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之随想400字

夜之随想

40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夜深了,没有月亮,有的只是风,听说明天有雪……

——题记

手里的笔挥绕个不停,手指有些红肿,没有声音,似乎没有声音,没有脚步声,也没有叹息声。安静,绝对的安静,安静的听不见自己心中的声音。疲惫,手酸了,背有些疼,疲惫到日记只能用心来写。

夜,好久没看夜了,夜虽又天天见,但真正看夜又有几回。想望月,很想很想,但总放不下手中的笔,放不下这沉重的责任。我走的这条路是前人留下的,身后也应该还有人接着走,这条路不会因为人烟稀少而荒芜,除非这条路从此断了……

思绪随风儿飘远了,想收回来,却如同那童年一去不复返了,我不想说小时候,因为没有人会真正长大。我也不想做一个处处听话的孩子,在别人面前我总是表现的很开心,很乐观,但独自在家时,我又变得很孤僻,就像,就像日与夜。

又是夜,夜有些黑,夜有些孤独,夜有些害怕,夜有些寂寞,多少人喜欢月夜,可这无月之夜又引起了多少遐思。夜是玉,莹莹发光。

还是很想夜,却不是今日之夜,那不复回的空谷幽歌,还有那夜的深遂双眼却成了永远的“想夜”。

一篇没有看夜却写得是夜的文章,停笔了。

夜还在延续,可我已经睡了,最后还是没有望夜,而夜最终也成了未知数。

——后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

800字 初三 读后感

《呼兰河传》描写了作者萧红自己小时候发生在呼兰河的趣事,呼兰河传读后感。

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从萧红的描述我能感觉到,呼兰河是一个迷信、自由、有时热闹有时沉寂的小城。什么都是自由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呼兰河给我的感觉是荒凉的。在这种荒凉中,人们枯燥无味,甚至有点无情。谁家死了一个人,过几天都淡忘了,无人再谈了,搞完什么演出也就不再想了。他们没有报纸,什么事情过去就算过去了,不值得去回忆。书的最后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一年一年过去,房子的老主人去世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有二伯老了,厨子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怎么样也不晓得,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并不能引起忧伤,因为城里人的冷漠、迷信构成了荒凉的感觉,一切似乎都很平常。呼兰河就是这样一个小城。

在萧红的童年里,祖父给她的印象最深刻,是怎么也忘不了的一段回忆。祖父有一个园子,是萧红唯一的游乐场所,所以才会记得那么详细。祖父的园子很自由,植物想长多高就长多高,想不结果就不结果,作者在自由的环境中更加自由,使园子充满生机,园子的生机和呼兰河城的荒凉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园子给我的印象是光明的,充满活力,是正本书中的闪光点。如果我去呼兰河城的话,宁愿去园子里也不愿去呼兰河城的其它地方。

因为呼兰河城很迷信。经常有坑人钱的人摆个摊子,说抽签来看看命运怎么样。当然,有些看热闹也挺有意思。比如跳大神,有一个大神和几个二神,不停地跳着,说着,虽然我不知道跳大神是什么东西,不过我感觉身临其境,能想象到那是什么样的场面。还有团圆媳妇。团圆媳妇嫁到呼兰河城就开始生病,人们都认为她中邪了,以为她已经精神不正常了。不过团圆媳妇挺正常的,就是重病在身,吃什么药也不好。有一天人们把她放在大盆里用滚烫的水洗澡,结果被烫死了。迷信真害人啊,这就显示了当时一种不良的社会状况。

《呼兰河传》虽然没有故事情节,但是也很吸引人,我不由得对萧红的自由生活羡慕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抒情散文
4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