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兰亭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和同学们踏上了开往兰亭的汽车。
兰亭到了,我们兴奋地下了车,排好队,开始了一天的兰亭之旅。我们首先去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在“绿荫大道”中,四周环境优美,水与竹的结合反衬出森林公园的静谧,一个个古典雅美的亭子宛如温柔雅静的少女,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们走到了烧烤区。扑面的食物香味令我们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烤食物。可不久我发现,烧烤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烧烤技术,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挣脱了礼仪的束缚,大口地咀嚼着,不顾形象,释放出来了我们的童真与野性。
浏览完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又去了兰亭。跨进兰亭的大门,再走一段僻静的小径,就到了鹅池。鹅池,顾名思义,就是有鹅的池子,一只只白天鹅游在水中,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成为兰亭一道靓丽的风景,
再向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碑,听老师说,这是兰亭的镇亭之碑:御碑亭。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祖孙碑”。这块由俩个皇帝题写的碑矗立在兰亭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想。
碑旁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苦练书法,写黑了十八缸水,便有了现在的墨池十八缸。到了兰亭,名家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乃至世界书法的精髓。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该回学校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兰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六年级:谭丽莎
游兰亭
今天,我去了兰亭。告诉你,兰亭的景色可美啦!
我一走进兰亭,就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绿树成荫,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山清水秀。
我们走啊走,忽然,我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的两岸有几只雪白的鹅,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河?”爸爸说:“这不是河,是池,叫鹅池。”传说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看鹅,他能从鹅的身上找到写字的灵感。
我们走啊走,又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个“太”字,听导游说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很久以前,王羲之的小儿子,叫王献之,特别骄傲。有一天,他去问父亲,怎么才能练好字,父亲指着门前的水缸说:“你只要练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就能写好了。”王献之就照着他父亲的话去做了,可是他只练了三缸水,就觉得自己的字写的很可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不懂,去问他的母亲,母亲看了看字,只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儿练了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这句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和爸爸又游玩了兰亭的很多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传说。我觉得兰亭真是一个又有文化又美丽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多去这样的地方。
相似题目
-
游兰亭今天,我去了兰亭。告诉你,兰亭的景色可美啦!我一走进兰亭,就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绿树成荫,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山清水秀。我们走啊走,忽然,我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的两岸有几只雪白的鹅,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河?”爸爸说:“这不是河,是池,叫鹅池。”传说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看鹅,他能从鹅的身上找到写字的灵感。我们走啊走,又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个“太”字,听导游说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很久以前,王羲之的小儿子,叫王献之,特别骄傲。有一天,他去问父亲,怎么才能练好字,父亲指着门前的水缸说:“你只要练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就能写好了。”王献之就照着他父亲的话去做了,可是他只练了三缸水,就觉得自己的字写的很可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不懂,去问他的母亲,母亲看了看字,只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儿练了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这句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和爸爸又游玩了兰亭的很多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传说。我觉得兰亭真是一个又有文化又美丽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多去这样的地方。450字 二年级 叙事
-
游兰亭今天下午,天气晴好,爸爸提议去游览兰亭,我和妈妈拍手同意。我们很快来到兰亭景区的停车场。我看到很多车、很多人。许多车子的牌照是外地的,有许多外地游客特地开车来我们绍兴,看样子,兰亭是个很有名的景区啊!领了门票。我们先来到了鹅池。池塘里游着一群群小金鱼,可漂亮了。岸边的一个大石块上站着三只大白鹅,昂首挺胸,好像在像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鹅池边立着刻有“鹅池”两个字的石碑。我告诉妈妈“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写的,所以这个石碑又被称为“父子碑”。妈妈夸我懂的真多!我是从书上看来的,嘿嘿!再往里走,是王羲之曾经生活过的一座房子,房前有座亭子,亭子里坐着一位叔叔正在用毛笔写字。我仿佛看到很多年前王羲之也是这样坐在这里认真练字。王羲之的房子里陈列着各种书画作品和一些书画故事,字很漂亮,画很美。我的书法老师也写过这样的长卷,他也写得很漂亮,我也希望自己再长大一些也能写这样的作品。顺着石板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大亭子,亭子里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许多字,我问妈妈:“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吗?”妈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就决定回家自己查一下。离开了大石碑,我们又来到了瓷砚艺术馆。以前我只见过方形的黑色石砚,却不知道原来磨墨的砚竟然有这么多品种:方的,圆的,椭圆的,大的,小的,黄色的,绿色的,紫色的……我和妈妈一起数了一下,这个艺术馆展厅里竟然收集了105种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瓷砚。我想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小队活动,让班里的同学也来看看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品。最后我们来到了书法博物馆。这是个全新的高科技的博物馆。大厅里放着两台电子临摹机。我上前临摹了一个“也”字,可惜电脑只给我评了63分。展厅里展出了各种书画作品和背景故事,很多是用电子屏幕呈现的。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一个展台上面有五个按钮,我按下数字“1”,展台最上面一层弹出一副书写作品。我又按“2”,这时,第一层缩了回去,弹出了第二层,原来是这样。现在一个展台可以展出5层作品了,想看哪层就按哪个按钮,真是太方便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景区的出口。这里真好玩,以后还要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再来游览这风景如画的艺术殿堂。游兰亭800字 五年级
-
游兰亭随着作文的入选去参加复赛,我们采风第一站——兰亭。导游跟我说兰亭并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村子。也是为王羲之悼念的,这让我感到十分激动,终于来到了兰亭集序产生的地方了!刚一进入,就有一种生意盎然的感觉,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蝉鸣声附和着我们的笑声,一路欢歌笑语来到了鹅池。在一个亭子里竖着一块石碑,写着“鹅池”二字。导游告诉我们,这块石碑,也叫父子碑。我问:“为什么呢?”导游笑着说:“因为上方的“池”字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所写,而且竟是王献之八岁时的字样!那么,“鹅”字,则是王羲之所写的。继续前进着,又走到了一个亭子,是兰亭二字,但是石碑已经损坏相当严重了。但是仍能让人感觉十分地有诗书气息。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兰亭。啊!兰亭——好一个文人墨客之地!300字 五年级 写景
-
游兰亭盼望已久的春节到了,我们一家三人驾着车来到绍兴旅游,我甭提有多高兴了。上午,我们就来到了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亭。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因为这里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地方。走进大门,沿着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鹅池碑亭,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据说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分别所写,所以也叫“父子碑”。亭子旁边有鹅池,几只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其中有一只特别有趣,它昂首挺胸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一动不动,警惕地看着游客。好像在为同伴们站岗放哨。走过鹅池,我们来到了当年王献之练书法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儿的十八口大水缸。妈妈告诉我这十八口大水缸就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用的。妈妈还说:“当年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讨教学书法的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于是,王献之遵从父亲的的教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不但用完了这十八缸水,他的书法也有了极大的长进,最终王献之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想我应该向王献之学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勤学苦练。尽管下着绵绵细雨,我们一家人还是游兴不减。怀着对大书法家的崇敬之情,我们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真不愧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书法圣地。550字 初中 记叙文
-
游兰亭这个暑假,妈妈答应带我去兰亭。我天天盼着,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兰亭。走进兰亭,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 “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写,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我们又来到流觞亭,亭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就是有名的曲水。水沟边上有一个个石凳,上面还有垫子。是王羲之和朋友坐在石凳上在曲水面上放上盛满酒的杯子,酒杯漂到谁那里,谁就要作诗,作不出者要罚酒一杯。我们又来到右军祠,祠旁有一水池,就是“墨池”。王羲之当年练字很勤奋,用墨池洗笔,居然把整个池水都染黑了!接着,我们又来到康乾碑前。为什么叫康乾碑呢?因为康熙和乾隆都非常敬仰王羲之的字,所以留下了自己的诗词。其实,康熙和乾隆的字也是非常漂亮的。终于,我们要去看王羲之的著作《兰亭序》了。据说是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我们又来到一块碑前,上面刻着“兰亭”,是一块兰下缺亭上缺的断裂碑,据说文化大革命时碑被打断了, 1980年被人重新找回部分,缺少中间一小截。据说此碑是是康熙写,也有传说是乾隆写的,后来的书法家曾想修复补写此碑,可能是因为此碑是皇帝所写,也有可能是此字写得比较好难以描摹,留下让后人遗憾也可让人遐想的“兰亭”碑。游了兰亭,不仅让我欣赏了优美的风景,还让我深深地体会了王羲之练字的刻苦。650字 六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游兰亭在绍兴,有一处景点,每天游人如织。她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更因为那里的两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既是一对父子,也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来到兰亭风景区,探访这个风景胜地。走进风景区,迎面而来的,便是碧绿的沙沙作响的茂林修竹与习习凉风。枝叶间不时传来幽静的鸟鸣与小虫的呢喃。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与王献之合写的父子碑:鹅池。虽然是两人写的,但是却都透露出了行书特有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这使我对二人的敬佩更深了。十倍的后头,便是鹅池了。清波荡漾,池中,几只大白鹅,顶着红头冠,在池中自在地游着。我仿佛看到,王羲之站在池边,仔细的凝视着池中的白鹅,想到了行书“之”字的写法与结构与大白鹅之间异曲同工之妙。不写字时,他一定也是一边看着白鹅的姿态,一边想着与书法的联系。鹅池不远处,便是墨池。据说,王羲之每天都坚持练字,练字之后在墨池边洗笔,久而久之,把池子里的水都洗黑了。现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发青的水,但我站在池边,迎着凉风,还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时隔千年的坚持与毅力。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与石板边,有一个大大的“太”字。关于这个“太”字,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年,王献之奋发图强,久久不出门,一口气写完了十八缸水,练得了一手好字。我走过去,拿起一支笔,轻轻地在石板上写下了一个“太”字。字很快隐去了,但王献之的精神却留在了我的心上。夕阳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风声中,我走出景区,带走了一条让我终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坚持,哪怕是再难的事,也能成功。650字 六年级
-
游兰亭天还蒙蒙亮,我们就早早地起床,刷牙洗脸,胡乱吃了几口早饭,就匆匆开着车离开了绍兴酒店,没错,今天,我们要去绍兴最著名的兰亭!到了兰亭,我们先看看哪条路能最快走到兰亭,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向兰亭,离兰亭还有一段路时,我们先来到了鹅池碑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湖泊,湖泊的周围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奇形怪状的大石头,一群鹅从水中一摇一摆地跳到了其中一块最大的石头上,然后全部面向人群,首先,敬了个礼。我们看了,觉得很有趣,于是也向它们回礼。过了好一会儿,它们又陆续跳进了水中,水花溅的到处都是,还有一些都溅到了我们身上,我们全身都湿漉漉的,好似一个下雨忘了带伞最后被淋成的落汤鸡,不过,我们根本没有在意,因为,那群鹅接下来的举动把我震撼了。只见它们一齐从水中快速地跳到了石头上,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引吭高歌,它们的神情十分严肃,好像这是一场庄严又盛大的典礼。鹅那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更是让我们也十分郑重地看着他们,但眉宇间却透露出对鹅的敬佩和喜爱。参观完鹅池碑亭,接下来,就是我们这次的重头戏啦!没错,下一站,就是我们最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写的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集序》的写作地——兰亭!“哇塞!”一阵阵惊叹声传来,我们放眼望去,一座大概3米长,2米宽的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上面写着“兰亭”二字,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兰亭了吧!想着,我急忙跑过去,仔仔细细地打量起兰亭来:亭檐是三角形的,高高地翘了起来,一块黑色的碑矗立在地上,上面有两个模模糊糊的用白色写的“兰亭”二字,但那两个字中间却有一条深深的被砍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此时刚好有一名讲解员路过了这里,从她的口中,我得知,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对此,我感到十分遗憾。由于很多书法家都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所以当他们的作品全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碑林,这个碑林把几乎所有临摹王羲之《兰亭集序》临摹的好的全部聚集到了一起,可谓是兰亭里最具有文化的地方。看着看着,一转眼,太阳已经到头顶了,我们赶紧走出了兰亭,一场极富文化历史的旅行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800字 六年级
-
游兰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和同学们踏上了开往兰亭的汽车。兰亭到了,我们兴奋地下了车,排好队,开始了一天的兰亭之旅。我们首先去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在“绿荫大道”中,四周环境优美,水与竹的结合反衬出森林公园的静谧,一个个古典雅美的亭子宛如温柔雅静的少女,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走到了烧烤区。扑面的食物香味令我们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烤食物。可不久我发现,烧烤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烧烤技术,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挣脱了礼仪的束缚,大口地咀嚼着,不顾形象,释放出来了我们的童真与野性。浏览完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又去了兰亭。跨进兰亭的大门,再走一段僻静的小径,就到了鹅池。鹅池,顾名思义,就是有鹅的池子,一只只白天鹅游在水中,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成为兰亭一道靓丽的风景,再向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碑,听老师说,这是兰亭的镇亭之碑:御碑亭。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祖孙碑”。这块由俩个皇帝题写的碑矗立在兰亭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想。碑旁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苦练书法,写黑了十八缸水,便有了现在的墨池十八缸。到了兰亭,名家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乃至世界书法的精髓。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该回学校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兰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校的旅途!六年级:谭丽莎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兰亭浙江绍兴有十景,如大禹陵、东湖、鲁迅故里、沈氏园……今天我首先参观了兰亭。我真想把绍兴十景全部看个够,听听导游小姐讲解,一饱眼福,又饱耳福。当导 游 小姐把我们领进兰亭时,首先参观的是鹅池,那个方圆不到十几个平方米的长方形天然石间水池,曾是王羲之百看不厌的鹅池,听导 游 小姐讲,王羲之最爱鹅,也最爱听鹅叫,看鹅游泳划水,因此他细看鹅伸长脖子向天歌的形象便将左右结构的“鹅”字写成了上下结构。活灵活现地看出他爱鹅的现状。后人在池旁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王羲之写的上下结构的鹅字,特别引人注目。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兰亭,兰亭中有一块青石大碑,上面有康熙乾隆二帝为赞扬王羲之兰亭而题诗。可想而之,王羲之的兰亭得到当时两个皇帝的高度评价,我们还看兰亭王羲之的真迹 个字,那字写得让人赞不绝口,真是叫人看后羡慕不已,称为“书圣”一点不为奇。据说他的字能写到如此好的境界,可想而之他的毕生精力用在研究书法上。儿子王献之问写字的密诀,他说:“写尽七缸水”。坚持勤奋,这就是写字的密诀,他的话不仅教育了王献之,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参观完后,我便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要经过多少磨练,才能成功,王羲之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要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到认真,我相信没有什么梦想实现不了。指导老师:刘文英 老师的新兰亭550字 六年级
-
兰亭浙江绍兴有十景,如大禹陵、东湖、鲁迅故里、沈氏园……今天我首先参观了兰亭。我真想把绍兴十景全部看个够,听听导游小姐讲解,一饱眼福,又饱耳福。当导游小姐把我们领进兰亭时,首先参观的是鹅池,那个方圆不到十几个平方米的长方形天然石间水池,曾是王羲之百看不厌的鹅池,听导游小姐讲,王羲之最爱鹅,也最爱听鹅叫,看鹅游泳划水,因此他细看鹅伸长脖子向天歌的形象便将左右结构的“鹅”字写成了上下结构。活灵活现地看出他爱鹅的现状。后人在池旁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王羲之写的上下结构的鹅字,特别引人注目。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兰亭,兰亭中有一块青石大碑,上面有康熙乾隆二帝为赞扬王羲之兰亭而题诗。可想而之,王羲之的兰亭得到当时两个皇帝的高度评价,我们还看兰亭王羲之的真迹24个字,那字写得让人赞不绝口,真是叫人看后羡慕不已,称为“书圣”一点不为奇。据说他的字能写到如此好的境界,可想而之他的毕生精力用在研究书法上。儿子王献之问写字的密诀,他说:“写尽七缸水”。坚持勤奋,这就是写字的密诀,他的话不仅教育了王献之,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参观完后,我便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要经过多少磨练,才能成功,王羲之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要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到认真,我相信没有什么梦想实现不了。指导老师:刘文英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游兰亭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中。据说,春秋时越王种“兰”于此处,东汉又建驿“亭”,因此得名。而东晋的王羲之再此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故而闻名四方。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五日,我和三个表哥在妈妈与姑姑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进入兰亭景区,向四周浏览一遍,发现这里的布置疏散而有秩,物质小巧而有势,地方典雅而又居有豪放之气。顺着小径往前走,便看见“鹅池”二字,其中“鹅”字是王羲之一笔写成的,看起来颇有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犹如非洲武士般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所写。再往前走便是佑军祠了,且不说它装饰之秀气,暂不谈府堂之宏伟,只见堂前有一池,池中有鱼虾此正乃我们小孩所爱。我和哥哥们各拿了一带面包去喂鱼,大鱼虽大却笨拙,小鱼虽小却灵敏,只要有小块面包掉下去,小鱼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其吃掉,而大鱼只能通过吃一些剩下的面包渣来鼓励自己。老大浩浩哥看不惯这个情景,拿着四分之一块面包猛地一下扔了出去,大鱼立刻转悲为喜,张开大嘴,一口把那块面包“居为己有”。再往前走,便看见“出口”二字,我们都叹了叹气,以为兰亭只有这一点东西,在往右边看看,原来还有个小径,漫步其间,只见竹林错杂,小径通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书法博物馆,博物馆占地约10亩,环境十分幽静,乃是我国展示书法和陈列中外著名书法家作品的地方。我们向后走,过了溪流西板桥,来到了一个亭子里。雨,悄悄的来了,雨中的兰亭显得处处生机,旁边小河里的鱼都浮出了水面,雨珠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几滴水结合在一起,变成一片片小水池。水花从亭子上落下来,慢慢的变成了水雾,水雾落到了地上,便消失了。雨慢慢变小了,此时此刻吸引我们眼球的非河上的竹筏莫属,飞飞哥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我想玩一会竹筏。”妈妈与姑姑同意了后,我们四个人直奔竹筏,到了各自想要的位子——我和奇奇哥控制方向,浩浩哥和飞飞哥用力。先绕着湖面划了一圈,望望远处的山峰,看看旁边的竹林,仰头看浏览一遍远处的天空,低头看一看清彻的湖水,仿佛一下子明白来快乐的真谛,明白了幸福的感觉!下午五点多,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做上了返程的汽车,大伙七嘴八舌的回忆着今天的美景,真是让人有些余尤未尽、留连忘返,真希望还有机会再次来到那美丽的地方!9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游兰亭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兰亭看书法。一进门,就看见一群大白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来游去,还有一只在伸展着美丽的羽毛,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鹅池”,要是能在家里养一群大白鹅就好了。我在鹅池边背了一首骆宾王的古诗《咏鹅》,妈妈还给我摄了像,真有意思!然后我又看见一块大大的石碑竖立在亭子里,走近一看,还是三块拼起来的呢!上面写着“兰亭”,但“亭”字缺头“兰”字缺尾,据说是康熙皇帝写的。这时,我看见前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妈妈说这是书圣王曦之饮酒作诗的地方,旁边写着“曲水流觞”,我们还看到了由两代皇帝写的御碑亭,和王曦之父子写的“太”字,最后我们参观了书法博物馆还找到了王曦之喝醉酒时写错的一个字。今天,我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毛笔字,以后我一定要练好毛笔书法,写一手漂亮的字。300字 四年级 写景
-
游兰亭盼望已久的春节到了,我们一家三人驾着车来到绍兴旅游,我甭提有多高兴了。上午,我们就来到了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亭。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因为这里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地方。走进大门,沿着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鹅池碑亭,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据说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分别所写,所以也叫“父子碑”。亭子旁边有鹅池,几只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其中有一只特别有趣,它昂首挺胸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一动不动,警惕地看着游客。好像在为同伴们站岗放哨。走过鹅池,我们来到了当年王献之练书法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儿的十八口大水缸。妈妈告诉我这十八口大水缸就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用的。妈妈还说:“当年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讨教学书法的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于是,王献之遵从父亲的的教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不但用完了这十八缸水,他的书法也有了极大的长进,最终王献之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想我应该向王献之学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勤学苦练。尽管下着绵绵细雨,我们一家人还是游兴不减。怀着对大书法家的崇敬之情,我们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真不愧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书法圣地。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游兰亭轶事旅途的快乐不一定是好风景,有时却是一些意外的小事。就像这次的兰亭之旅。到了兰亭,我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要了钱,买了三张票。而我自己的票上却清清楚楚的打印着:老年票 票价20元 不是吧!原来老年票票价和儿童票票价一样,售票员却随意拿了一张票。这下可好,连妈妈都笑着对爸爸说:“想不到咱们的儿子竟然比我们还大!”要是有个地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走进兰亭,一阵阵微风向我们吹来,之前的不愉快在瞬间烟消云散。池塘边更是凉风习习,和景区外炎热的天气形成对比,让人留恋忘返。咦?那有个卖鱼食的摊,难道有鱼?我朝水中望去,果然,水中隐约有几团红色和黑色的东西游来游去。我立刻买了一包鱼食,抓起一把,撒向水中。看着鱼儿抢夺鱼食,我忽然想起,这“鱼食”不就是大街小巷的流动摊头上在卖的爆米花吗?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一粒,放到嘴巴里尝了尝,果真!我津津有味的吃起了爆米花,还不忘时不时地向水中撒点“鱼食”。不想被爸爸发现了,他叫道:“咦?我们的宝贝儿子咋成了鱼?”从此,爸爸妈妈动不动都跟我开玩笑,叫我“馋嘴老鱼”。唉,真是无地自容啊!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兰亭兰亭,因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闻名于世。也因为学习过《兰亭集序》的缘故,所以对兰亭有一种别样的期待。走进兰亭,似乎每个人都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这是艺术的世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气糅合出艺术的元素,让我们的心沉静了下来。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的竹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高耸挺拔,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一进兰亭就看见鹅池,因王羲之爱鹅的缘故,所以他特意建造了一口池塘养鹅,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写。今天的鹅池里几只白鹅昂首惬意,让人不禁联想当年的情景。王羲之用简约直接的方式记述“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那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会。来到“曲水流殇”,感受王羲之所写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景色。王羲之与友人共41人会聚兰亭,饮酒赋诗,名抒怀抱,大家把诗文汇集之后,公推王羲之写一序文,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即兴挥洒,写下了这篇序,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临近这里,仿佛可以穿过悠长的历史一睹当年这里的盛状。徜徉在竹林深处,蜿蜒水岸,依稀还能寻觅到当年的痕迹,装着米酒的殇杯顺水而下,被诗人拾起,一饮而尽,并兴赋一首诗词。在微醺的春风里,山水和笔墨一齐沉醉。众人在这里挥洒笔墨后,兰亭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气质。日月更迭,而山水依旧,兰亭依旧,连同当年的修禊雅事也传承至今。身处这里的每个人都被艺术气息的感染,跃跃欲试用毛笔书写。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最终唐太宗改为智取,派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和尚接近,寻机取得了《兰亭集序》。取得后,唐太宗令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数本。也正因为这样,现在的我们能看到与真迹相似的仿本,从中领会到它的风姿和神采。兰亭给人以咏史怀古、游目骋怀之感,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悟。身处此处,暂时放下那些俗世的烦恼吧,平心静气,屏息凝神,拂去风尘仆仆,静心于此。10月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Array。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900字 高三 叙事
-
兰亭游绍兴是闻名遐迩的“书法之乡”,喜爱书法的我自然把兰亭作为我学习游玩的首选之地。今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的兰亭游也如愿的拉开了序幕。当我们的车缓缓的进入停车场,在通过兰亭的一条幽幽古道边,入耳的好像是黄郦的鸣叫,但浓密的绿叶把它们遮挡起来,真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啊!这条古道的两侧虽说有些现代化的建筑,但仿佛古韵犹存,沁人心脾,或许兰亭就是值得我们这样细细琢磨,慢慢品味。走过小道,我一眼就望到了鼎鼎大名的鹅池了。只见池中有两对大白鹅在昂首欢啼,似乎在说:“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鹅,我们是兰亭的鹅,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鹅!”又回首看了鹅池旁边的石碑上大大的“鹅”字,像足了一只昂首阔步的鹅,摇头摆尾的走了过来,我不禁感叹:“王羲之的书法,真是如神来之笔相助啊!”在我的赞叹声中,继续往前,便是我最欣赏的“祖孙碑”了。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的《兰亭序》,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诗。两位满族皇帝对汉族的文化十分欣赏,书法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康熙皇帝,将兰亭序写得大气磅礴,包含着对祖国河山尤其是江南文化的赞美与留恋,整个文字潇洒自如,不愧是我最欣赏的君王。听,有泉水的声音!原来我到了曲水流觞处,在古时,将一个盛满酒的杯子漂在水中,酒杯漂在谁的面前,坐着的人就要赋诗一首,倘是作不出诗,那可是得一饮而尽以作惩罚的。古人不仅有闲情雅趣,更有满腹经论,让我们这些后辈佩服不已。我虽然到过兰亭多次,但每次都能发现它新的诗情。我想这个书香浓郁的地方定有让人更意犹未尽的美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期待着下次美丽的兰亭游。650字 小学
-
兰亭“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从桂一年秋”,这就是大诗人陆游眼中的兰亭。兰亭,是我的家乡————绍兴的著名胜景:“兰”字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植兰而得名,“亭”字则因汉代在此设立驿亭所称。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住所,王羲之在兰亭写下的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因此而闻名天下。兰亭地方不大,但是景色雅致。那儿的鹅池碑、兰亭碑、御亭碑……处处都在诉说曾经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很爱鹅,专门为养鹅建了一个池,至今还养着几只可爱的白鹅呢!而鹅池碑上的“鹅”字由王羲之所写,笔法娟秀挺拔;“池”字则由王献之所写,笔法豪迈奔放,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作“父子碑”。鹅池的北岸就是碑亭,碑上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亭的东面则是曲水流觞之处,当年王羲之会友在兰亭清溪,他和友人沿溪而坐,在清溪上游放下装了酒的觞,酒觞顺水而下,在谁那儿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则罚酒一杯。王羲之则乘着酒兴,挥笔写下名作“兰亭集序”。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御亭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序”,反面则是乾隆皇帝即兴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这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御亭碑的背后有十八口水缸,名曰临池十八缸。传说当初王献之问父亲字要怎么才能写得好,王羲之就指着这十八缸水说:写完这十八缸水,秘诀就有了。王献之恍然大悟,从此苦练书法,写完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为和父亲一样有名的书法家了。十八缸旁有十八张石案,可以拿毛笔蘸水缸的水在石案上写字。我握着毛笔,却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如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也不是与生俱来就写得一手好字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正如高尔基所说:天才处于勤奋!650字 四年级 散文
-
游兰亭_作文_2游兰亭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游兰亭,感谢您的阅读!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到了,我终于可以去绍兴了!绍兴是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秋瑾故居,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等等,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去看我最喜欢的兰亭吧!兰亭是因为当年越王勾践常在这里种兰花而得名的。当时由于战争失利,越王被吴越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在吴国受尽凌辱,三年期间一直不忘越国子民,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回国后与全国子民艰苦奋斗十年,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到了兰亭,迎面扑来的是竹子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有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鹅,鹅,鹅,”的叫声。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一个刚劲有力,一个遒健妩媚,完全两种风格。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它的有趣故事。从前,王羲之要写“鹅池”两个字,当时他只写了一个“鹅“字时,皇上的圣旨到了,王羲之只有停下来,走了。这时,他8岁的儿子王献之就学着爸爸写了个“池”字,所以才会使两字风格完全不一,却同在一碑上。由鹅池前行30余米,我就看见了小兰亭,从兰亭向右拐,我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挂着十分古老的铜铃。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这石碑上可有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的亲笔题词呢!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越王勾践这位传奇英雄的敬仰之情就更增添了几分。650字 小学 叙事
-
兰亭游记去年元旦,爸爸妈妈曾带我去兰亭,很可惜,因为去晚了,兰亭关门了,月亮下的白墙引起了我的遐思。于是在这天高云淡的金秋,我们又来到兰亭。进入白墙,幽静的小路两旁是大片的竹林,与我曾经看到过的生长在山野之中的竹子不同,这里的竹子不那么粗壮、高大,但更显更优雅而有气质。这就是《兰亭集序》中说的“茂林修竹”吧。再往前走,只见一池碧水上悠闲地浮着几只白鹅,树木倒影在水面上,别具情趣。池子旁边一亭一碑,碑上书“鹅池”二字。仔细一看,这两个字一个笔画细一个笔画粗。妈妈让我猜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王羲之写了“鹅”字后去做其他事情了,然后回来写了“池”字。妈妈说我猜对了一半,传说是王羲之写了“鹅”字之后,听到接圣旨的呼声,就跑去接旨了。儿子王献之看到了父亲写的“鹅”字,就提笔写了个“池”字,所以这块碑也被称为父子碑。继续向前,就是流觞亭,亭前有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沟里缓缓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吧!《兰亭集序》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因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画面形象地浮现在眼前。让我不禁想到,倘若那盛满酒的耳杯停在我的面前,我一不会喝酒、二不会写诗,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呢。逛完右军祠,看了《兰亭集序》各种摹拓的版本后,在瓷砚馆门口,我们看到一位保安叔叔在地上练习写《兰亭集序》,因为写得漂亮,引来众人围观、拍照。我觉得这是我今天看到的写得最好看的《兰亭集序》。爸爸说他这辈子能练到这位保安叔叔的水平就很不错了,还说他就像《天龙八部》里那位武功高强的扫地僧。我喜欢兰亭,她是那么的宁静、雅致,景点不多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悟。650字 四年级
-
绍兴兰亭去年暑假我参加了绍兴之旅夏令营。在夏令营前面的两天里,我参观了各种景区,其中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等,果然名不虚传。早在之前我就看过很多有关绍兴的解说和图片,不过这回去实地观察,还是觉得耳目焕然一新。虽然前面这些景区让我流连忘返,不过,我最喜欢最后一天的行程——绍兴兰亭。也不知是因为我爱好书法,还是因为这地方的的确确非常好玩。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兰亭的事儿,我们听得入神,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一下车,我们仿佛到了只有古代皇帝才有的大庄园。远处,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里,树和树肩并着肩,从两片树叶缝隙中筛出来的阳光把地面照得金黄的,一条一条的,凉风一吹,地面金光闪闪一晃一晃的;大树下不时地会看到一片蘑菇或一片小花点缀……我们一会儿就走进兰亭了,正对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兰亭。我们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两个繁体字,石头下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仿佛染过油漆似的,经风儿一吹,一抖一抖的,仿佛有个新的生命在上面颤动;经阳光一照,便更加夺目了。大石头放在这么醍目的地方,经过这儿的游人都会驻足看一小会儿的。我们继续走在稍烫的石板路上,一路走走歇歇,我们几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便站在主要景区前了,这儿有一条宽宽的溪流,水清清的,凉凉的,把脚伸进去,还有鱼儿为你做按摩呢!溪水边我们又找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许多龙飞凤舞般的古字,据说还是王羲之写的,后人再刻上去的,这下可把我乐了,急忙凑上去看,王羲之的字真可谓“穹劲有力”,那字仿佛在翩翩起舞呢,不过我和同行的同学拼凑了一会儿也没读懂题词的大意。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各位书法家的题词,还欣赏了许多奇花异草……这么多的知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爱兰亭,它真不愧为导游路上的解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令众多游客着迷……”兰亭真是个美丽的“天堂”。650字 五年级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