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融让梨》有感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从中知道了我们中国许多具有优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六岁那年,他妈妈买回来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灵灵的梨,洗的干干净净后让孔融分给他的哥哥和姐妹们,而孔融却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妈妈十分不明,“孔融,你为什么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说:“夫子说过,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给他们吃吧!”妈妈听了之后,连忙点了点头,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
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别人,令我万分敬佩。现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当做心肝宝贝,十分的宠爱,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什么只想到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其实我也犯过这样的错。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冰箱里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开,“咕噜,咕噜”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打开冰箱看见果汁没有了就问我,我说“全喝完了!”爸爸妈妈没说什么,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从孔融身上学到了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我也认识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错误,我一定要改正这些错误,
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样犯过这种错误的同学,都能像我一样,知错就改,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年级:姜慧灵
关于儿童成语故事孔融让梨
[古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很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故事意义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相似题目
-
读《孔融让梨》有感一天,我在弟弟的书柜中看到了《孔融让梨》这本书,便很感兴趣的看了起来。文中写到: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来,叫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拿了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这要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梨当然应该给他吃。弟弟又比我小,我当哥哥应该给他吃大梨,父母又是长辈,吃大梨理所应当,我应当吃最小的。”听完他的回答,父母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读完之后,一种倾佩之感涌上我的心头,在我心中油然而起。我想: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一举一动,精灵巧妙的回答深深打动了我,实在令我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啊!这种简单的话语,却蕴含了尊老爱幼的精神。我不禁想起了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是我们模范的对象,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比起孔融,想想自己四岁的时候与他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天,一个地啊!孔融四岁的时候已经这么懂事了,我四岁的时候才刚懂事呢!一件事在我脑海中飘荡着。我那时也是四岁,妈妈正在看电视剧,我一把就把遥控器抢了过来,换成了动画片,妈妈有点想抢回去,却又不敢似的。那时还没有电脑,电视里天天都可以放动画片,电视剧却一集一集的放着,不会有重播了,妈妈一直都在准这部剧,从第一集直到现在,由于对我的宠爱,便默默地走开了。如果回到当初,我一定会把电视让给妈妈的。因为我现在明白了尊老敬幼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修养。尊老爱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比如公交车上给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们让个座,给瘦弱幼小的小朋友让个座……让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吧!让社会充满温馨与和谐,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五年级:棉花糖~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孔融让梨》有感孔融让梨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听过,但以前太小,只是听一遍就过了,现在长大了,回想一下,还是有不少感悟。在文中,年仅四岁孔融就懂得让梨,别看这个小小的举动,更能显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连四岁的孔融都懂得让梨,当时的中国成为“文明礼仪之邦”也就不足为奇了。再看看现在的中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文明礼仪之邦”的称号早已荡然无存,在一次学校组织韩国考察的活动中,校长和学生在经过一个地方时,看见一块牌子上用中文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这让大家都很生气,于是去找来了当地的负责人,负责人告诉他们,因为韩国人很少随随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国人。还有一件事,也让中国人抬不起头,在某个小学举行完升旗典礼后,整个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处是果皮纸屑,让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几千人在开完会后,整个场内没有一点垃圾,引人注目,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文明礼仪是中国要面对的一大难体,所以08奥运会有一句话: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应该深深体会这句话,我就体会到了党对我们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门都应该讲文明。让我们一起努力,再度成为文明礼仪之邦吧!4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读《孔融让梨》有感中国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美德。一天,我在读《三字经》,当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发现这个章节里,有一段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来,叫孔融先拿来吃,俄日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该给哥哥吃。”读完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样懂事,他的一举一动,机灵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孔融是最小的一个,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总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孩子,无比溺爱他,无比呵护她。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妈妈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剧。我看了看表,快七点了。糟糕!我最爱看的历史记录片快开始了,于是,我连忙拿起遥控器换了台,爸爸妈妈见了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还生气的跑回了房间。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怎么能这样呢?现在想起这些事来,心里真不是滋味,《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应该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让我想到在生活中应该尊重别人,这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谦让别人,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养成这样良好的礼让习惯与美德,你才会受益终身。5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读《孔融让梨》有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在这个假期,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弟弟一起吃才对。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但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但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该。“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希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6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读《孔融让梨》有感在二年级的时候,我把《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可我不知道《三字经》的真正含义,这天,我又读了《三字经》,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融四岁,能让梨。”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个兄弟中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给他大的。”这个故事,传遍了世界,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其实,在我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坐;吃饭时,我们可以让小的或年长的人先吃;在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先让小的人看…… 还有,在我们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受伤、缺水…… 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们都感到了温暖……这次,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孔融让梨》读后感_成语故事读后感一天,我读了《孔融让梨》这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来,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该给他吃。”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一举一动,机灵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品质,蕴藏着那种谦让的美德,《孔融让梨》读后感(http://1。unjs。com)。孔融与童年的我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我看了看钟,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呀。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眼色,跑过来与我争吵。闻声惊动了奶奶,奶奶从一楼上来,了解了情况后,就说:“杰仔,做哥哥的让下弟弟,而且是弟弟先看的,你还可以下一楼看啊,干嘛一定要在这看。”我说:“就不!”“听话!”奶奶说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气冲冲地回房间了。晚上,趁奶奶在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摆右摆,拳打脚踢,奶奶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奶奶也没说什么,就出去了。读了《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后,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爱幼。500字 四年级
-
孔融让梨的七大歪理历史上的孔融让梨成为一世佳话,而其中,含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理由:1。广告上说道: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鸭梨。孔融偏偏是个送礼爱好者。2。书上说,水果越大,含的激素就越多。于是,孔融便毫不犹豫地让了出去。3。孔融正想拿起大鸭梨品尝,突然,导演大吼:“傻瓜!我们在拍中华传统美德的戏!”4。孔融正想品梨,孔父与孔母手握机关枪和火箭炮:“平时我们是怎么教你的?!”5。孔融听说爸爸昨天带回了几个仿鸭梨手雷,正想一试,哪知是真的大鸭梨?孔融泣不成声。6。孔父正想向客人展示他的“移魂大法”,咦?怎么把隔壁阿呆的脑壳给换上了?7。既然这位大哥帮俺写了这么多理由,我孔融也只好照着做啦!!!250字 四年级 叙事
-
致孔融4500年前的孔融叔叔:您好!听说您三岁就会让梨了,但我今天也要给您写一封信,说一说21世纪的事。您应该知道,模仿您是现在的普遍现象,但他们只是在侮辱您的道德。不知您是否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每天都听您让梨的故事,每一次家里吃水果,他都会谦谦让让,把水果让给父母,父母总是笑着还给小孩。在他5岁时,孩子父亲的一个朋友,来到了他家里,还拿了许多苹果。小孩拿起一个大苹果,说:叔叔吃吧。那人吃了一口,但小孩却嚎啕大哭……我希望您不要太尴尬,因为——还有比这个更离谱的!大家都知道您在官场上‘混’得不错,但是在21世纪,和您对着干的贪官,近年来源源不断。我再给您讲一个例子:一个村委书记结了一次婚,车竟然是路虎的!经政府调查,这个书记共受贿3200多万,这是什么概念?3200万啊,可以使多少贫困家庭走上小康生活?可以让多少山区孩子上学?可以让……在此,晚辈向您致一封信,希望在你们古代,可以让贪官污吏和令人讨厌的孩子少出现,希望我向您致这封信,让21世纪变得更加美满!祝您身体健康安度晚年晚辈张英博敬上2015年7月3日400字 四年级 应用文
-
读《苹果梨的五角星》有感石梅小学四五班邵嘉徐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苹果梨的五角星》的课文。课文讲了邻居家有一个小男孩很善于发现,经常到作者家去玩,告诉作者一些幼儿园的新闻,或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小男孩又到作者家去,拿了一把小刀和一个苹果,对作者说:“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不,你不知道的。”于是,小男孩拦腰把苹果一切两半,把苹果举到作者面前,说:“看里面藏着五角星呢!”作者很惊奇,同时也深有感触。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禁佩服起那小男孩。别看她那么小,但他很善于发现。他用不同的方法且苹果,并发现了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由此可见,他很有创造力。世界上富有创造力的人有很多。比如哥伦布,他也善于发现。一次航海,他的手下生了“海上凶神”的怪病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原本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并非如此。他的手下告诉他:“我们到岛上后,很快把食物吃了,我们是靠吃野果为生的。”哥伦布马上把目光投向了野果。他把野果带回家乡研究。研究后发现野果里含有维生素C,他们这才发现,“海上凶神”原来就是坏血病,只要补充维生素C就不治而愈了。我以后也要善于发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不能老是循规蹈矩,要有创造力,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450字 四年级 状物
-
读廉洁的孔繁森有感廉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下面,我就告诉大家一个廉洁的故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杰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经常把工资的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多则上千元,少则百十元。孔繁森一家的生活非常的拮据,他们连给女儿交学费的钱都没有,更何况平时的日子呢?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去远方探亲,可是,当她返程时,身上却连一分钱都没有了,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够了500元钱。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竟然如此清贫,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孔繁森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发现他身上的现金只有8.6元,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震撼了,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是啊!孔繁森是一位普通的人,但是,因为他,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学会了该怎样做人,当然,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现在,我明白了廉是清廉;洁是纯洁;人的一生要有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清白白的做人。因为,廉洁,是做人之本。同学们,请记住,我们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4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孔融让梨【篇一:读《孔融让梨》有感】在二年级的时候,我把《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可我不知道《三字经》的真正含义,这天,我又读了《三字经》,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融四岁,能让梨。”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个兄弟中从最小的弟弟开始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给他大的。”这个故事,传遍了世界,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其实,在我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坐;吃饭时,我们可以让小的或年长的人先吃;在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先让小的人看……还有,在我们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受伤、缺水……我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们都感到了温暖……这次,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篇二:《孔子拜师》读后感】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如课文中写的这样: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个月后,走到了洛阳,拜了老子为师。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联系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当我考试考得较好时,就会沾沾自喜。在这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我自认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平时掌握得好,况且这次考试题目又较简单,“轻敌”的小苗就在我的脑海中滋生了出来,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检查。等试卷发下来一看,我只得了“90”分,连我都惊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三道基础题目看错了,导致全部做错,被扣了六分。连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被扣了三分,这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我后悔地流下了眼泪。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是不能满足的,是要我们不断汲取的。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篇三:孔融让梨读后感】《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听的,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叫孔融。每个人都夸他很聪明。有一天,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子时,妈妈把最大的梨给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却不要,将这个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弟弟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东挑西挑,必须要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内疚与后悔,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总会有一些很美味的东西吃,只要饭菜一端上来,我就会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东西全部夹在碗里。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可是我总将她说的当耳边风。有时候在坐车时,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边,可是我却看了她们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时,这些小朋友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虚,为了我个人的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责。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孔融,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让位置给老少;将好吃的留给别人等等。让我发扬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吧!【篇四:读《孔融让梨》有感作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从三字经里学来的,它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可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品质呢?这个故事使我受益深浅,也让我不经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和妹妹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连当弟弟的孔融也不如。每次吃水果,我就第一个冲过去,把最大最甜的水果吃掉,从来没想过父母和妹妹。每次零食来串门,我总是第一个马不停蹄地跑过去,把零食抢过来,然后藏好,慢慢吃,从来没有想过妹妹。就算是妹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我也坚决不会给的!爸爸妈妈总是教导我要学习孔融精神,可我却总是当耳边风,一句也不听。现在想起,我后悔莫及,非常的自责,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篇七:读《孔融让梨》有感650字】中国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传统美德,其中最感人的就数孝敬父母了。玉祥卧冰为母求鱼、仲由背米养双亲,谢定住打虎救母……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都十分令人感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了。孔融4岁那年,家里吃梨,孔融看着几个哥哥每人都跑过去挑去了鲜嫩澄黄的大梨子,他却一直站在父亲身旁,直到哥哥弟弟们都拿走了梨子后,才走到桌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当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挑大梨时,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那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却巧妙地回答说:“我是哥哥,哥哥应该让弟弟,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这一句句巧妙的回答,令后人惊叹不已。再想想现在的小孩子哪家不是当掌上明珠宠着,有了好吃的,好穿的,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从来就没有为家长,为别人着想。几天前,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个小男孩非常爱喝饮料,有一天他让他的爸爸给他买汽水。他爸爸来到商店门口,买了两瓶汽水,因为天气太热了,他给自己也买了一瓶。那男孩子却不解地问他爸爸:“爸,为什么买两瓶?”可见,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4岁的孔融却在一个小小的梨子中体现了他谦让待人,尊敬长辈的美德习惯。而我们,21世纪的孩子们,是否也该因此深思些什么呢?记得一年夏天,外婆给我们买甜筒吃,我觉得姐姐的比我大些,我就想跟她换,可姐姐不愿意,就此吵了起来,我觉得那时候的我太不成熟,太不懂事,还太自私。没有为别人多想一点。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有时是一种宽容,而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化解矛盾的良药。所以在争执面前,我们更应该以谦让为主,退一步海阔天空。良好的道德,可以成就伟人,孔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向他学习,多一份谦让,多一份宽容。【篇八:孔融让梨读后感】一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油然而升,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高尚举动和优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蕴藏着其中的美德。现实的我与孔融比起来真是有点羞愧,一件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我看看动画片又看看钟表说:“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脸色,跑来给我争吵。吵闹声惊动了妈妈,妈妈了解情况后,就说:麟麟,做哥哥的让着点弟弟,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换个房间看吗?我说:“就不!”听话妈妈叫!我瞪了妈妈一眼就气冲冲地回了房间。到了晚上妈妈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右摆动,妈妈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妈妈什么也没说出去了。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令人后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对不起妈妈又没让着弟弟,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尊老爱幼。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谦让,是一种美德,有时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学会谦让,做到谦让,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快乐。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三字经之孔融让梨》有感今天我读了《三字经》之《孔融让梨》。全文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他是汉时的鲁国人,是孔子第32代嗣孙。他四岁时,就晓得逊让的道理。一天,邻居送来了一筐梨,诸兄将大的选去,孔融从容取出一小梨,旁人问他为何取小梨,他回答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最小,应该吃小的。”我们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学习孔融克己让人的美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150字 小学 读后感
-
孔融让梨读后感《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听的,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叫孔融。每个人都夸他很聪明。有一天,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子时,妈妈把最大的梨给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却不要,将这个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弟弟抢东西。我身为姐姐,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东挑西挑,必须要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内疚与后悔,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总会有一些很美味的东西吃,只要饭菜一端上来,我就会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东西全部夹在碗里。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可是我总将她说的当耳边风。有时候在坐车时,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边,可是我却看了她们一眼,就坐在那里了。有时,这些小朋友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虚,为了我个人的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责。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孔融,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让位置给老少;将好吃的留给别人等等。让我发扬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吧!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孔融让梨》读后感三字经内有一小段话:“兄则友,弟则恭。”有的意思是有爱,恭的意思则是恭敬。整句话的 意思为:做哥哥、姐姐的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敬哥哥、姐姐,听从哥哥、姐姐的话,兄弟姐妹之间要亲相爱、和平相处。现在我要来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再他四岁时,客人送了一篮令人垂延三尺的梨子,孔融的父亲便把孔融叫来跟,向他说:“融儿,你挑一个梨子去吃吧!”孔融便 挑了其中最小的梨子。父亲见了绝得十分奇怪,便询问孔融原因,孔融答到:“因为我是老幺,所以要选小的,大的给父母及哥哥、姐姐们吃的。”大家听了都称赞 了孔融一番。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四岁的小孩都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了,更呵况是以十几岁的我们呢?我们要以孔融为榜样,向他学习!250字 初一 读后感
-
与孩子共读孔融让梨有感马艺在上月亮班的时候就养成了每天放学后必阅读的习惯,我们总是捧着学校发的各类故事书和孩子一起畅游在书香中。我们比较重视孩子的经典国学教育,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是从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的。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身为示范,自己身正才能教人。马艺在听她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时候, 她稚嫩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给她听,直到她露出满意的笑容。有次去浙江图书馆的时候, 碰巧楼下正在卖书, 我们给她买了图文并茂的古代儿童品德故事书——《孔融让梨》、《陆绩怀桔》等。其中《孔融让梨》就是一则比较经典的故事。故事大致讲的是,汉代人孔融在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弟弟吃,这种懂的谦让, 尊敬兄长爱护幼小的道理,需要从小就给小孩子教育, 特别是在这个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里尤其重要。昨晚,我问马艺:家里有四个大小不一的苹果怎么分?马艺回答:最大的给奶奶,最小的留给我。再问:在你面前有三个石榴怎么分?马艺回答:最大的给奶奶,中间的那个给爸爸,小的给妈妈。我可以吃家里的其它水果。历史上四岁的小孔融让梨,体现的是懂礼节,现在多的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独苗一根, 很多时候已经很难让他们体会到这个让的精神, 所以更加需要这个教育, 让孩子学《孔融让梨》要学真谛,学精神,“让梨”而不抢“梨”不争“梨”,淡化个人得失,为了他人主动让利让贤,多些谦让,这样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社会就变得更和谐。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坐,在公园里主动让体育锻炼的器械,放学回来后主动跟其他小孩一起共同交流,分享快乐!我们不忘《孔融让梨》故事,在各种诱惑的“梨”面前,常告诫她应该怎么做。希望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生活中常常遇到孩子不讲理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针对性的找些书籍来阅读。一个故事读完后,我们会让女儿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讲了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再结合自己的言行分析、讨论一番。这样孩子既从中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从而也培养了女儿的概括理解能力。另外,在幼儿园里,学会亲近老师、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月八班 马艺妈妈9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孔融让梨古时候孔融让梨,他把大梨给兄长是因为他觉得哥哥比他大,应当受到尊重。而他把大梨让给弟弟的原应是应为他认为弟弟比他小,应当受到爱护。想必大家肯定听过这个故事吧。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世人的广泛赞扬,流传至今。于是,现在的人们也开始学习孔融了。他们是这样学习孔融的呢?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嘿。不好意思,我先躲开。老哥啊,你得先帮我顶住。为什么呢?孔融不是说了吗?我是你的弟弟啊,我应该受到你的爱护啊。而在好处的面前呢?呵,冲。老弟,我应该得到这好处,为什么呢?我是你哥哥啊。我应该的到你的尊重啊!是不是这个理?当然了,他们这样说是没有错的,应为孔融说了啊。大的要受到尊重,小的要受到爱护嘛。他们肯定说得冠冕堂皇。应为有孔融在庇护着他们呢。他们学习孔融,而且还学会了做人--狡猾的人。他们多了两种性--兽性还有家畜性。他们的兽性是蝙蝠的那种。他们在鸟类面前装鸟,在兽类面前装兽。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优待。他们这种人很聪明,只是聪明过头了,于是便成了狡猾。有时,他们会反者做蝙蝠。他们会在鸟类前偏偏充兽,以示他们脚踏实地。在兽类面前充鸟,表明自己高超出凡。他们卖弄着,掩饰着,伪装着。当然了,他们最终还是人,只是比人多了兽性。不过,当他们那招滑溜溜的手段在某些有权有势的人物面前耍不出时,他们就只好在强者面前俯首称臣,也就是说,他门只懂得在弱者前称霸。因此,他们还有着一种家畜性。着也就是鲁迅先生总结出来的两道文学公式:人+兽性=西洋人。人+家畜性=某一种人。混帐。一派胡言。550字 高三 叙事
-
孔融让梨,我不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万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份子,但是谦让也不是什么都让有时候开朗有时候不开啦,所以我们对谦让有了新的认识。融四岁,能让梨。有很多感染,也有些不该浪的,如果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抢走,心中自然不爽妈妈常常教育我要尊老爱幼,我做的到,但有些事还是做不到的,就像我在写作文,写到一半,我堂妹要做蚊子,但我也只剩下两张,我不想让因为我也需要。他切的一声从他的书包里拿起的一本新作文本我都快气死了,所以这次我不让是正确的,因为他自己有了。还有一次,我买了两碗扁食一碗给我小侄子一碗留给自己,小孩子比较贪心,面对美食,没有抵制力。他吃完后还想要我看在她年纪小,而且没有吃晚饭的份上,分了他一点蛋挞吃完了,还要我该不该再让呢,我选择不让,还让不让人吃啦,他却大哭起来,没有眼泪的哭,我不能每次都心呐,让他养成自私自利贪心的坏习惯,不论它发出什么声音我都假装没听见。我有一个存钱罐,那是我的童年好友,搬家前送我的礼物,从五岁留到现在已经很破旧了,但妈妈却想扔到他我该不该让呢,它是我的东西我有权利决定在于妈妈的一番争执中,存钱罐得一保留我认为我不让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我有这个权利。我们有很多不该让的东西,让有时候也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正当权利人民的权利,要靠自己来争取谦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被别人藐视被别人欺负,得不到任何利益和尊严。550字 六年级 散文
-
读 有感这期语文报编的十分精彩,令我最陶醉的是1版的<<对手,你好>>。它虽然很短,但十分精悍,作者还写出了他对对手的想法,并用了狼羊等例子充分说明了对手存在对自身的可贵,但是,我认为:1。狼吃羊的例子是自然的循环,是不能改变的,不足以说明对手的可贵性。因为,用鞭子躯赶羊,从而达到运动和用药治疗羊的疾病也未尝不可,这样既可以让年老的羊安享晚年也可以让死去的羊不会影响自己的子孙们,也可以减少损失,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2。七国称雄是古时候封建帝王为了自己的穷奢极欲而发动了血腥的战斗,因此而民不聊生,难到对手是建立再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东西吗?不!! 3。例子3是拳击手因为骄傲而走向死亡,这也只是个人思想的,一个人不等于全人类呀!!我想:生活中还是什么方面,只要,自己做好了自己的,自己认真些,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升了,只要进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了没必要和别人去比,因为,你就是你,他就是他,两个不同的人,尽力了比不过他也没办法,毕竟自己已经进了最大的努力了,也不比去听别人(成绩好的人)对你的冷嘲热讽,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勇往直前的努力,何愁大事不成?!对手只是信念!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正确的,也许人家是有天赋,但你的精神却没有输给任何人!对手是没有的,只是一种心态,而我们要相信努力,而不是斤斤计较”他的分数比我高了多少。只有时时刻刻都保持努力的心态,有何不可能获得成功?!550字
-
读《让世界充满爱》有感这是一个关于宽容与理解的故事。杨阅和董冰是一对好朋友,两人都是班干部,都是要强的好学生。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杨阅总是迟到,学习成绩也退步了。杨阅欲言又止,暗暗地掉下了眼泪。杨阅的举动让董冰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他决定查明真相。于是,这天放学他去了杨阅家。原来,杨阅的妈妈受了伤,而杨阅的爸爸又出差去了,家里只好靠杨阅来照顾妈妈,妈妈的早点也是靠杨阅做的,杨阅做完早点才去上学。董冰知道真相后,十分羞愧。他向杨阅承认了错误。杨阅谅解了董冰,对董冰说了一句:“我们还是好朋友嘛!”“我们还是好朋友嘛”这句话充分的体现出了杨阅的宽容与大度。和杨阅相比,我真感到有些难为情,别的同学不小心碰了我一下,我就应要说他是故意的,并且还要重重地拍他一下。当我不小心踩了他一脚时,他就会重重地还我一脚。如果当他对我说“对不起”的时候,我能够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一声“没关系”,我相信,在下次同样的情况下,他也一定会原谅我的,双方会心的微笑,一定能使双方的关系更融洽。我们的生活需要理解,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小矛盾,这是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摩擦、矛盾既然发生了,就要考虑怎么去解决它,而不是把它搞得更加复杂。大家相互之间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所有事情都能处理好。宽容理解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扬的美德,理解是宽容的基础,宽容是理解的深化。有了宽容、理解,才能确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我们一起来创建和谐社会吧!5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读让世界充满爱有感今天,我坐在小竹椅上,手捧着一本作文书看了起来。突然,一篇题目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文章吸引了我,于是,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文章介绍了作者的爸爸是一名教师,有一年,他爸爸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名叫包秋红的大姐姐患了脑膜炎,生命危在旦夕,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来帮助这位不幸的同学。文章还叙述了,不到2天,一共捐资了一千三百多元。可是不到2个星期,包秋红大姐姐最终还是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后来,班上的大哥哥大姐姐还为包秋红大姐姐开了追悼会。会末,他们还唱起了《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感人的歌曲。读完文章后,使我不禁想起学校举行的“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献爱心”活动……“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学校各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操场。随后听见广播响起了大队辅导员声音:同学们,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8。7级的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16万多人遇难,数百万灾民无家可归,缺医少药,没有食物和水。许多儿童失去了亲人,等待救助。愿同学们能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献一片爱心。家庭富裕的可多捐点,家庭贫困的可捐少一点。”随后,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曲子,每位老师、同学都将自己的一片爱心投入到捐款箱里。1元、5元、10元、50元……捐款箱的“肚子”越来越“饱”。此时此刻,我真正的理解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吧!“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愿这首《爱的奉献》插上翅膀,载着我们的真情,飘散到各个受灾国家去!5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