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1200字以上

志愿者服务

1200字以上 三年级 日记

【第一篇】

因为汶川大地震,我们什邡的小学全部停课,我待在家里一点也不好玩,妈妈看见我很无聊,就说:“儿子,你去不去当志愿者?”我听了,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下午,我跟着妈妈来到当志愿者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活:搬东西。别看妈妈瘦瘦的搬起东西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她抱起一件方便面,走到货车旁一扔,方便面就被仍了进去。妈妈都干那么好我也能。我立刻抱了一件方便面,走到货车旁,一扔,方便面没有扔上去,我瘪瘪嘴,再一扔,方便面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货车上。就这样我一直一件一件的扔,每扔一件就要笑一下,因为我重灾区的人们做了事。就这样,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就到5:00了,这时,过来一位工作人员,她看见了我,说:“小朋友,你的行为很值得表扬,但是你太小了,未成年,这样的事情不适合你做。”听了阿姨的话,我只好和妈妈回了家。一路上我一直闷闷不乐,妈妈安慰我说:“你今天虽然没有做太久的事,但是你还是为重灾区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呀!”

我听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心里许下心愿: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篇】

志愿者服务工作,贵在“自愿”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荣幸,能为人民服务,为我校服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其次,我想用雷锋同志日记里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感怀和心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中专里的时光是短暂的,像这种浩大的,难得的志愿者服务就更加的少了。我们应该加倍的珍惜这次为群众服务的机会。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也许他人认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我校团支部组织我班志愿者去社区服务。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我们都会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为车站打扫卫生,这个工作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极其容易的,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社区这么大想要做好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却是不那么简单的。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

我想,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好心。

【第三篇】

美,是一种抽象艺术。它不仅仅只体现在山水的美,绘画的美,音韵的美。还体现在人性的美,思想的美,善良的美。“最美”是美的升华。什么是最美呢?有人会问。我也回答不上来,答案不是唯一。每个人心中都有最美,在我心中,最美也许是……

记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时,天开始昏暗,风儿也奔跑起来。突然,大地开始颤抖,仿佛是天旋地转。就这样,我们的家没有了,学校没有了。这可怎么办啊?不急,因为有一双手向我们伸来,有一群人走近我们,那是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伸出关爱之手,为我们提供帮助,我的心,暖了起来。

他们来到这儿,用帐篷搭起了简易的学校,我们可以在那儿听他们传授知识,多么好啊!有一天,上午天空蓝得没有一丝白云,我高兴的去那儿。到了之后,一位女志愿者来给我们讲学,但天好像故意玩弄我们,不一会儿,阴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我们的帐篷搭在低洼地带,水全部冲了进来,朋友们只好站在桌椅上。那女志愿者叫我向当地一家人借了锄头,铲子等工具,冒着雨和我们几个一起挖着排水道。挖好以后,我们回到帐篷,水开始退了,我们也下来了。这时,那名志愿者向我走来,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她把外套脱了,为我穿上,嘴里还说着“穿上,别着凉。”我心里一下暖起来了。

第二天,我又一早来到帐篷学校,期待和那名老师见面,等了很久,也不见人。我就去问另一位老师,“请问,昨天那位志愿者呢?”“谁,昨天那位吗?”“嗯,就是啊。”“哦,她感冒了,今天不能来了。”听到这句话,心里不知什么滋味,仿佛五味瓶打翻了,一下子愣住了。“感冒了。”我小声说到,并回到自己位置上坐着,神不守舍似的。

这也许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吧,那位志愿者个子不高,梳着短发,站在风雨中,冲着我笑。这也就是最美,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次经历。她那笑容,就是最美的印证。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古街遗韵

1200字 初一

在书堆里闷了几日,终于有闲暇外出。泛想起曾经游历过的古街区,总想不起确实的印象。但又找不到别的去处,便决定再次拜访。

这次是与外婆同去。再游古街区,虽扯不上老朋友间的亲密,却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依着零碎的记忆走进民宅区,古街区的影象便清晰地浮现出来。黛色的瓦,雪白的墙,苍老的木板门,门前一片片泛着青色的矮松。站在湛蓝的景布下,仿佛身坠迷境走进另一个世界。是那古老温和的江南水乡吗?是那纸醉金迷的上海民巷吗?不是的,不是的。它比飘摇的水乡更安稳,比风华的民巷更淳朴。走在平整的石板上,一如走在沉淀的历史中。错落有致的复式楼下,沉寂的历史正在诉说往日的繁华。西式的碎花玻璃,一片片嵌在中式窗框里,窗外却又是西式的窗檐。这仅仅是古街区的开始,便已是中西的完美融合,后面又是怎样的容颜?几簇竹影后传来的人声断了我的思绪,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几位老人在屋前泡茶闲聊。这样的从容淡定,比那忸怩的江南闺秀,那脂抹的风尘女子,更多的是阅历沧桑。

在泡茶老人的指引下,我和外婆走进了一条不知名的老街。我无心查考它的历史,惟有街口那道写着“尚书”二字锈迹斑斑却依然气宇轩昂的牌坊,和街心一座烟火缭绕古色古香的伽蓝庙,似乎告诉游人,这里也许颇有些渊源典故。

街两旁都是复式洋楼,底层的商铺又是闽南独具特色的“骑楼”。骑楼遮风避雨,又有楼前的一棵棵大树遮去刺目的阳光,因此大多街区的老人都聚集于此。每次走到这条街上,古街区的喧嚣吵闹仿佛一涌而来。细细看来,却又发现有的老人兀自发呆,有的老人闲适地晒太阳,有的在麻将桌上搓上两盘……老人们都各顾个的,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生活着。却不知哪来的繁华的嚣声,渲染着热闹的气氛。外婆看到这一切,不无感慨。她说,这里的商铺原来都经营着小吃,繁华至极,可现在这些商铺都已落没,只剩下这些老人了。唉,看到那些商铺的招牌已换成蒙灰的DISCO招牌,谁能想象当年店门口的人声鼎沸和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特色小吃呢?我想,也许只有这些洋楼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吧。

穿过那条街,我便开始寻找一条闻名的“面线巷”。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巷口卖地瓜的老妇人指点下找到巷子。我原以为其中必然弥漫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说不定乾隆帝下江南就在这里吃过面线,却不料只是因为巷子又细又长而得名,不免有些失落。巷子里的石板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有时还会崴着脚。外婆在前引路,满脸的微笑,我只好无奈地跟随,暗地里庆幸这只是短短的路程,又对这名不符实的巷子颇有怨言。这样无尽地行走,渐渐地,我发现脚底的路好像变得平坦了,青石之间的凹凸也比起平整的石板更真实,更亲切。在走出巷子后,才发觉这的的确确是面线巷。虽一眼望到底,仿佛望眼欲穿,其实却缠缠绵绵……

一路走来,品味古街遗韵,感慨闽南旧事,不觉已是华灯初上,夜色阑珊。我无暇融入其中,赶紧与外婆踏上归途。只是途中不忘眷顾几眼,我想,当记忆渐渐泯灭的时候,至少我的心中还能默默念叨:古街哟,一切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日记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