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皮影作文
178班宋誉冉
有一种艺术,它充满活力,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独有的,它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动画片”。虽然它历史悠久,却充满活力,正是它,把我带进了民族艺术的殿堂;正是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我活力,给我乐趣,给我启迪。它就是我们孝义市的民间艺术文化——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源,因流行与我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经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孝义皮影音乐以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皮影人像虽然好看,但制作过程很繁琐:首先将皮子进行泡制,再刮薄、磨平,然后,将各种人物的造型用刀具刻凿成型后,再涂上颜色。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刻成的,需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的手指非常灵活,常常玩得 观众眼花缭乱。他们不仅手上的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难度极大,让人佩服。
面对孝义皮影戏,或许听惯了流行歌曲的你会不习惯它那丰富优美的唱腔;或许看惯了电脑特技的你会不能接受它刻工精细,造型秀美的影人儿;也许看惯了那些忧郁、哀伤的“美文”的你会无法接受它生动风趣的对白,但它依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一分魂宝,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皮影戏(2)
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总的说和京剧差不多,但皮影戏的人偶种类更多,更富有乡土气息。
皮影戏中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
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 并加以特效,整个画
面有声有色,好似真人表演。而文场的音乐与
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
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向人们演绎一个个
动人心弦的故事。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牛郎织女、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后来,新发展出了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刘胡兰、红灯记、东郭先生等等。
“天宫殿,天宫殿,宫律森严困女仙,困女仙。白云清风位伴侣,彩霞织锦年复年??”皮影戏优美的唱腔,惊心动魄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相关推荐
-
家乡的皮影178班宋誉冉有一种艺术,它充满活力,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独有的,它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动画片”。虽然它历史悠久,却充满活力,正是它,把我带进了民族艺术的殿堂;正是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我活力,给我乐趣,给我启迪。它就是我们孝义市的民间艺术文化——孝义皮影。孝义皮影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源,因流行与我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经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孝义皮影音乐以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皮影人像虽然好看,但制作过程很繁琐:首先将皮子进行泡制,再刮薄、磨平,然后,将各种人物的造型用刀具刻凿成型后,再涂上颜色。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刻成的,需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的手指非常灵活,常常玩得 观众眼花缭乱。他们不仅手上的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难度极大,让人佩服。面对孝义皮影戏,或许听惯了流行歌曲的你会不习惯它那丰富优美的唱腔;或许看惯了电脑特技的你会不能接受它刻工精细,造型秀美的影人儿;也许看惯了那些忧郁、哀伤的“美文”的你会无法接受它生动风趣的对白,但它依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一分魂宝,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5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皮影晚上,在他家老屋的门前,祖父和父亲搭起了戏台,点起了汽灯,打开木箱排出了皮影。天刚黑,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拿着小方凳,早早地赶来;戏还没开场,戏台下就已经黑压压的一片。祖父“当”地敲了一下锣,戏开场了。祖父熟练地舞动着皮影儿,台下不断地传来叫好声、热烈的掌声……“那时候,多好啊!”摸着精巧的皮影儿,老王不禁一声长叹,“唉,可是现在——”记得父亲将手艺传给自己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这可是能靠着过日子的好手艺。”可谁想等老王学成后,这皮影儿戏却大不如以前红火了,这几年更是无人问津。“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来看这皮影儿啊!”想起儿子不屑一顾的话,老王气就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大年三十摆起戏台时那冷清的场面,更如锥子般戳着老王的心。“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要看咱们中国的皮影戏,只怕要到国外去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考察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老王心中阵阵发凉:“我可不能让皮影戏在我这一代断了呀!可是,连看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来学了。”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了与老王相伴了几十年的皮影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耳边依稀又响起了祖父的吆喝,恍惚中又听到了祖父的爽朗笑声:“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于是,老王便如小时候一样,亮起嗓子喊:“看皮影儿喽——”那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去……点评:作者匠心独运,在小故事中寄予了大命题,语言凝练传神,荡人肺腑;情节紧凑简单,催人思考。传承民族本土文化的“老王”用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夹缝中煎熬挣扎。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面前,大众文化视野究竟是开阔了还是更狭隘了?今天的人们该如何看待继承与扬弃、守旧与创新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呢?文章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700字 六年级
-
皮影叔叔从上海带回了许多小玩意儿,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这个小巧紧致的皮影人了。虽然它的高度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但你可别只看它那小小的个子,会的本领可不少!下腰,双手倒抓住脚腕,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再向你敬礼,问个好,惹得台下的我拍手叫好。它的身体很薄,如蝉翼般的半透明,造型优美。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别上连杆演员操纵,才可以活动。皮人涂有各种鲜艳美丽的色彩,发饰有一条盘着的黑龙作为装饰。嘿,你听,演出就要开始了!师傅在白色的幕布里依依呀呀地唱着,我直在外头拍红了手掌。看,精彩的情节就要到了!只见孙猴儿举起金箍棒与二郎神开始了激烈的对决﹕孙悟空高高跳起将金箍棒瞬间变大,狠狠的向二郎神的头部扫去,二郎神一举用大刀横拦下,而后刀锋一转,就抵在了孙悟空的脖子前……初次见你的景象是我至今难忘的回忆,也许长大后,我还会记住你。谢谢你,多么可爱的皮影。350字 六年级
-
皮影老王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祖父耍皮影时的情景,那时他只有六岁。祖父在村里边敲锣边大声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他就跟在祖父的后面,学着祖父的语调奶声奶气地喊“看皮影儿喽!”祖父哈哈大笑,抱起他,“当”敲一下锣。“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看皮影儿喽!”“大声点!”“看皮影儿喽——”晚上,在他家老屋的门前,祖父和父亲搭起了戏台,点起了汽灯,打开木箱排出了皮影。天刚黑,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拿着小方凳,早早地赶来;戏还没开场,戏台下就已经黑压压的一片。祖父“当”地敲了一下锣,戏开场了。祖父熟练地舞动着皮影儿,台下不断地传来叫好声、热烈的掌声……“那时候,多好啊!”摸着精巧的皮影儿,老王不禁一声长叹,“唉,可是现在——”记得父亲将手艺传给自己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这可是能靠着过日子的好手艺。”可谁想等老王学成后,这皮影儿戏却大不如以前红火了,这几年更是无人问津。“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来看这皮影儿啊!”想起儿子不屑一顾的话,老王气就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大年三十摆起戏台时那冷清的场面,更如锥子般戳着老王的心。“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要看咱们中国的皮影戏,只怕要到国外去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考察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老王心中阵阵发凉:“我可不能让皮影戏在我这一代断了呀!可是,连看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来学了。”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了与老王相伴了几十年的皮影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耳边依稀又响起了祖父的吆喝,恍惚中又听到了祖父的爽朗笑声:“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于是,老王便如小时候一样,亮起嗓子喊:“看皮影儿喽——”那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去……点 评:作者匠心独运,在小故事中寄予了大命题,语言凝练传神,荡人肺腑;情节紧凑简单,催人思考。传承民族本土文化的“老王”用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他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夹缝中煎熬挣扎。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面前,大众文化视野究竟是开阔了还是更狭隘了?今天的人们该如何看待继承与扬弃、守旧与创新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呢?文章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皮影深了,老王躺在床上,枕着那个大木箱,辗转难眠,木箱里是陪伴了老王大半生的老伙计——祖辈传下的皮影。“祖宗的东西可不能丢啊!”父亲临终前的叮嘱言犹在耳。老王的眼睛湿热了,他坐起身,轻轻地将木箱打开,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个皮影。老王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祖父耍皮影时的情景,那时他只有六岁。祖父在村里边敲锣边大声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他就跟在祖父的后面,学着祖父的语调奶声奶气地喊“看皮影儿喽!”祖父哈哈大笑,抱起他,“当”敲一下锣。“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看皮影儿喽!”“大声点!”“看皮影儿喽——”晚上,在他家老屋的门前,祖父和父亲搭起了戏台,点起了汽灯,打开木箱排出了皮影。天刚黑,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拿着小方凳,早早地赶来;戏还没开场,戏台下就已经黑压压的一片。祖父“当”地敲了一下锣,戏开场了。祖父熟练地舞动着皮影儿,台下不断地传来叫好声、热烈的掌声……“那时候,多好啊!”摸着精巧的皮影儿,老王不禁一声长叹,“唉,可是现在——”记得父亲将手艺传给自己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这可是能靠着过日子的好手艺。”可谁想等老王学成后,这皮影儿戏却大不如以前红火了,这几年更是无人问津。“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来看这皮影儿啊!”想起儿子不屑一顾的话,老王气就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大年三十摆起戏台时那冷清的场面,更如锥子般戳着老王的心。“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要看咱们中国的皮影戏,只怕要到国外去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考察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老王心中阵阵发凉:“我可不能让皮影戏在我这一代断了呀!可是,连看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来学了。”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了与老王相伴了几十年的皮影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耳边依稀又响起了祖父的吆喝,恍惚中又听到了祖父的爽朗笑声:“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于是,老王便如小时候一样,亮起嗓子喊:“看皮影儿喽——”那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去……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皮影课中午,午饭后,我突然想起今天有影子课。我很生气,我没有做。下午,第一堂课是一个阴影课程,老师问:学生,你做影影吗?没有举手,我很高兴,放心,我以为老师不仅训练自己。老师说:我没想到你没有做,似乎我得不到奖励。有些学生问:这是什么?老师说:一支笔和一个老师做阴影。什么!太遗憾了!我不明白。 在未来,我必须按时完成老师的家庭作业,得到老师的奖励。150字 初一 说明文
-
皮影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题记漂亮的纸牌,精致的雕像,圆润的奇石……这些东西都只能给予我一时的欢愉,而真正给予我以永久的精神指向的,不是什么华贵的东西,而仅是一张小小的皮影梅。这张小皮影梅,是我从西安这个中国皮影戏之都带回来的。在那个皮影戏小店里,在成千上万种皮影中,我一把推开了亮丽的“五虎上将”,而将他捧在手心里。不为什么,就为了它的神韵。皮影梅通体呈墨红色,宽约五公分,高约九公分,由梅的干、支、花三部分构成,它的干下宽上窄,呈锥形。虽不足娒指长短,亦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干上长两支,一枝向上,一枝向下,略斜,到从干计一公分处,各枝向上下弯,形成一个“之”字形,宛若挥着武器与严寒战斗的战士一般。枝虽然不显得十分粗,但十分硬直,连弯处都有平整的棱角,彰显出铮铮铁骨的硬汉之风。而最让我欣赏,乃至于敬佩的,就是枝头上那点点红梅了。红色的花瓣衬着鹅黄的花蕊,这本应在春天与其他花儿争奇斗艳的容貌啊,竟开放在这严寒之中。所有花朵都一字儿向着东方,仿佛还在经受着寒风刺骨的摧残。但,所有梅花没有掉落一片花瓣!“红梅傲雪”,多么傲人的骨气!也许,我对将它刻出来的工匠心存敬佩,它的手艺之精,竟可以将梅花的花蕊都刻得清清楚楚;也许,我对孕育出皮影戏文化的西安心存敬重。它的文化之深,竟可以把西汉时期的经典完整地传承下来;而我最敬佩的,却是皮影梅。不,是梅本身的一种神韵,一种气质。“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出了梅花坚毅顽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出了梅花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而最令我动容的,是梅花的愈寒香气愈浓的品质。面对苦寒,不但没有放弃,还回赠以香气,世间能有几人还有这种乐观心态!我也许不会在面对困难时像红梅一样乐观,“以苦作乐”,但我一定会以红梅为目标,以红梅为榜样,在面对挫折时,不退缩,不放弃,迎难而上,直到挫折认输为止!一张小小的皮影,只是一张小小的皮影,却是我人生的精神指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初二:尹宇龙800字 初二 说明文
-
中国皮影艺术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6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家乡的衡山_描写家乡美景的作文我的老家在湖南衡阳,那里有著名的衡山。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比其他四岳更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南岳之秀,在于无山不绿,无山不树。那连绵飘逸的山势和满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长青,就像一个天然的庞大公园,这个大公园林深树多,光听听树的名字,也够动人了: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擅、青铜以及常绿的香樟、神奇的梭罗、火红的枫林、古老的藤萝。据统计,南岳现有的风景林等各种植物,有1700多种,这是几十代人的血汗结晶,其中许多是奇珍异宝。福严寺的银杏相传受戒于六朝时的慧思禅师,树龄至少也有1400多年,树身三个大人合抱亦不能围拢;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香飘满山;半山亭的古松,三四百岁的年龄,还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后的原始森林,许多树都是老态龙钟,弯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见纹路。乍一看去,它们长得拳曲不张,冠盖不整,盘根错节,相互依偎,恍如严寒中一群衣衫破败的老人,相拥取暖,令人怜悯。南岳如果只是这些树木呈现的秀色,那还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瞩目。这种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绝",才是它的深远内涵。人们把南岳的胜景概括为“南岳八绝”,即“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磨镜台之幽,水帘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会仙桥之险”。正因为“南岳八绝”的出类拔萃,才使它赢得“五岳独秀”那当之无愧的美称。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山,我为她骄傲,我爱我的家乡!700字 说明文
-
家乡的美丽长泰作文我的故乡——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长泰,长久安泰,建县距今已千年。我喜欢这个温馨的小县,不仅因为这里有众多的瓜果、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源和茂密的森林;更重要的是长泰的千年,是人才辈出的历史,是山水文化的历史,是文化传承的历史。明朝,长泰有一个人叫林震,年幼母亲父亲相继去逝,家庭生活贫困,但坚持刻苦读书,明宣德五年(1430年)考上状元,当上了翰林院修撰。他是漳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科状元。就是他,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长泰先后出现进士71人、举人292人、贡生396人,曾出现一状元三解元、父子进士、一榜三进士、祖孙四进士、兄弟六进士、一榜七举人等。可以说,长泰小地方,大文化。我想,我的一个梦就是做好长泰的状元文化。我想在文昌阁、文庙、武德园、龙津园、鹤亭园等公园中,看到林震故事形象,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我们县城曾出一个状元;让更多的人知道林震状元的故事,让更多小朋友向林震状元学习,更多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成为更多的现代化时期“新状元”。我想,长泰小小县城里要细心打造精品“状元井”“状元巷”“状元街”“状元府”“状元公园”“状元陵”“状元文化馆”等,不仅美化环境,也会提高长泰对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长泰旅游。到长泰旅游,不仅看山玩水,还能感受长泰悠久的历史、状元的历史、美丽的历史。我想,我会努力读好林震的历史,争当一位“小导游”,向更多的外地小朋友讲讲状元林震的故事,让他们喜欢长泰,喜欢到长泰旅游,带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长到长泰来旅游。这就是我的长泰梦!6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家乡作文:我的家乡铅山铅山是我的家乡。那里山青青,水碧碧,美食数也数不清。家乡的黄岗山被人们称为必爬的山,那里宛如仙境一般。清晨,黄岗山带着几缕少女含羞。中午的黄岗山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之上。傍晚的黄岗山在夕阳映照下就像年轻的姑娘羞红了脸,很美很美。家乡的葛仙山非常的著名,传说那里住着一位成仙的道长,有求必应,因此被人们称为必拜的山,山上有必拜的佛。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时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万众香客,因人满为患,恐生事端,这里的道长邀请同样在江西和东南宗教界颇有影响的鹅湖峰顶寺的僧人前来设立分院,共理庙会。于是形成“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宗教文化特色。家乡的母亲河叫“信江河”,傍晚的母亲河最美了。太阳快落山了,河面上波光粼粼,一闪一闪的。夏天的母亲河是最活泼的了。躲在石头下的小鱼、小虾都探出了脑袋,左顾右盼的机灵的很。家乡的美食很多很多,有灯盏菓啦,麻子菓啦,烧饼啦,韭菜饼啦等等等等,数不胜数。最好吃的要数“肉丝粉”了。“肉丝粉”以鲜、嫩、滑、爽著称。先把粉条放在沸水中烫热,沥干水放入碗中,浇上用猪骨头熬成的汤。粉条上再放上用红薯粉氽好的瘦肉丝,拌好香葱、辣椒、麻油等调料,一碗味道鲜美的肉丝粉便做好了。我爱我的家乡——铅山。那里有秀美的青山,清澈的河水,令人嘴馋的美食,更有朴实无华的家乡人。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长大后我一定要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600字 三年级 写景
-
我的家乡作文我的家乡在平潭,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有着陡峭的将军山,有着最佳健身休闲之地的万宝公园,还有着树木茂盛的翠园……而我今天讲的是平潭最神奇的景色——石牌洋。石牌洋又称“半洋石帆”,是一高一矮的两块巨石组成的。底座是一个船形的礁石,它们巍然屹立于看澳村西边的海面上。高的有34米,矮的有18米。远远望去,一高一低的两块巨石像两根拔地而起的擎天柱笔直的立在那儿。又像穿上战袍的士兵保卫着中国人民的安全。走近一看,两块巨石像两位巨人俯视着我们。每当人们行船经过这里,都会记起“哑巴皇帝”这个动人的故事。据传,这个被誉为“海上奇观”的海上绝景,是古时人们称为“哑巴皇帝”的哑童攻打皇帝战败后沉船的化石。古时候,皇帝昏庸无道,境内饿殍遍野,十分荒凉。一天,蓬莱大仙驾云经过这里,见哑童关心百姓,便随手送他三张仙纸,让他任意剪裁。哑童便将纸剪成兵马等事物。只听“呼”一声,所有东西刹时成真。哑童立即开始招兵买马。不料这一举动恼怒了皇帝,皇帝派出士兵攻打海坛岛。哑童急忙剪了一叶小舟与嫂嫂共搭而去。哑童叮嘱嫂嫂不能睁眼。嫂嫂胆子小又好奇,睁眼一看——“呀!”只听一声巨响,小舟立刻沉了下去。后化成两块巨石并立,成了平潭十大风景之一。美丽的家乡,你是我的骄傲!四年级:林奕君点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第一段的有着一词可以换成有。文章通篇介绍石牌洋和传说中的故事,未有自己的语言和看法,本文作为一处名胜介绍更为合适。作者应着重表达对家乡的感情。点评老师:苏璐璐6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家乡的物产作文我的家乡——铅山,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有说不尽的故事,数不尽的特产,看不尽的美景。悠久的历史在这里沉睡,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明清古街上悠悠的铃声。连史纸,是我的家乡最美的纸。它洁白如玉,灿烂如虹,细嫩而又绵密,纸的质感恍若针脚细密的布一般,平整而柔韧。它的纸质极好,不怕蛀虫的侵蚀,无畏于高温和变色的威胁。所以,一个雅号便落在了它身上——“寿纸千年”。一个多么意味深长而美好的名字!连史纸,是我家乡最有名的纸。它的样子,它的特点,使它成为文人墨客们眼中纸的上上品。一切需要保存的重要物品,都是和着浓墨涂抹在它身上的。锲文、碑巾、扇面,都有它的身影,最重要的宝贵的书籍、书画、圣旨,都是用它制成的。连史纸,是我家乡最难造的纸。记得故乡一个文人杨碧源曾吟道:“春采嫩竹露山间,入夏漂塘煌锅煎。措于七二始得纸,妍妙辉光寿千年。”是啊,连史纸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它那考究的工艺。做出一张连史纸要经过制造纸料、漂白纸料、制作纸浆、抄纸、榨纸、干纸等七十二道工序!并且,连史纸的奥妙还不在于这七十二道工序呢。它的原材料要求极为严格,毛竹要选用在立夏前后即将长出两对嫩叶的嫩竹,水要用当地的清泉,纸料要经过几个月的日晒雨淋,让它自然漂白,这整个生产周期长达一年!据县志记载,1930年时连史纸达到了鼎盛时期!每年生产五万件(一件12张),也就是说,一年有六亿张纸被生产出来!它们销往上海、汉口、天津等地,共获利四百多万元!(当时四百多万元可不是小数目)我爱连史纸,更爱出产连史纸的家乡!600字
-
家乡的桃作文我的家乡在南通,我爱家乡的桃子。阳春三月,桃树上开满了花苞,风一吹,全开了。有的花全开了,嫩嫩的,美丽极了;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是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儿,孤零零的,在阳光下显得十分显眼,走进细细观赏,一个个花苞像小精灵似的,非常可爱。过了好一段时间,桃花将落的时候,嫩芽也偷偷地伸出了头,它们在风雨中舒展着,给春天增添了无限活力,过了一段时间,桃叶越来越绿,最后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清明节过后,桃树上的桃子长出来了,毛绒绒的,是粉绿色的,跟核桃一般大小。小桃子的毛长长的,覆盖着桃子。走进一摸,感觉很柔滑,像小姑娘的头发一样柔顺。过了几天,桃子长大了,它们的颜色越来越绿,毛也短了,桃子的大小和一个拳头差不多大了。渐渐地,颜色变白了,又过了几天,又变成粉红色的了。尤其是凹陷的地方,因为是朝太阳方向,所有变红了,十分鲜艳。桃子熟了,我举起一个,闻一闻,有一股清香钻到我的心房,使我心旷神怡。我轻轻地咬了一口,脆脆的,甜甜的,一股甜甜的汁水顺着喉咙往下流,舒服极了,我咀嚼着香甜的果肉,顿时,有一股香浓的气味在我的口腔里飘荡。这么好吃的桃子,谁不喜欢吃?桃子具有许多丰富的营养,不过,桃子不能吃太多,一天只能吃一两个,吃多了会拉肚子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我看到桃子,就会想到赞美桃子的诗句。评语:对桃子的外形描写十分有趣,突出了桃子生长过程的美妙过程。介绍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有感染力。600字
-
家乡的山药作文我的家乡淮安,这里盛产山药。相传,以前有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弱方逃到山里时已弹尽粮绝。谁都以为他们已经死了。可谁知,一年后他们又冲了出来,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原来,他们在山中找到了一种根茎都能食用的植物,人吃茎,马吃根,队伍重又强大了起来。因在山中遇见,取名为“山遇”,后来发现它有药用价值,它便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山药。山药的皮很粗糙,灰不溜秋的。皮上长了一个又一个的疙瘩,那上面又长“满”了毛,刚被挖上来时,活像一个灰头土脸,被冻得起了鸡皮疙瘩的人。但它洗干净后,可精神了呢!一掰开来,微含粘性的汁水便会像打开了汽水瓶盖一样,糊满你的手!这时,将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钻进你的鼻子,让你欲罢不能。轻轻咬上一口,一种朴实而清新的甜味马上溢满你的口腔,雪白的果肉汁水丰富,既解馋,又解渴,真是一绝呀!烧熟了的山药更具特色,它变得又软又甜,又沙又绵,咬一口就像咬在了棉花糖上,刚进嘴便沙得化掉了。不管是哪种吃法,只要你一尝,保证就管不住你的嘴巴咯!山药以“怀参”为全国之冠,它物美价廉、益胃补肾、聪耳明目、止血化痰、止泻……经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18种元素,山药便含有16种。寒风凛冽的冬天,如果来上一碗香气四溢的山药排骨汤,那就完全达到了人体所需营养的标准,还能治手脚冰冷、延年益寿、强身健美……真是典型的“一药治多病”呀!听完我的介绍,你有没有对山药垂涎三尺呢?如果有,那欢迎你到我们家来吃上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山药排骨汤吧!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