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陶渊明
满山遍野的菊花,绕入白云间醉人的暗香,一袭青衫,洗尽了所有的铅华。陶渊明,我透过历史层层的迷雾,想探寻你那独立的内心,驾一叶小舟,驶入你饮酒的河流。
你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实现自己志向的远大抱负,却选择隐退;你曾多次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不愿再去奋斗,而选择退缩,渴望过着平淡的日子。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人未灭,心已死。你隐没于菊香之中,叹息乱世的罪恶……放开历史的束缚,在茫茫人海中我与你邂逅。陶渊明,你降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早逝。你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宏图大志,却又向往山水之美,田园之乐。
落英缤纷,桃源深处。一个衣着朴素,器宇不凡的人,缓缓走过,一阵风袭,满树桃花飘摇着。顷刻间,落下一树芬芳,遍地芳华。你渴望着桃花源里平静安详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恋,民风淳朴使我感动。这里没有剥削压迫,勾心斗角,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也正因如此,你将一腔热血埋藏内心深处,将对宁静安乐思念寄托笔下。
陶渊明,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边飞过,轻如风,翩舞如蝶。忆往昔,你有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你有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我庆幸与你的邂逅,我眼中你最美!
回家的路上
那是栋老房子了,我曾在那住过12年之久。每当走在那条熟悉的街,站在那栋老房子前,与老邻居聊天时,总会深深的回忆以前的故事。
这天,我又回到了那栋房子前。“真棒,考级又过了”“你看看你的作业”……突然想起从前度过的点点滴滴,有苦,有乐。但现在却只剩下回忆了。
走进我的房间,高大的落地窗,暖烘烘的阳光,吱吱呀呀的小床与堆的乱七八糟的柜子映入我的眼帘。新房子的采光也是很好的,但却觉得没有这阳光照的喜人、温暖。楼下传来了小孩子的嬉笑声,以前是我最讨厌的,经常为此而异常烦躁。但现在却与以往不同,我开始喜欢这天使般的笑声。是啊,物变了,人也变了。
随后,我又去了楼下,遇到了以前的老邻居。王奶奶与王爷爷一直对我很好,天热时会请我吃几页西瓜,天凉时会提醒我多穿几件棉衣。我与王奶奶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情,心情特别好。虽说最近搬来了许多新邻居,人也和善,但也许不会像以前一样热闹吧。
我与王奶奶聊了很长时间,黄昏了,该走了。道别后,我站在老房子前,看着这栋即使闭眼也能回去的房子。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回头看着这栋渐渐模糊的老房子,我落下了一滴泪。不知道为什么哭,是为了离开这老房子而不舍,还是为未来喜极而泣?我想不出来。只是觉得不哭好像就失去了什么。
我不再回头看。转向前方,看着宽敞的柏油路,看着前方的阳光,我笑了。这,便是回家的路,这便是通往未来的路。
后记:这栋老房子记录着我的童年。在无限的遐想中,我明白了真善美,更懂得了如果拥有可能就要失去的道理。希望能通过“回家的路”激励自己往前看,不让一时的难过战胜未来的乐趣。
相关推荐
-
陶渊明在陶渊明的引领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五岁。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十岁。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十五岁。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十六岁。现在。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渐渐长大。一千年以后。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在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一种干净透明的心境正在轮回。?750字 初一 写人
-
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650字 初一
-
遇见陶渊明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陶渊明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幽然有安静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心灵上再一次与他相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官场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对名利的追逐,对富贵的渴望,与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给陶渊明种下了一个“入仕”的梦,29岁的他第一次走出了书斋,可怜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练道;40岁的他最后一次做官,但终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条所辞官。就这样,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气,也需要情怀。只有极致的情怀才能让一个在一次次的放弃中不断坚持。“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终究是属于自己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东皋,这里或许才真真正正的属于他,四十二岁,开始努力经营自己的后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种下了一个“不羁”的梦,或许这才是陶渊明心底的声音。李白曾写过“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陶渊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让李白喜爱。可李白的洒脱是狂傲,陶公的洒脱是坚守。一方宅院,一把锄头,一张方桌,几位乡邻,在这里,陶渊明耕作着,单纯着,也快乐着。“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心灵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涤,“性本爱丘山”,本性如此,夫妇何求!只需一壶酒,何问来者谁?大诗人终究还是离不开酒的。“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陶渊明定是与人相谈甚欢;“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酒酣,彼此去后院搜罗喜欢的蔬菜,水果,无心政治,一身轻松。刘伶对书童说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里,你埋我在哪里”,深得陶公之心,于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热爱无关他人,真正的从心,真实的存在。在面阳坡曾遇见陶渊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750字 初一
-
陶渊明到来一千年的沉睡,一千年的几遭轮回,陶渊明来到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陶渊明难以适应。“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君子独爱菊,于是乎陶渊明便打算种植菊花,开自己的花店。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陶渊明就学起了养菊的手艺,从培土到育苗,从育苗到管理,每一步他都全身心的投入。每有人问起菊花的价钱,陶渊明就说:“未到其出店时间”。待到菊儿叶子油绿,花儿绚彩之时。他的脸就有如菊花般灿烂的笑容。于是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陶渊明成了远近的养花户。赞助商便和他合资开办旅游业。美名其曰:菊花台。陶渊明的菊花台便成了旅游乐园。待到金秋到来的时期,那简直成了花海,红菊诱人,黄菊绚灿,蓝菊忧郁,紫菊多姿,白菊纯净,在芬芳的花香中沉醉。就连要冬眠的蝶也围着花翩翩起舞,好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在夕阳下,慢慢拢起花苞的菊更是优美。陶渊明也日渐富裕,唯独不变的是他那一贯简朴的生活。老总的旅游业日渐兴隆,尤其是陶渊明的菊花台。于是老总就邀他去喝带着苦味的“coffee”。之后,便扔一沓钞票给服务员,阔气的挥手说:“不用找了。”听得陶渊明直把嘴里的“coffee”喷向前方。好奢侈的享受就一杯布袋口水的“茶”要一沓钞票,陶渊明与老总拜别。他日,老总又宴请他上餐馆。在餐桌上,满是山珍海味,清蒸鲈鱼。陶渊明把眼睛都看得成圆球形。用餐时,就老总的一句味太浓桌上的菜全被撤走。陶渊明疑问道:“这是做什么。”老总笑答:“当然是拿去倒掉喽。”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陶渊明手中的筷子直接掉到了地上。如此奢侈的享受,真是暴殄天物。现代的富爷怎么都这样?如此浪费,怎么了得。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陶渊明摇了摇头,回到自己的花房。他日陶渊明收拾行装回乡下去了。临行前他到菊花台与昔日的菊花道别。菊花似乎知主人要离去,都纷纷拢起花苞给主人送行。他把店交给助理,便离去。赋词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沿溪行,棹着独舟往家方向前行,脸上渐渐浮出笑意,他已快到家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在。”这才是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在小院里依旧种着菊花,为自己而种。于是就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在这山水田园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夫天命复奚疑?“农人告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来到田里耕作。看到村民把溪水引到田里任其灌溉,水溢到路边,顺着斜坡的小路一直流入池水中,原本清澈的池水被混着黄泥的溪水染成了黄色,已无法饮用。连牲畜也不愿下去泡澡。无需浪费的清水,全被赶入污池中,原本清澈的水都浪费掉。陶渊明问邻近的村民:“农田已喝足水,何不把引水口封上,任其流入污池中。”村民答:“先生(尊称),此溪永不停息,何为仅仅一池水计较,再说又不用交水费。”陶渊明诧鄂:岂止一池水的问题,清水流入污池就不能再饮用。村民默然,但未封上开口,而是扛起犁头头也不回的走,显然是怒了。“唉,浪费了原本可以好好利用的水,可知滴水贵如金乎?”在微昏的黄昏下,有一位老者拄着拐扙临着溪水而独悲。望着渐渐细瘦的溪水,眼里尽是无奈与感伤。陶渊明的到来,本应是欣喜,但最终失望。资源在浪费,无人珍惜它。所以我们该做的是:珍惜资源,崇尚节约。那么陶渊明到来时定会满面春风!12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读懂陶渊明不记得第一次听到陶渊明的名字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次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一个田园诗人。曾经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陶渊明,但是总觉得他是不尽人意的。别人自备美酒要你共饮,但是他完全不顾旁人的感受,自己喝美了,就对别人说,“我走了,你自便”。好一个任性的陶渊明,你可以不在乎名,不在乎利,但多多少少要在乎别人的感受。我以为我读懂了陶渊明,那时我六岁。再次觉得我读懂陶渊明,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无能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或者有八卦,陶公能有如此悠然之心,我想一定是一个人安静的采着菊;他一次次的入仕,一次次的辞职,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他不能适应一下?我以为我读懂了陶渊明,那时我九岁。最近在读《桃花源记》,突然觉得他有如此的政治觉悟,这里有质朴的民风,有可爱的农人,有井然有序的生活,也有美丽的风景。很多人都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的社会,但陶渊明希望有这样的世外桃源,但是他也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他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梦,一个对政治无欲无求,对生活孜孜不倦的美丽梦境。陶渊明,我想我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读懂他,读懂他的直爽率真,读懂他的本性难移,读懂他的热爱生活。450字 初一
-
陶渊明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450字 初三
-
我眼中的陶渊明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美好风光的追求。“菊,花之隐逸者也”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终于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快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快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美好的风光。“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450字 初三 散文
-
我心中的陶渊明_450字刀剑,是冷情的,是多变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渊明就像一把利剑。一方面,我比较崇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直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正是以一个远离官场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节,超凡脱俗是对他的评价。我崇拜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赞赏他“但使愿无违”宁可躬耕田园,受苦受累也不愿参与到世俗现实中。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同时,我也对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对一切事物不负责任的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看出他对生活不会搭理。原来有的“草屋八九间”也因他的不搭理一点点消失殆尽。本身作为一名五尺男儿肩上不担着任何责任,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不允许的。至少在今天不可以。我们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机会要竞争。而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心中的陶渊明,如同那傲骨凌风的秋菊。高洁傲岸,不向现实低头但也遇事躲避,消极而对。一个人永远都是存在两面性,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因此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标杆,时刻衡量着我的道德素养!初二:徐骏鹏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50字 初二 写人
-
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园日涉以成趣”,陶渊明的这句话,照字面翻译就是:“这家小园,深得佳趣。但它何以有此佳趣呢?那是因为我天天都去走一圈的缘故。”这样的句子,一点也不漂亮,它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且听我把它跟现代人的生活连线起来。前两天偶然在路旁看到一辆货车在运送盆景,原来是家“盆景出租”店。我好奇,跑去问司机生意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啦,现代人么,好命,查查某人(即女人)不煮饭,买盒饭来吃,查查某人(即男人)开公司,谁要种盆景?公司小姐一个比一个‘笨惮’(即懒惰),谁肯去浇水?谁肯搬盆景去曝日(即晒太阳)?盆景给他们放一个礼拜就变黄。我们拿回来,好好整理,加点肥,晒一晒,又水当当(即漂亮)了。再拿去给他们摆,现在人做生意么,图个吉利。盆景长得好,也代表可以发财的意思哩!”原来如此,陶渊明说“园日涉以成趣”的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过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株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瞥。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生,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目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阴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雷劈,它的沃叶也可能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面对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料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枚枯叶。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园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官,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惟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廷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功。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风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做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450字 初二 散文
-
《黑渊》(第二回)肖大哥接着说道:“冰,由于时间紧迫(那你刚刚怎么不早说),我就直接告诉你吧。你是魔界的公主,你就是传说中魔王寒的妹妹—冰!现在你赶紧逃吧,魔王寒已经来杀你了!”“等等,等等。既然我是他的妹妹,他为什么要杀我呢,况且,我怎么可能是他的妹妹!!!!!!!!!!”冰又惊又疑地问道。“情况紧急,你别管那么多了,快走吧!”肖大哥催促道。冰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走了。刚走到村外的乱石岗,只听“嘭”的一声,顿时火光冲天、尸横遍野……冰二话不说,立即调转马头,策马狂奔。“羽、大娘、肖大哥……你们在哪儿呀!”冰奋力呼喊着,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终于,“冰,我们在这儿!”一个虚弱的男声从客栈里传了出来。原来是羽和肖大哥!“大娘呢?她在哪里?”冰急切的问道,“我从刚才就在找他了”“那怎么办,我也没看见娘,要不我们分头找找?”羽提议到。“不行,以刚这炸弹的威力来看,应该是寒下的手,我们不能单独行动,一定要在一起才能保证安全!”肖大哥冷静的接口道,“而且,刚刚炸弹爆炸的那一瞬,我已经将烽火弹打上天求救了,应该马上就会有人来救我们的。”“那好吧,我们一起去找大娘!”冰说道。(下回预告)—这时,一个男子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这个男子是敌是友?他又是谁呢?请看《黑の渊3》-冰的觉醒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