同伴的关注。三是特殊技能训练。听、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技能,而调查研究、走访面谈、撰写调查报告等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训练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书面材料,用词要得体、简洁、明了,访谈时用于亲切热情、表演时声形要传情等。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途径

1.制定共同目标,强化合作意识

目标是指引团队前进的动力,是规范队员行为的标尺。教师在组织团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引导小组制定统一的奋斗目标,目标既要有可行性、符合每个队员的利益,又要有挑战性,能够激发每个队员奋斗的积极性。团队是一个利益共同的团体,学生在组建团队时,教师要对每个队员进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为团队的利益着想,尽快融入进团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起名字、喊口号等方式,激发队员的集体荣誉感。

2.构建合作情境,开展小组学习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积极构建学生合作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技能施展的平台。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活动实践课《包饺子》中,活动内容为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比赛和说感想。教师将全班分成6小组,组员分配任务: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煮饺子,准备材料(面粉、水、馅料、炊具等)。包饺子、煮饺子和吃饺子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将饺子的来自、吃饺子的习俗以及包饺子技巧讲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制作具有自己特色的饺子形状。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动机,自主决定合作的方式,从而共同完成任务。

3.责任分担,鼓励共享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让学生自发将任务分解分配到个人,让队员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和所肩负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分担的意识,避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此外,任务分配后要明确各个队员任务的内容和行动方案,并不是做完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要让队员体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含义,队员在任务实践过程中要互帮互助,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团队的荣誉是属于团队的,并不是由于组内某个贡献份额较大的那个队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成功共享的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技能,作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两大基本内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团队合作学习提供了实践平台,教师在这个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小组分配、制定共同目标、创设情境等方式,渐渐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责任分担,鼓励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中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