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声音1000字

文字的声音

1000字 初一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着实让我欣喜。残雪未融,阳光洒在上面反射出粼粼光亮。这样的下午,对于喜欢文字的我来说,用来与文字邂逅,再好不过了。我一直坚信文字是有声音的,我翻动书页,文字的声音迎面走来,历历入耳。

文字的声音,能记录无形之物。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中国最美古诗词》,随手一翻,翻到了那首《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我随白居易,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音乐世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那是多美的天籁,恰如花下鸟鸣,婉转流畅之声,又似冰下水流,呜咽断续之音。琵琶声声,作者将无形之声赋之以形。轻拢慢捻,是以叙叙之谈。白居易听琵琶,将曲写成文,让无法留存的声音,流淌在了我们心里。文有道而字有神,一切得益于那首在浔阳江头写下的唐诗。顿时让我明白,文字的声音,有多么强大。千年之前的琵琶之音,被因为文字而具象化。在文学史乃至于中国传统乐器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逝者如斯的时间汪洋中,屹立着不朽的诗人,不朽的音乐,不朽的文字的声音。

文字的声音,经年不衰。这样一种声音,使我们能跨过千年去找寻历史。我继续翻动我的书,在古诗文中聆听文字之音。《出师表》中的声音,是诸葛亮“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之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声音,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志;《燕歌行》中的声音,是失意女子“牵牛织女摇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之苦。文字的声音,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让历史清晰地出现在了们眼前,书声琅琅,谁执笔寻梦,又是谁借笔抒情?伟岸的思想,伟岸的历史,在文字的声音中奇迹般再现。文字的声音,就是这样壮美而雄伟。

文字的声音,也有平凡的美好。它流淌在我的生命里。此刻,我在阅览百书,我在执笔行文,文字的声音就是写在纸上的沙沙声,是手滑过书页的轻抚声。那次不经意的回眸,我喜欢上了文字,喜欢上了聆听文字的声音。我马不停蹄地飞奔,文字的声音让我看看那些站在岁月深处的事物;我看不清自己和这个世界,文字的声音唤醒我沉睡的灵魂;我迷茫失落失望,文字的声音,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读书时,心里会产生那种极其强烈的共鸣感;写作时,心里会浮现那种极其安稳的踏实感。我们都说读书时我们迷失在他人的故事里,其实读书时我们也在读我们自己。我们都说写作时我们怀念过去的那些人和事,其实写作也在给现在的自己寻找答案。

许渊冲老先生曾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而于我,每一个认真聆听文字声音的日子,都早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文字的声音从远古传来,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

一曲《中州韵》萦绕在耳畔,那抹阳光又跳进我眼里。我知道,我生命中也有这样一首精妙绝伦之曲,叫“文字的声音”。暖阳,音乐,文字,属于我的,美好时光。

一次不寻常的经历

600字 五年级

奶奶家荒凉的农场前摆着四个老虎灶,白白的烟进农场里,仿佛起了雾。

儿歌里说:“腊月初打年糕,打了年糕年年高。”年糕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食物,虽然我家不常做,但是依旧很喜欢这种食物,这不,又要开始做年糕了。嘿!年糕甜!

灶一开,烟像一个个孩子到处乱跑,我们小孩兴奋的蹦来蹦去。一看蒸熟的糯米白花花的,要是躺进去保证是个五星级的床。糯米的香很清,需要配红豆沙增加甜味,当然还可以包别的馅料,年糕可谓是天下第一美食呀!哈哈!年糕好!

糯米好粘,真可谓是美食界的狗皮膏药,不拿出抄手的粉,抹在手上,你休想避开这个“小跟班”。哼!年糕粘!

开始,手粉撒在糯米团上,糯米还很不服气扭来扭去,但手粉轻而易举就把它治服了,用洗过的手揉揉,糯米团就变得软软的,还不粘手。嘿!年糕犟!

奶奶她们给糯米团做了个瘦身,肥嘟嘟的糯米团变的“又瘦又高”的小美人了,一人揪了一块揉揉搓搓在往里面添点红豆沙,一个个圆溜溜、白花花的大年糕就这样诞生了。我照葫芦画瓢也做了五个小年糕,年糕进了蒸锅,我觉得自己的年糕不够漂亮,从锅里拿出来用饼干模具把它们印成了小动物,但是不能再打开蒸锅了,我就高高兴兴的拿去下锅炸了,好期待年糕出来是什么样的呀。嘿!年糕漂亮!

年糕出锅了,正好到了晚上,奶奶端上了两盘年糕,一盘大人包的白年糕、一盘我印的小动物的金黄色的年糕,你一个我一个,甜甜的豆沙,粘粘软软的糯米,好美味呀!嗯,年糕味儿美!

年糕就像一个人一样,开始非常固执,后来慢慢的选择服从,最后让自己走向辉煌了。

有时,服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