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
0
0
350字
三年级
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丝绸吗?你们知道丝绸有多少年的历史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丝绸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距离现在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丝绸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来赞美那华丽比,绚丽多彩的丝绸。
小朋友,你知道丝绸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好奇,十分相知道,所以上午我要求妈妈带我去丝绸博物馆,去了解美丽的丝绸。在那里我亲眼看见丝绸 的制作过程。
先把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放到水里漂洗,拉直,染色。然后用织布机织成布匹。再绣上精美的图案,有的绣着龙飞凤舞;有的绣着百花齐放;有的绣着百鸟争鸣;还有的绣着可爱的小娃娃。最后有的做成了美丽的衣裳;有的做成了华丽的被面;还有的做成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送往世界各地,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丝绸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做为一个中国的小学生我感到十分自豪!
蚕丝的用处
250字
三年级
状物
我看见蚕结出来的茧,就想起三年级时科学老师对我们说过:“蚕茧可以用来织布做衣服。但必须用热水把茧泡热,再找到线头,便可以拉出蚕丝,这样用蚕丝就能织布做衣服了。”于是,我也学着这样的方法把茧放进热水里泡,等过了一会儿,捞起一个茧找到了线头,再把线头绑在棒子上就开始拉蚕丝,刚开始我绑的不够娴熟,线头很容易断掉,后来我把每一个步骤做得非常地认真。很快把茧里的丝拉好啦!这下我明白了人们就用这蚕丝,织出凉爽舒适的布料来做衣服,我还知道人们也用这蚕丝,做出既轻便又保暖的蚕丝被。
啊!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一生都是宝,非常值得我们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
丝绸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南充是全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是四川最大的丝绸工业中心。“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这脍灸人口的诗名,就是对着名的“蚕桑之乡”、“丝绸之城”南充的形象写照。南充,具有5000多年的蚕业历史。是我国西部地区蚕茧、丝绸生产规模最大、丝绸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也是西部桑蚕种、茧丝绸、科研教学最集中的地区。西汉,南充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宋,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公元191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盖群芳而获金奖。丝绸不仅历史悠久,穿上去也很舒服。用丝绸做的衣服,大多都具有滑、柔、软的特点,而且还能在强烈阳光下阻挡紫外线,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南充现辖5县三区一市,拥有726万人口,其中有100万蚕农,具有年产桑蚕丝4000吨、年产丝织品5000万米、年产丝绸服装及丝绸制品500万(套)件的生产能力。南充丝绸具有“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的美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华师大附小五年级:无傲青松400字 五年级
-
丝绸缤纷四月,西湖边百花绽放,倒映在湖面上,相映成趣。三(6)班的同学坐着大巴,一路欣赏着春天的西湖美景,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先我们参观了丝绸博物馆的各个陈列厅,有几千年前出土的各式丝织物,古代人的一副已经是式样各异,做工考究,设计独特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朝代的服饰不仅从款式还是花样还有色彩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从老百姓的服装到皇宫贵族的服饰,都是有很多讲究的,真佩服中国人的智慧。接着我们还看到了蚕长大吐丝做茧的过程,在最后一个厅里还看到了缫丝机,织布机和制成的各种成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最后我们也要是这自己做一做扎染,在一块真丝方巾上进行扎染,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开始动手,不过看似简单的活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扎线一定要扎紧,结一定要打死,要不然还会松掉,这样的话就前功尽弃了。在大家40分钟的努力下,终于完成第一道工序,不知道明天染好出炉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真是期待啊。今天的这次春游活动让我们收获真大!400字 三年级 状物
相关推荐
三年级
350字
-
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依山而建,它位于玉皇山路和莲花峰路的交界处。我们走进丝绸博物馆,灯光很昏暗,墙壁的四周陈列着各个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了解到蚕是从卵变成幼虫,再从幼虫结出蛹,蛹的里面会钻出成虫,成虫会交配,之后会下出卵,下完卵后的不久成虫便会死去。而蛹经过人们的加工就变成了丝绸,人们再用丝绸织成衣服、棉被、袜子等物品。参观了博物馆,我懂得了丝绸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虽然工艺比较粗糙,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用衣服顶替兽皮了。在先秦时期,制造衣服的设备得到了改进,从原始的手动织布进化到了用织布机织布,变成了手脚并用,因此解放了两只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北朝时期,丝绸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丰富,已经学会在一件衣服上使用2~3种颜色。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学会了在衣服上织一些精美的花纹。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在衣服上添加5~7种颜色了。在元朝的时候,因为特色和风格,所以衣服的颜色变得越来越少。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政权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服装的设计又回到了当初的兴盛。清朝虽然是满族人统治中国,但是衣服上的颜色已经多到有十几种、二十几种了。近代,人们穿得衣服变得朴素、节俭,便没有了以前那样的华丽。我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很大的丝绸路线分部图,丝绸之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航海之路、第二种是沙漠之路、第三种是草原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们会运输陶瓷、丝绸等物品,人们把物品放进箱子里,再用茶叶将箱子填满,这样物品就不会损坏了,有时卖茶叶赚到的钱比卖陶瓷、丝绸赚到的钱还多出好几倍呢!丝绸的文化源远流长,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三年级:汪靖霖6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参观丝绸博物馆星期天,天气晴朗,班级搞假日小队活动,目的地是丝绸博物馆。我们在丝绸博物馆里观看了讲解录象,知道了蚕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蚕宝宝吃的是桑叶最后吐出来的却是洁白的丝。我们还看到了巨大的织布机,还有阿姨在织布呢!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去扎染了,快来看看我们是怎么扎染的吧!在扎染室里,工作人员先给每位同学发了白色的丝绸手帕和一小捆白线,接着讲解员教我们把一捆线分成几份,然后用分好的线按照自己想要的图案扎在丝绸手帕上,而且要扎得紧紧的。我和妈妈合作,一会儿就扎好了。这时候,我看同学们也都扎好了。工作人员又告诉我们,扎好的手帕可以染成玫红或普蓝,我选了普蓝色。在等工作人员把这些扎好的手帕去煮的时候,我和谢砚霖又在参观室的小电脑上查看了资料,知道了古时候就有染色了,他们会草木染和石染。咦?我们扎好的手帕怎么变成了一只只红的、蓝的“小老鼠”啦?工作人员又告诉我们,要用小剪刀把扎的线拆掉。妈妈帮助我把线拆掉,交给工作人员去烫干。哦,我的扎染手帕完成了,真漂亮啊!大家都拿到了自己完成的扎染手帕,高兴的比来比去,谁的最漂亮。这时候,孔老师提议我们拍个集体照,大家都纷纷拿好自己美丽的扎染手帕,开心的笑着。我还盼望着参加下一次的假日小队活动!吕逸灵4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丝绸之路》读后感作文我读了一片课文叫《丝绸之路》,我大致给大家讲讲。有一次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的袍子很漂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听说美丽的长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那时没有飞机、汽车是怎样把中国丝绸送到遥远的罗马的呢?在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西域”共同抗击匈奴。但是在路上就遇到了匈奴兵,张骞一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也被当成了俘虏。张骞被软禁后,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在一天夜里逃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的到了西域各国,并了解了哪里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然后一起打败了匈奴,打出了一条路。张骞用了一生的精力打通了这条路,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是很厉害的!2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游杭州(二)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依山而建,它位于玉皇山路和莲花峰路的交界处。我们走进丝绸博物馆,灯光很昏暗,墙壁的四周陈列着各个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了解到蚕是从卵变成幼虫,再从幼虫结出蛹,蛹的里面会钻出成虫,成虫会交配,之后会下出卵,下完卵后的不久成虫便会死去。而蛹经过人们的加工就变成了丝绸,人们再用丝绸织成衣服、棉被、袜子等物品。参观了博物馆,我懂得了丝绸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虽然工艺比较粗糙,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用衣服顶替兽皮了。在先秦时期,制造衣服的设备得到了改进,从原始的手动织布进化到了用织布机织布,变成了手脚并用,因此解放了两只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北朝时期,丝绸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丰富,已经学会在一件衣服上使用2~3种颜色。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学会了在衣服上织一些精美的花纹。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在衣服上添加5~7种颜色了。在元朝的时候,因为特色和风格,所以衣服的颜色变得越来越少。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政权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服装的设计又回到了当初的兴盛。清朝虽然是满族人统治中国,但是衣服上的颜色已经多到有十几种、二十几种了。近代,人们穿得衣服变得朴素、节俭,便没有了以前那样的华丽。我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很大的丝绸路线分部图,丝绸之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航海之路、第二种是沙漠之路、第三种是草原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们会运输陶瓷、丝绸等物品,人们把物品放进箱子里,再用茶叶将箱子填满,这样物品就不会损坏了,有时卖茶叶赚到的钱比卖陶瓷、丝绸赚到的钱还多出好几倍呢!丝绸的文化源远流长,可真是博大精深啊!650字 三年级
-
学校运动会彩排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了,今天早上,老师们为了让我们名列前茅,费尽了心思训练我们,简直就是魔鬼训练!听说下午就要彩排了,同学们三言两语交谈着下午的彩排,有些紧张。转眼间,我们已经整齐地站在操场上了。嘈杂的口哨声让人一听就感觉劳累。主持人优美的朗诵声,在我们听来,也犹如鬼嚎声一般,感觉骨头都散架了。轮到我们上场了,站在看台面前,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如果不打起精神,就会毁了五年级的荣誉。一声声口号声从我们的嗓子里喊出,感觉喉咙像着了火似的。面对主席台,正见校长对着我们笑,一股劲儿从我们身体的最深处急速往前冲,可没走多久,就感觉筋疲力尽了,我们两只手耷拉着,两条腿僵硬了,浑身感觉有几百吨重。那一刻呀,真是度“秒”如年呀!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杭州特产——丝绸我们杭州有个人人都知道的特产——丝绸。 我们杭州到处都能买到那五颜六色的丝绸,如∶凤起路的中国丝绸市场、西湖边的一些丝绸商店……所以杭州还被称为“丝绸之府”。大家知道丝绸是怎么来的吗?对了,丝绸中的丝就是那可爱的蚕宝宝吐出来的。蚕宝宝吐出来的丝可是有大用场的哦,蚕茧可以抽成丝,丝再织成丝绸,丝绸再经过染色加工,然后做成衣服。真丝衣服穿在身上又舒服,又美丽,人人都喜爱。蚕丝和丝绸还可以做成许多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如:围巾、手绢、蚕丝被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要想在这里挑一件可心的真丝物品,会让你无从下手,因为你实在不忍心放弃哪一件。 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了丝绸博物馆,它不仅增长了我对丝绸的认识,还让我亲自尝试了一下在真丝手绢上染色呢,我精心的勾描着,瞧!不一会儿,一朵亭亭玉立的牡丹花就出来了,上面还有一只彩蝶在飞呢! 丝绸——杭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350字 四年级
-
丝绸之都盛泽是我国的丝绸之都,那里有美丽的丝绸,繁华的丝绸市场和历史悠久的“先蚕祠”“丝绸一条街”的两边随处可见丝绸店,里面的丝绸琳琅满目,看得人们目不暇接,一家店里的丝绸不紧花色搭配协条而且图案新颖美丽,另一家丝绸店的风格完全不同,这里是一种经典复古风格的丝绸,颜色也比较暗,平常这个颜色是非常俗的但搭配一些图案却十分好看。盛泽最大丝绸市场是——东方丝绸市场。门市部鳞次栉比,有的做白坯,有的做色坯。门市部里面的布多彩多样。每天这里许多次关于布的交易,早上和傍晚人山人海奔流不息,是高峰时刻。先蚕祠(俗称花殿)位于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的古镇盛泽镇,为国家AA级景点,属省级文保单位,1999年重修,于当年向社会开放,先蚕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自古到今,每逢小满节,先蚕祠内必演小满戏,祠内蚕殿供奉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轩辕,嫘祖蚕花娘娘三座神像。350字 四年级
-
参观丝绸博物馆今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杭州丝绸博物馆进行了半天的参观活动。首先,我们来得到了博物馆的扎染室。博物馆里的阿姨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条白色的丝绸手帕和一小捆白线,讲解员让我们把这一捆白线分成两根一份,然后一圈一圈绕在手帕上打个结,并且要很紧。扎好的手帕可染成粉红色和普蓝色,我选择了普蓝色。扎完染,我们又参观了其他厅。那里有五彩缤纷的七彩线,有各种高大的织布机,还有阿姨正在辛苦地织布。另外,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还知道了丝绸的原料都是靠蚕宝宝的茧做成的。虽然蚕宝宝吃的是桑叶,但是它吐出的丝却是洁白的。时间嫉妒着我们的快乐,参观活动结束了。我们这次参观丝绸博物馆,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丝绸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多么的伟大!350字 四年级 写人
-
《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辉煌的一部分,再这条漫漫长路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就像课文所写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350字 五年级
-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300字 运动会之拔河昨天,又举行了一届激动人心的运动会,快来快来!拔河开始了!我要上场了!我和伙伴们一起走到了绳子的一端,对面强劲的对手是五年二班,上一届就输给了他们,这一届,不能再输了!!!大家都抓紧绳子,站好位子,我站在最后一个,等着开始比赛。''三······二······一······开始比赛!嘟————''我开始用力地向后拉,整个人都往后仰倒了,可还是被拉了一大截,一不小心,就倒了一半,因为失误了,所以要重来一遍。阮老师教我把绳子绑在腰部,不容易被拉走。比赛就又开始了,虽然还是被拉走了一大截,我很生气,就一味用力地往后拉。我弯着腰,双腿一前一后地支撑着,一点一点地往后拉,耳边回响着要耳聋般的''加油!!加油!!''最后,我们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快乐地欢呼着,跳跃着,笑着。自从那天,我的手痛了两天,腿痛了三天,虽然很痛,但是却很快乐!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栏目热门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